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低温下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1,4-脱水-二-氧-(对迭氮基苯甲基)-α-D-核糖(ADABR)的阳离子选择性开环聚合反应,首次合面了具有1,5-开环α-结构的聚合物。单体ADABR由1,4-脱水-α-D-核糖在DMF溶剂中与对溴甲基迭氮基苯反应获得。聚合物的结构由比旋光度、^1H-NMR和^13C-NMR及IR谱确认。用五氟化锑为催化剂则得到了同时含有α-呋喃单元和β-吡喃单元混合结构的聚合物。研  相似文献   

2.
以D-核糖为原料,合成了1,4-脱水一双(氧特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α-D-吡喃核糖(ADSR)和1,4-脱水-2,3-氧-亚异丙基-α-D-吡喃核糖(AIRP),研究了它们在SbCl5催化下的开环共聚合反应,并测定了共聚产物的比旋光度、分子量及1H、13CNMR谱。结果表明,尽管AIRP在均聚中总是得到单一的1-4β结构产物,而在共聚产物中,AIRP结构单元则为1—4β和1-5α的混合结构。同时发现,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产率和立体结构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文基  张恒礼 《医学教育探索》1993,(12):619-622,630
从长梗绞股蓝Gynostemma longipes中,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制备方法,分离到4个化合物,其中2个化合物(皂甙I和Ⅱ),根据^13CNMR、FAB-MS和MS确定为新化合物。皂甙I为3β,19-醛基,24-甲基,22,16-环氧达玛烷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命名为长梗绞股蓝皂甙A。皂甙Ⅱ为3β,23-二羟基,19-醛基,24-甲醛基,24  相似文献   

4.
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铁螯合剂,我们以糠醛为起始原料,与溴乙烷的格氏试剂加成,水解得α-乙基呋喃甲醇(A);A经氯氧化重排反应制得2-乙基-3-羟基吡喃-4-酮(B);B与胺反应合成出1-烷基-2-乙基-3-羟基吡啶-4-酮。产物结构均经IR,NMR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甙Ia:21β-巴豆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  相似文献   

6.
梁龙  萧倬殷 《医学教育探索》1994,(5):236-237,244
从灰毛浆果楝叶中又分得2种黄酮甙F_4-1和F-4-2,经化学方法和UV<IR<FABMS、1HNMR及13CNMR等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F-4-1为山票酚-3-O-β-D-(6"'-O-α-L-鼠李糖基)葡萄糖甙,F-4-2为槲皮素-3-O-β-D(6"'-O-α-L-鼠李糖基)葡萄糖甙(即芦丁)。2者均系首次从浆果楝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加螺吡喃吲哚与透明聚合物(PMMA)的相溶性,在螺吡喃吲哚分子中引入长烷基链,合成了1′-「十八烷基」-3′,3′-二甲基-6-硝基-8-「二十二酰氧基」-螺「2H-1-苯并吡喃-2,2′-二氢吲哚」,并用NMR确定各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结构,HPLC显示产物中烷基化螺吡喃吲哚含量在97%以上。将烷基化螺吡喃吲哚与PMMA制成厚度为500nm左右的膜,研究该膜对紫外光的响应,获得烷基化螺吡喃吲哚开环和紫外吸收的关系,以及J-耦合构型与陈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皮肤涂刷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MCA)和分级辐射(X-Irra-diation,X-R)不同品系小鼠,研究近交系(RF/J.DBA/1J等)及其杂交F1代对两种致癌方式的抗性。结果表明,RF/J小鼠经MCA涂刷和X-R辐射后,淋巴瘤诱发率最高,接近100%;DEA/1J和DBA/2J小鼠淋巴瘤诱发率次于RF/J,诱发率达70~80%;DBA/1J,DBA/2J分别与RF/J杂交F1代,诱发率在RF/J与DBA/1J,DBA/2J之间;SWR/J×RF/JF1代,SWR小鼠,诱发率仅为20~30%。实验结果显示,多数能抵抗MCA的小鼠,亦能抵抗X-R诱发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  相似文献   

10.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11.
蓣知子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种子。自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Doidz.var.austrais(Diels)Rehd.的种子中首次分出2种3位单糖链皂甙化合物,经^1HNMR,^13CNMR,2DNMR、结合水解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I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木糖(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Ⅱ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CD3McAb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抗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和苔盼蓝染色法、IL-2依赖细胞株(CTLL细胞)增殖实验、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CD3AK细胞的增殖活性、内源性IL-2、TNF-α的产生及CD3、CD4、CD8、IL-2R等的表达。结果:抗CD3McAb对HPBMC有很强的丝裂原作用,该作用与其诱导浓度、时间及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CD3AK细胞可产生内源性IL-2、TNF-α,IL-2R表达及CD8+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结论:CD3AK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但需要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增殖细胞以CD8+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基4-(3-氧-1,2-苯并异硒吡咯-2-基)-α-甲基-苯乙酸盐(EOBMB)对培养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通以95%N2+5%CO2造成缺氧模型;体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刺激培养神经元;测定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活性物质(TBARS)含量;观察EOBMB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特征显色反应的影响;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拟似活性。结果:EOBMB能抑制缺氧和自由基诱发的培养神经元的LDH释放和TBARS含量的增加。体外无直接灭活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活性,但表现一定的GSH-Px活性。结论:EOBMB对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发挥GSH-Px活性,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4.
以1,4-双(氯甲基)-2,5一二甲基苯(BCMDMB)和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壬氧基苯(BCMMONOB)为单体,采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聚(2,5-二甲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DMPV)和聚(2-甲氧基-5-壬氧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MONOPV);并对BCMDMB和BCMMONOB的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碱与单体的摩尔比为20∶1,在室温下聚合时间为30h,碱的pH=14时产率最高。用IR、1H-NMR、UV—Vis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实验证实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A)及5-(4-氯苯甲酰基)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B)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A的12个Mannich碱衍生物C(1-12)及B的缩氨脲D1和肟D2,这14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实验证明,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抗炎镇痛活性,其中化合物C1、C2、C3、C9活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实验证实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A)及5-(4-氯苯甲酰基)3H-1,2-二氢-1-吡咯里嗪酮(B)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A的12个Mannich碱衍生物C1-12及B的缩氨脲D1和肟D2,这14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实验证明,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抗炎镇痛活性,其中化合物C1,C2,C8,C9活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Ⅰ),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CD3McAb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抗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和苔盼蓝染色法,IL-2依赖细胞株(CTLL细胞)增殖实验、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AK细胞的增殖活性,IL-2,TNF-α的产生及CD3、CD4、CD8、IL-2R等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素玲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18(4):478-478,468
报告12例应用乙亚胺,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发生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其中M3型9例,M2a2例M5b1例;有1例曾经过了短暂的MDS-BAEB阶段,确诊后放弃治疗7例,列入观察疗效的5例中。CR4例皆是M3型,3例系用全反式维甲酸(TARA)诱导而CR,说明TRAR对乙亚胺药物所致相关性M3与原发性M3有同样疗效,另对乙亚胺所致白血病可能的发病机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在AlEtCl2/t-BuCl引发体系作用下的α-蒎烯阳离子聚合行为.结果表明,t-BuCl与AlEtCl2复合后,由于生成(CH3)C正离子而使引发活性增大.但t-BuCl的引人对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不大,产物主要由二、三聚体组成.聚合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α-蒎烯在进行阳离子聚合时容易发生链终止反应而导致单体转化率和产物分子量较低.α-蒎烯在聚合反应的同时伴随着异构化反应,用制备GPC分离出异构化产物,然后经1HNMR测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