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后诊断的650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650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其检出人数呈逐年升高趋势,总检出率1.3%,但每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好发于男性,以40~60岁的患者多见,以上腹痛、胸骨后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全段食管,镜下Kodsi分级以Ⅰ、Ⅱ级为主,主要合并疾病为慢性胃炎,其中95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39例。 结论真菌性食管炎的检出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诊断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提高对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将1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关联,对患者作出早期明确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与胃镜结果不成正相关,胃镜与病理成正相关。结论 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强调胃镜检查在真菌性食管炎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真菌性食管炎内镜下及临床发病特点,总结诊断、治疗经验并提高对真菌性食管炎的认识。 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内镜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发现的40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胃镜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病理结果均由病理医师确诊。 结果40例均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其中,男28例(占70.0%),女12例(占30.0%),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在32~88岁之间(中位年龄64岁),30~50岁11例(27.5%),50~70岁20例(50.0%),>70岁9例(22.5%)。真菌性食管炎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25.0%)和反酸(35.0%),内镜下分型主要集中在Ⅱ型(67.5%),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最常见为糖尿病(40.0%),其次为溃疡性结肠炎(25.0%)。 结论真菌性食管炎以男性多见,确诊的主要方法为内镜表现加上病原学检查,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因此,一线治疗为氟康唑,在进行抗真菌治疗的同时需治疗合并的基础疾病,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尚缺乏共识,对于久治不愈者,应警惕HIV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表现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238例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门诊患者166例,住院患者72例。结果2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2岁.男女之比为2.84:1。临床表现多样,有吞咽异物感、吞咽疼痛、吞咽不畅、烧心及胃灼热。真菌性食管炎分布范围最多在食管中下段,占40.8%。72例住院患者中58例用氢氧化铝凝胶联合氟康唑治疗2周,12例用制菌霉素治疗,2例用伊曲康唑治疗,停药一月后均复查胃镜。结果显示治疗显效率为76.39%(55/72),有效率为19.44%(14/72),无效率为4.17%(3/72)。氢氧化铝凝胶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食管炎的效果优于制菌霉素。结论真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分布于食管中下段,抗真菌能有效地治疗真菌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真菌性食道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真菌性食管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规范的标准.[结果]中医治疗上突出了防止癌变的独特疗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廉价的新疗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食管炎的方法是西药抗真菌传统方法外的另一途径,具有经济、不良反应少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征,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对比分析RA合并真菌性食管炎患者31例与单纯真菌性食管炎35例患者的内镜及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并发真菌性食管炎无消化道症状者占71.0%(22/31),非RA组为5.7%(2/35);RA组Ⅲ-Ⅳ级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58.1%(18/31),非RA组为28.5%(10/35);RA组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病例为100%(31/31),非RA组为5.7%(2/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多无消化道症状,对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抑酸剂的高危RA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从而保证RA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可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期对AIDS病人并发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对该院1995-2008年间收治的716例AIDS病人中,经临床、内镜、病理确诊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3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AIDS病人内镜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食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白斑或白色伪膜。其中6例并发食道溃疡。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全部200个/mm3,病理检查均检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而被确诊。结论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主因,是艾滋病病毒(HIV)直接损害、免疫功能受损、机会性感染。真菌性食管炎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5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改变、病理、真菌培养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真菌性食管炎中>40岁以上者占72.63%,≤40岁者占27.37%;内镜下Ⅰ级者占31.57%,Ⅱ级占35.38%,Ⅲ级占27.36%,Ⅳ级占5.690%.以中下段多见.真菌培养中有白色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酵母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酿酒念珠菌等.结合原发病、诱因及真菌种类个体化治疗有效率达94.70%.结论 结合临床、内镜、真菌种类对真菌性食管炎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临床中应注意对真菌性食管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常见,目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其中内镜下的炎症分级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1998年制订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烟台标准,见附表),本标准简明扼要,易于推广,但标准中无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食管炎213例分析王玉梅,银德仁,高敬美,贾建红,金兰我院在1259例胃镜检查的病人中,选择性地对有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在胃镜下对病灶进行刷片活检及真菌培养,经证实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213例(占16.9%),现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11.
<正>真菌性食管炎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导致的食管炎性改变。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食管的真菌感染。本文报道一例HIV感染者CT诊断真菌性食管炎合并食管纵隔瘘病例,旨在了解该病CT的影像学特征,为相关诊断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进食不畅1个月,发热伴胸痛4天就诊。患者进食不畅,以干硬食物明显。4天前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伴发热,最高体温39℃。当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经食管镜和活检证实的31例食管炎,用双重对比方法研究了其X线特征。18例为反流性食管炎,13例为感染性食管炎(10例为念珠菌,2例为念珠菌混合疱疹,1例为疱疹性)。在分析食管炎形态特征的同时,对感染性食管炎和消化性食管炎之间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腐蚀性食管炎又称化学性食管炎,系吞服化学腐蚀剂所引起的食管壁灼伤和炎症。本文就资料完整的13例,对其病理改变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性食管炎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我院5年来发现的真菌性食管炎35例的胃镜、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所有食管炎病人的0.82%。平均年龄52.5岁。胸骨后疼痛15例,吞咽烧灼感11例,吞咽梗阻感6例,无食管症状者3例。胃镜下伴消化性溃疡7例,疣状胃炎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胃癌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3例。胃镜下类型为颗粒型21例,斑片型12例,糜烂溃疡型2例。细胞学刷片均发现菌丝或孢子。全部用氟康唑治疗,21例3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显示16例显效,5例有效。结论真菌性食管炎近年来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应重视医源性因素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症状复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内镜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前后两次行内镜检查,且间隔时间≥3年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资料,对患者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破损发生部位、洛杉矶分级、胃食管阀瓣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2例患者,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破损发生在左前壁的患者有53例,左后壁的有47例,右后壁的有108例,右前壁的有179例。在192例患者中,前后两次内镜检查均提示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共150例,两次内镜检查间隔时间为(4.67±1.63)年,前后两次黏膜破损发生部位、洛杉矶分级、胃食管阀瓣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后两次内镜检查洛杉矶分级赋分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0.85)分比(1.73±0.87)分,t=0.529,P=0.598]。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黏膜破损最易发生于右前壁,且容易在相同部位复发。反流性食管炎复发患者洛杉矶分级、胃食管阀瓣分级均表现为与初次发病时的相同等级。  相似文献   

16.
刘卫  马莉  汤育瑛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96-1096
真菌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大多缺少特征性,常易误诊。我科近4年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真菌性气管支气管炎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分级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将胃镜分级A级、B级组成A-B组(72例),将胃镜分级C级、D级组成C-D组(48例),分析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分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分级中,A级、B级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3.33%、2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病程(1年)、体重指数(BMI)(≥24.0 kg/m~2)、胃食管阀瓣(GEFV,Ⅲ~Ⅳ级)、焦虑、抑郁为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分级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分级主要以A级、B级为主,高龄、长病程、肥胖、GEFV分级异常、焦虑、抑郁为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分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及慢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胃炎组),同时经13 C尿素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比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根据内镜分级标准分为4级,比较各级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比较各程度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6.7%)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流性食管炎组不同内镜分级及不同临床症状程度者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过程中起保护作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及患者症状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胃内容物 (包括十二指肠液 )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酸 (碱 )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GERD广义地包括了食管黏膜破损或无破损。因此 ,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有破损者为RE。一、RE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的GERD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而无报警症状者需具备下列RE的依据 :1 RE的内镜诊断及分级见表 1。表 1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分级分级 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积分0级正常 (…  相似文献   

20.
回生口服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生口服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放疗起始日口服回生口服液10 mL/次,3次/d,持续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卡氏评分、体质量、血白细胞计数、放射性食管炎及食管造影X线分级等5项指标。结果观察组K氏评分增加大于20分、体质量增加、白细胞计数正常、放射性食管炎低于2级、放疗后食管造影X线分级低于2级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回生口服液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放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