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例正常膀胱组织和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 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MMP-2、TIMP-2在膀胱正常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而在35例膀胱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71%和51.43%。MMP-2随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5),TIMP-2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TIMP-2相互作用对于膀胱癌的侵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MMP-2可能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nm23-H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膀胱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erbB-2,EGFR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EGFR和nm23-H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9%,56.5%和60.9%,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00%和1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C-erbB-2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nm23-H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结论:C-erbB-2,EGFR和nm23-H1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Ki-67/MIB-1)、(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因素和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42例,正常对照标本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结果Ki-67/MIB-1、MMP-2、TIMP-2在G1、G2、G3各级别间及PTa PT1、PT2、PT3、PT4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MIB-1和MMP-2的表达率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而TIMP-2的表达率则呈下降趋势。Ki-67/MIB-1阳性表达者,肿瘤复发率比无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2和TIMP-2阳性表达者和阴性表达者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Ki-67/MIB-1、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存活病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2在死亡者和存活者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Ki-67(MIB-1)和MMP-2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呈正相关。结论Ki-67(MIB-1)、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Ki-67(MIB-1)的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Ki-67(MIB-1)、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白云 《天津医药》2014,42(10):992
【摘要】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5 例膀胱癌标本,其中男50 例,女15 例。TNM 分期:Ⅰ期47 例、Ⅱ期10 例、Ⅲ期5 例、Ⅳ3 例,另择正常膀胱组织、良性膀胱肿瘤标本各15 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mfn2 和nm23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fn2 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和良性膀胱组织,nm23 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和良性膀胱组织(均P<0.05)。膀胱癌组织中mfn2 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TNM 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m23 在不同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fn2 在膀胱癌中高表达,mfn2 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m23 在膀胱癌中低表达,可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m23-H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情况,为GISTs的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病理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nm23-H1和Ki-67在52例GISTs(转移组17例,非转移组35例)中的表达情况,对二者与Fletcher分级、临床指标及与GISTs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H1和Ki-67表达与Fletcher分级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GISTs肿瘤部位及细胞类型均未见相关(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nm23-H1阳性细胞数<50%的病例数与>50%的二组(50%~75%,>75%)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增殖指数<5%的病例数与>5%的两组(5%~10%,>1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m23-H1和Ki-67阳性表达例数进行统计比较,二者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m23-H1可能是预测GISTs有无转移的有效标记物;联合检测nm23-H1和Ki-67表达,估计GISTs预后可能是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H1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卵巢内模样腺癌组织中nm23-H1和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高低与卵巢癌-内膜样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P<0.05);nm23-H1低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卵巢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TA1、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TA1和nm23-H1蛋白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卵巢内膜样腺癌患者转移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转移、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6例肝癌组织、30例正常组织进行nm23-H1基因蛋白检测,并追踪随访1年。结果肝癌低分化组中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及正常组织(P<0.05),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肝内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肝内转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术后复发组明显低于术后无复发组。结论nm23-H1基因蛋白与肝癌的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分期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及TIMP-2在40例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术后随访2年。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率为42.5%(17/40);TIMP-2表达阳性率为32.5%(13/40)。癌旁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率为25%(10/40),TIMP-2表达阳性率为20%(8/40)。对3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随访2年,结果 12例膀胱癌复发。复发12例中,BTCC组织MMP-2表达阳率为91.6%(11/12),TIMP-2表达阳性率为33.3%(4/12);癌旁组织MMP-2表达阳率为66.7%(8/12),TIMP-2表达阳性率为16.7%(2/12)。结论 MMP-2和TIMP-2的表达阳性率BTCC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BTCC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级呈正相关(P<0.01);TIMP-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级相关不显著(P>0.05)。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高MMP-2阳性表达率和/或低TIMP-2阳性表达率以及癌旁组织MMP-2阳性表达与术后膀胱癌复发密切相关。高MMP-2阳性表达率和/或低TIMP-2阳性表达率表示膀胱癌浸润及转移能力增强;癌旁组织MMP-2阳性表达的膀胱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的特点;提示手术时尽可能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张军华  李中  耿翠芝  张刚 《河北医药》2010,32(4):389-39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100A4和nm23-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乳腺癌组织中S100A4、nm23-H1、C-erbB-2、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S100A4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I的表达与淋巴结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与nm23-H1的比值与淋巴结状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100A4与nm23HI的联合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乳腺癌侵袭、预测转移趋势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nm23-H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多种指标的关系。结果 nm23-H1基因在56例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6%。在高、中及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84.6%、90.0%,nm23-H1基因高度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复发无关。结论 nm23-H1基因可能在膀胱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同时抑制癌转移。可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度、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th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threatens to women's health heavily.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results in the patients death. OBJECTIVE: A prospective study is made in the center hospital of zhengzhou, in order to approach the expression of nm23, MMP-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TIMP-2 (it's tissue-inhibitor of the metalloproteinase-2) in the breast neoplasm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METHODOLOGY: This study applied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SP method RESULTS: In fibroadenoma,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4 groups, the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rate of nm23, MMP-2 and TIMP-2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4 groups (p < 0.05). In the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the expression of nm23 and TIMP-2 decreased or the expression of MMP-2 increased CONCLUSION: This suggested that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s ability of the neoplasm. MMP-2 in the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ppears of high expression and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is onco-proteins was the early incident in the genetic course of the breast cancer The unite detection of nm23, MMP-2 and TIMP-2 expression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th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大肠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结果 224例大肠癌患者中,淋巴结的转移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随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提高;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还随癌基因及其产物P53、C-erbB2、rasP21的出现而增加,而随nm23-H1的表达而降低.结论 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检测将有助于研究肿瘤淋巴转移的原因和机制,并对淋巴转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 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MP-2和TIMP-2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它们判断BTCC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BTCC石蜡包埋固定手术标本36例,正常膀胱黏膜1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MMP-2和TIMP-2的含量。随访BTCC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BTCC组织中MMP-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MMP-2在浅表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浸润性膀胱癌,MMP-2在复发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中的表达。TIMP-2与之相反。结论 MMP-2和TIMP-2的异常表达与BT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2和TIMP-2有望作为提示BTCC复发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TIMP—1在HCC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MP-9在有癌栓组、包膜完整组的阳性率与无癌栓组、包膜不完整组阳性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和TIMP—1的在肝细胞癌(HCC)中阳性率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促进肝细胞癌浸袭转移。体内TIMP—1的增高程度不足以抑制MMP-9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蒙古山萝卜酸(MS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MMP-1、TIMP-1与肝脏中TGF-β_1、PD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1.5mg·kg-1)和实验药物高剂量组、低剂量组(MSA 240和30mg·kg-1),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皮下注射含1mL·kg-1250mL·L~(-1)四氯化碳的花生油,每隔4d注射1次,共计30次。第4次注射后,阳性对照组和实验药物高、低剂量组开始ig给药,每日1次。实验结束后,麻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MMP-1、TIMP-1,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脏TGF-β_1、PDGF。结果对照组MMP-1、TIMP-1低活性表达,模型组MM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TIM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阳性药组MMP-1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P>0.05),TIM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实验药物高剂量组MMP-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P<0.05),TIM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MMP-1/TIMP-1比值提高;实验药物低剂量组对MMP-1、TIMP-1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对照组TGF-β_1、PDGF表达低,模型组TGF-β_1、PD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阳性药组TGF-β_1、PD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实验药物高剂量组TGF-β_1、PD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分别P<0.01,P<0.05),实验药物低剂量组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蒙古山萝卜酸具有防治实验性大鼠肝损伤纤维化,与MMP-1、TIMP-1酶活性及TGF-β_1、PDGF表达水平失衡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共49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CR)方法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23/49),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期与T2~T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16%(8/49)。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0(0/10)。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