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生成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VEGF及其受体VEGFR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VEGF和VEGFR家族成员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与骨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自分泌现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 ,检测74例脑胶质瘤中肿瘤细胞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的表达,取其中42例检测VEGF的表达的情况.结果 VEGF在胶质瘤中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级别明显相关(P<0.05,r=0.331);VEGFR1、2在胶质瘤瘤细胞中表达强度吸光值分别为:正常组织(0.2104±0.0297)和(0.2100±0.0257);WHO I(0.2328±0.0194)和(0.2324±0.0186);WHOⅡ级(0.2533±0.0155)和(0.2514±0.0147);WHO Ⅲ级(0.2709±0.0203)和(0.2720±0.0149);WHOⅣ级(0.2906±0.0282)和(0.2834±0.0285);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明显相关(P<0.01,r=0.748;P<0.01,r=0.754).结论 在脑胶质瘤中存在VEGF的旁分泌和自分泌现象,并与病理级别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特异性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信号轴激活促进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经腹膜外入路手术方法在小鼠体内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采用组织学染色评估建模后腰椎间盘退变情况,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退变腰椎间盘内VEGF、VEGFR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等指标的表达;另外通过体外实验对髓核细胞分别进行VEGF干预及小干扰RNA(siRNA)沉默VEGFR2,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VEGF/VEGFR2通路激活与MMP-13表达增加之间的关系。两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实验通过在小鼠体内构建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建模后腰椎间盘内出现典型的腰椎间盘退变病理特征, 组织学评分高于假手术组[组织学评分(11.17±0.44)分比 (4.33±0.17)分, t=14.50, P<0.01], 建模成功。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小鼠退变腰椎间盘内VEGF、VEGFR2、MMP-13等指标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另外通过髓核细胞体外实验...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诱发新生血管形成及很强的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VEGF是由两条相同的多肽链通过二硫键相连而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编码VEGF的基因位于6p染色体( 6p21.3).人体内多种细胞均有VEGF受体,受体类型主要包括VEGFR-1(Flt-1)和VEGFR -2( Flk -1),并且主要是Flk -1发挥生物学效应,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毛细血管管腔的形成、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蛋白酶和其他的小分子物质[1-2].本研究通过观察VEGF及其受体Flk-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 ,确认了包括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C(VEGF C)的几种VEGF家族新成员。这些研究强烈提示VEGF C在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维护中的作用。本研究集中调查VEGF C表达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指标。报道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 (RTQ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结直肠癌VEGF C及VEGF受体 3 (VEGFR 3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检查它们的临床实用性。材料和方法 研究 5 3例伴 (n =2 4)或不伴 (n =2 9)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标本 ,采用动态定量PCR新方法逆转录RTQPCR(RTQRT PCR)定量VEGF C和VEGFR 3信使RNA(mRNA)表达 ,…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其特异性受体(VEGFR)发挥生物学功能,在肾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近年来针对VEGF、VEGFR及信号传导通路的靶向治疗倍受关注。本文对此作~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化痰通络方高(HTTL-h)、中(HTTL-m)、低(HTTL-l)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组(TG组),生理盐水组(Sal组),每组4只。分离鉴定健康新生儿HUVEC,siRNA敲降VEGFR2、PLCG1以及MAPK1,并采用RT-PCR和及Western Blot检测VEGFR2、PLCG1和MAPK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经VEGF诱导的HUVEC增殖情况。结果:与Sal组比较,VEGF可显著促进HUVEC增殖,而TG或HTTL-l均可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HUVEC增殖;siRNA敲降VEGFR2后,VEGF则不能促进HUVEC增殖,同时TG也失去了对HUVEC增殖的抑制能力;siRNA敲降PLCG1后,VEGF依然可以显著促进HUVEC增殖,此时TG对VEGF刺激的HUVEC增殖失去了抑制效应,但HTTL-m和HTTL-l依然对VEGF刺激的HUVEC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效应;siRNA敲降MAPK1后,VEGF也可显著促进HUVEC增殖,TG对VEGF刺激的HUVEC增殖具有抑制效应,同时HTTL-l也对VEGF刺激的HUVEC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结论:化痰通络方含药血清对VEGF诱导的HUVE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TG抑制VEGF诱导的HUVEC增殖依赖于VEGFR2和PLCG1表达,而化痰通络方对VEGF刺激的HUVEC增殖的抑制效应则不依赖VEGF/VEGFR2/PLCG1/MAPK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维持肿瘤微脉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其进行抗新生血管的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VEGF受体(VEGFR)特别是VEGFR2,在上皮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异常,使VEG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并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包裹阿霉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质体于体外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VEGF阿霉素脂质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连有VEGF的阿霉素脂质体可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结合率可达非特异性脂质体的2倍。载药的VEGF脂质体可特异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48h细胞毒试验连有VEGF的阿霉素脂质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优于无VEGF的阿霉素脂质体(P<0.05),而对非靶细胞(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杀伤作用两者相近。0.5h预处理试验表明缩短药物与细胞接触时间后,VEGF阿霉素脂质体仍保持较强的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论VEGF脂质体可特异性的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并作为良好载体将阿霉素带入细胞,实现其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靶向治疗是转移性肾癌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手段,其药物从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两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抑制mTOR途径.最近开发的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mTOR抑制剂,能靶向作用于肾癌的酪氨酸激酶和细胞内通路,产生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较有前景的靶向药物,包括舒尼替尼( Sun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帕唑帕尼(pazopanib)、贝伐单抗(Bevacizumab)及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  相似文献   

12.
Cyr61在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r61蛋白在人结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Cyr61、VEG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10.0软件分析Cyr61与VEGF、VEGFR2及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1)Cyr61、VEGF及VEGFR2在50例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0.0%和60.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02,P=O.000,P=0.001);(2)Cyr61、VEGFR和VEGFR2蛋白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较阴性表达组高(P〈0.05);(3)与临床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比较,临床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yr61、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率较高(P〈0.05),Cyr61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33,r=0.308,P=O.018,P=0.030);(4)Cyr61蛋白表达与VEGF和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r=0.408,P=0.009,P=0.003)。结论Cyr61可促进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强力的有丝分裂活性,已知它参与实体性肿瘤大多数病理性血管生成的过程,其中VEGF-C还诱发特异性淋巴内皮浸润和增殖。实事上,VEGF-C是VEGF受体一3(VEGFR-3)的配体。VEGFR-3也称Fit-4,是主要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甲状腺癌中,乳头状型多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而滤泡型多呈血源性扩散,作者观察VEGF-C基因表达与上述两型甲状腺不同转移是否存在关系,取乳头状和滤泡型甲状腺癌标本各15例和4例,并取肿瘤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对比检查。VEGF-C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过去十几年中,关于晚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VEGFR上。目前,索拉非尼和伦伐替尼已被批准用于晚期HCC的治疗,瑞戈非尼也被批准为二线用药,抗血管生成在HCC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效~([1])。然而,抗血管  相似文献   

15.
1皮肤血管瘤的来源与遗传背景血管瘤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模式.Walter等发现血管瘤家系与染色体5q31-5q33相交联,位于D5S1469和D5S211之间,遗传距离为38厘米.该区域内有3个候选基因与家族性血管瘤发病相关,编码产物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β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 Rβ)和酪氨酸激酶-4(FLT4),这些因子都与血管发生有关.这些血管瘤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可能和散发性血管瘤的发生相关.有人检测15例增殖期血管瘤组织,结果2例发现VEGFR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一个是VEGFR2(FLK-1 PKDR)基因的错义突变(P1147S),另一个是VEGFR3(FLT-4)基因的错义突变(P954S),在周边的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VEGFR基因的突变.由此可以推测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与血管瘤的形成相关.Berg等发现血管瘤中细胞染色体5q上的某些区域上有杂合子丢失,即一些位点的等位基因缺失或失活,且该区域与Walter发现的遗传性血管癌家系的连锁区域有一部分重叠.Berg认为可能由于这些区域内的一些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促进了血管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用STZ诱导建立DN模型,大鼠自由进食、饮水。于第4周和第8周各组分别处死大鼠6只。测定血生化及24h尿蛋白定量,以正常肾小球为对照,采用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小球VEGF、VEGFR2、TM-1的分布及其强度变化,并结合肾脏病理进行分析。应用RT-PCR技术测定VEGF和VEGFR2mRNA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第4周,8周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组织光镜,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过程。(2)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4周、8周时肾脏VEGF、VEGFR2及TM-1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0.01),VEGF与TM-1呈正相关(4周时r=0.947,P〈0.001;8周时r=0.923,P〈0.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组第8周时VEGF-mRNA和VEGFR2-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第8周时VEGF-mRNA和VEGFR2-mRNA表达较第4周时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VEGF、VEGFR2、TM-1表达增强,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细胞生长调控的作用机制。 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在12例I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外源性重组人源VEGF(rhVEGF)处理ICC细胞株Huh28后,采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生长情况,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rhVEGF处理后Huh28细胞中VEGF受体VEGFR1及VEGFR2的表达情况。使用特异性抗体分别阻断VEGFR1及VEGFR2,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慢病毒shRNA构建稳定敲低VEGFR2的ICC细胞株Huh28-shVEGFR2(实验组)和对照细胞株Huh28-shNC(对照组)。采用Huh28-shVEGFR2及Huh28-shNC细胞在10只裸鼠中构建皮下瘤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VEGF在ICC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外源性rhVEGF可以促进Huh28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而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rhVEGF处理后Huh28细胞中磷酸化的VEGFR1及VEGFR2表达水平升高(P<0.05)。VEGFR2抗体可以显著逆转rhVEGF介导的抗凋亡作用(P<0.05),而VEGFR1抗体则无明显效果。皮下瘤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在实验组中受到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EGF是通过VEGFR2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ICC细胞凋亡,从而促进ICC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 (EPCs)体外诱导成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规律。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得到Wistar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以 10 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2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体外诱导 ,通过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内皮细胞表型 ;原代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R 2、VE 钙黏蛋白 (cadherin)阳性表达率观察体外增殖能力与表型。结果 诱导后细胞呈铺路石样形态。免疫荧光法发现诱导细胞表达小鼠抗大鼠Ⅷ因子 (vWF)、VEGFR 2、VE cadherin和CD3 1。原代克隆形成率为 6.66± 0 .75 ;细胞随代次增加增殖能力逐渐下降 ;VEGFR 2和VE cadherin在P2与P5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骨髓EPCs在体外可诱导为成内皮细胞 ,并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诱导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 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VEGF C、CD 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 3,计算VEGF 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 C阳性率 (70 % )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30 % ) ,P <0 0 5 ;与VEGF C阴性组 (2 4 4±2 1 )比较 ,VEGF 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2 9 6± 3 0 )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31 6± 2 1 )、微血管密度 (4 0 2± 2 3)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VEGF 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晚期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后形态学改变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晚期肾癌患者索拉非尼治疗后形态学及肾癌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的特点.方法 晚期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后的组织2例,行HE染色病理学检查,应用国内常用组织学分级系统评价治疗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肿瘤组织与复发或转移灶索拉非尼治疗后的免疫表型改变. 结果 2例患者标本病理类型与治疗前无改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表现为肿瘤细胞轻度退行性改变,肿瘤组织可见明显坏死及间质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肾癌相关抗原Vimentin、AE1/AE3、CK7、CK8、CK18及CD10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索拉非尼治疗后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p53及Ki-67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 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后可引起转移癌或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之间的形态学差异,以瘤细胞退行性改变及间质纤维化为主要表现,但转移性肾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无改变.VEGF、VEGFR2等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索拉非尼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