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骨折骨痂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骨折骨痂中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强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修复阶段的人骨折骨痴,以IGF-Ⅰ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软骨和骨形成阶段,成骨细胞、非肥大性软骨细胞以及新骨基质IGF-Ⅰ表达阳性。在骨改建阶段,成骨细胞、骨小梁间隙中结缔组织、血管壁阳性,但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结论:实验结果提示IGF是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重要局部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
对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了-I(IGF-I)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RT-PCR的方法可自所有标本中检出IGF-I mRNA的表达,并用电泳和Southm杂交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高表达提示直肠癌放射治疗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87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直肠癌放疗前活检标本及相应的术后标本中IGF-1R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 RNA结合蛋白3(IMP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胰腺癌组织以及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IMP3表达,分析IMP3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IMP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93.65%vs.0.00%,P0.000)。IMP3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TNM分级有关(均P0.05);IMP3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IMP3低表达患者(9.5个月vs.17.8个月,P=0.000)。结论:IMP3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增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MP3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胃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组、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CAGGM)组及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CAGD)组作对照。比较2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Ⅱ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胃癌病理分期、恶性程度、肝转移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结果:血清IGF-Ⅱ水平胃癌组和CAGD组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01,P〈0.01),且胃癌组较CAGGM组、CAGD组血清升高(P〈0.001,P〈0.001),CAGD组与CAGGM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周血清IGF-Ⅱ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较早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差分化型胃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较分化型明显升高(P〈0.05);胃癌有无肝转移、是否伴Hp感染其血清IGF-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IGF-Ⅱ水平升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测血清IGF-Ⅱ水平的变化,对胃癌的诊断、手术切除是否彻底、判断病情变化有一定临床价值。Hp感染与血清IGF-Ⅱ水平升高可能分别作为独立因素,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人体股动脉粥样斑块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斑块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强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平滑肌细胞密集的部位。而正常人动脉壁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仅在中膜有微量表达。结论:说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增高与AS及ASO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肾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肠道粘膜细胞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增强的全静脉营养治疗处于分解代谢状态的某些疾病,可通过其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的促合成代谢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率,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在正常和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作者利用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对正常和良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IGF-I和IGF-Ⅱ的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表明,正常和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均有IGF-IGF-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例纤维肉瘤IGF-1和IGF-1R均阴性表达.结论 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GF-1和IGF-1R合成和分泌有关.IGF-1和IGF-1R在DMBA诱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2 (IGFBP 2 )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3 0例脑胶质瘤IGFBP 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的IGFBP 2mRNA平均水平为 2 8.6% (8%~ 3 8% ) ,而高级别的平均mRNA为 3 9.3 6% (12 %~ 5 9% ) ;低级别胶质瘤IGFBP 2平均标记指数 (MLS =1.0 0 0 )也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 (MLS =2 .12 9)。结论 IGFBP 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提示IGFBP 2在脑肿瘤的恶性转化、肿瘤坏死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余年来,关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研究成果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主要与青少年时期骨量的获得和60岁以后骨量的丢失相关联。骨量的获得或丢失受遗传和环境因素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在这两个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过去的10余年中,关于IGFⅠ在细胞生长及其生命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研究者们目前已确定组织特异性IGF调节系统的结构和特性。该系统是由配体(IGFⅠ,Ⅱ)、IGF结合蛋白(IGFs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I/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I/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原发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缺失(LID)小鼠体内建立稳定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模型,探讨IGF-1 与小鼠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①建立结直肠癌模型: 使用LID小鼠(实验组)和BALB/c小鼠(对照组).LID小鼠体循环中的IGF-1水平仅为BALB/c小鼠的25%,用化学致癌剂1,1二甲基肼(DMH)颈部皮下注射诱导原发性结直肠肿瘤.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对80只模型小鼠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进行IGF-1的抗原染色,将染色结果与小鼠的体质量及结直肠的致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质量在注药后与注药前比较体质量均减轻,注药后18及24周时与各组注药前相应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GF-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IG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部位是在癌细胞的核周胞浆中,呈弥散状分布.③IGF-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者分别为6/7只、2/7只及13/16只、7/16只.2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IGF-1表达阳性者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IGF-1的表达阳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致癌剂DMH诱导的结直肠癌模型中,IGF-1 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外科》2004,3(4):282-2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