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血压波动程度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分为高血压组(151例)和血压正常的对照组(159例),两组又按照24h血压变异性的均数分为血压变异较大组和血压变异较小组,分别对比各组的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差异。对两组的血压变异性和各血栓前状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高血压组全天各时段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2)高血压组vWF和GMP-14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31±9.16)μg/L比(77.97±5.60)μg/L和(4.14±0.28)μg/L比(3.53±0.55)μg/L(均为P<0.05);(3)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24h收缩压变异性较大组的vWF和GMP-140均显著高于收缩压变异较小组(分别为P<0.001和P<0.01,P<0.01和P<0.05);(4)高血压组和对照组vWF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3,P=0.018和r=0.371,P=0.0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内皮损害和血小板的激活,且内皮的损害与收缩压波动增大密切相关,这一结果在血压正常者中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压与血栓前状态(PTS)的相关性。方法:从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科的患者中选择心功能为NYHAⅡ级的96例纳入CHF组,再选择90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白天、夜晚以及24h的血压,及PTS相关指标,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组夜间舒张压[nDBP,(80.53±7.73)mmHg比(84.74±8.74)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1.87±4.98)mmHg比(14.97±5.12)mmHg]、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1.62±4.83)mmHg比(15.05±5.42)mmHg]和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2.98±3.22)mmHg比(15.75±5.08)mmHg]明显升高(P<0.0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75.64±6.83)IU/dl比(90.75±7.32)IU/dl]、D-二聚体[(0.31±0.03)g/L比(0.73±0.13)g/L]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22.33±1.14)μg/L比(27.46±1.15)μ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CHF患者中,24hSSD与vWF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呈显著正相关(r=0.403,0.452,P均<0.05),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与GMP-140呈显著正相关(r=0.421,0.413,P均<0.05),其他时段血压变异性与PTS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升高,血栓前状态指标水平显著上升,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中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选取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60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3组入选者血浆vWF、GMP-140、PAI-1、FIB,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从观察组到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者血浆vWF 、GMP-140、PAI-1、FIB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4.
血栓前状态(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平衡失调,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栓前状态的一些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1].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有关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通过检测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探讨其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及抗凝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并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方法 住院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IU/d,7~10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流变指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动脉血气等指标.结果 抗凝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ED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升高(P<0.01);抗凝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流变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患者治疗后GMP-140、vwF、PAI-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抗凝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升高(P<0.05).AECOPD患者PaO2变化与GMP-140、vWF、PA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70、-0.909、-0.915,P<0.05),与t-PA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625,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AECOPD患者存在凝血一纤溶功能异常及血栓前状态,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可纠正其血液高凝状态及异常的凝血功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方法: 选择OSAHS患者56例和对照组28例,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采用底物发光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OSAHS组血清GMP-140、vWF、Fbg、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TⅢ、t-PA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GMP-140、vWF、Fbg、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07,0.411,0.392和0.458,均P<0.05)。血清ATⅢ、t-PA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401,-0.367,均P<0.05)。OSAHS患者GMP-140、vWF、t-PA水平与IMT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PTS,同时颈动脉内膜增厚明显。PTS是导致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者(PTS)在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检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25名正常者(对照组)外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浆GMP-140,Fg,PAI-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PA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PTS,降压的同时给予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可能会降低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血脂正常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40例,常规治疗组35例,另选取25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NO、t-P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vWF、GMP-140、PAI-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NO、t-P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瑞舒伐他汀组NO、t-PA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ET-1及vWF、GMP-140、PAI-1均较治疗前降低,瑞舒伐他汀组ET-1、vWF,GMP-140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血脂正常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提高血浆NO、t-PA浓度和降低ET-1、vWF、GMP-140、PAI-1浓度等非调脂机制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测定100例老年EH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 老年EH病人血浆vWF、GMP-140、Fg、F1+2含量、PAI-1活性、血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t-P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明显。结论 PTS与老年EH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省交通医院2000-04~2004-05的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vWF、GMP-140、11-DH-TXB2、FIB含量,PAI-1活性及血黏度均明显升高,而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血压升高,PTS标志物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PTS,PTS与其病情进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