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肢体残疾成年人人格特征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人格特征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精神质P和掩饰倾向L两个维度上和非残疾上具有一致性,在情绪稳定性N得分明显高于非残疾人,在内外向E的得分明显低于非残疾人,说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具有内倾,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分年龄组比较发现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在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从结果上看,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140例20-60岁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以及除居住关系和遇到困难时的救助方式两项式的八个方面的评分均低于非残疾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均高于非残疾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残疾人。分年龄组比较发现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按职业、婚姻分组婚姻和职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按人格特征分型比较显示,性格外向、情绪稳定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心理健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丽莎 《医学文选》2006,25(4):733-735
残疾人是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我国目前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占人口比例的5%左右,而且以平均每日新出现2160名的速率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我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5类。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使得许多残疾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与普通人群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一项对广州市东山区残疾人群随机抽样的人户访谈式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心理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他们在心理上比身体健全的人更渴望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目前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尚远远不够。为此,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要的研究,采取措施给以解决,从而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肢体残疾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以期对预防残疾发生、降低残疾程度及社会性防残助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大连市2001~2005年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6152名,其中肢体残疾2877名,占残疾人总数的46.77%,男1970名(68.47%),女907名(31.53%)。结果 肢体残疾居大连市各类残疾的首位;残疾程度较轻的Ⅲ级肢体残疾占71.60%,多数肢残人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残疾发生在10岁以下人群达40.32%,提示肢体残疾预防工作重点之一为保护儿童;残疾部位以上下肢为多;致残原因以疾病居首位(52.59%),主要疾病为小儿麻痹(17.07%),外伤次之,脑瘫因其致残年龄的超早亦应引起重视。结论 对肢体残疾的防治重点应加强一级预防:重视优生优育、严格计划免疫、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防治致残性疾病等综合措施当可有效预防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奎屯市肢体残疾人在社区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依据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表,对奎屯市861例肢体残疾患者参加社区康复训练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肢体残疾患者经社区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肢体残疾患者进行抑郁心理的横断面研究,了解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的状况及阳性检出率,并发现某些影响因素的线索,为社区对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心理康复的干预措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次采用"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的"昆明市五华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昆明市五华区中的具有当地户籍,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肢体残疾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在1 660名肢体残疾患者中存在抑郁的有889名,抑郁阳性检出率为53.55%;抑郁症状出现最多的为精神运动性,其次为抑郁心理障碍,再其次为躯体性障碍,最后为精神性-情感症状.单因素分析发现: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阳性检出情况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户口性质之间不存在差异;可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症状因子表现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性别及不同户口性质之间不存在差异.结论肢体残疾患者抑郁阳性检出率比普通人群高,同时比国内外的肢体残疾患者高;抑郁症状出现最多的为精神运动性,其次为抑郁心理障碍,再其次为躯体性障碍,最低的为精神性-情感症状.单因素分析发现: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阳性检出情况可能与民族有关,与户口性质、性别及年龄无关;可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症状因子表现可能与户口及民族有关,与年龄及性别无关.昆明市五华区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社区对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心理康复工作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家庭状况及其健康教育等情况,为残疾人地救治、康复等相关事业提供信息。方法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所属8个小区及自然村共计3423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各类残疾现残率为5.5%,其中以听力和肢体残疾现残率最高,均为1.93%,其他依次为多重残疾(1.05%)、视力残疾(0.98%)、智力残疾(0.49%)和精神残疾(0.21%),而言语残疾的现残率(0.00)最低,各种残疾之间现残率有十分显著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高总的残疾现残率也在增高,高峰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年龄对患病率差异有十分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川市兴庆区各类残疾现残率高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水平和宁夏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将1987年我省28县市残疾人抽样抽查的1195名肢体残疾人致残原因报告如下。肢体残疾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依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统一规定,导致肢体残疾原因分为先天性疾病、外伤、后天性疾病和其他4大类。一、先天性残疾因素。包括家族遗传(0.67%)、发育畸形(3.26%)、孕期疾病(0.25%),所占比重合计4.18%。两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育畸形居首位,包括脑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查江苏省各地区0~6岁儿童9998人,采用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肢体残疾者共27人,时点患病率为2.70‰。结论:江苏省儿奄肢体残疾的患病率与1987年相似,影响肢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儿童数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老年残疾人基本特征和康复需求,为加强老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解决老年残疾人问题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女性老年残疾人数多于男性,残疾率随老年人增龄而提高,绝大部分老年残疾人生活在农村。老年残疾人以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为主,此3项占各项残疾的90%以上。绝大部分老年残疾是由疾病所致。老年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存在性别、年龄和残疾类别差异。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是老年残疾人最主要的康复需求,但大部分康复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结论促进健康老龄化、加强疾病预防、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和加强康复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于降低老年残疾发生率、满足老年残疾人康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言语残疾状况及康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航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30-131
目的分析吉林省言语残疾人群状况,针对性地提出康复指导建议。方法依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吉林省部分),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中言语残疾状况的差异和致残原因以及这类人群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国家、社会所给予的帮扶手段。结果老年人是言语残疾的高发人群,脑血管疾病和听力障碍是主要致残原因。结论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康复干预,以使残疾人最大可能地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城区肢体残疾成人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SSRS等量表对843例城区肢体残疾成人进行评定,并与20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肢体残疾成人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和社会支持少、重残、年龄轻、未婚、性格内向的残疾人QOL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QOL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残疾等级、居住情况、工作状况、收入情况。结论肢体残疾成人的QOL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怀照顾,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14.
常州市0—6岁儿童肢体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常州市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查市区5个街道36个居委会0—6岁儿童5101人,采用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肢体残疾者共18人,时点患病率为3.53%。结论:常州市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与1987年相似,影响肢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为家族史、出生史和家庭儿童数等。  相似文献   

15.
赫琳  张翔  滕立峰  胡加玺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859-860,869
目的:为了比较近年我市肢体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的变化。方法:本文以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户籍人口中肢体残疾人的残疾等级鉴定数据库和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的数据为基础,对2007年度1 520名、2009年度2 001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肢体残疾致残原因主要是疾病、外伤及先天性因素,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病呈现上升趋势。41~65岁组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6岁以下组比例也逐年上升,男性的现患率高于女性。肢体残疾人主要的康复需求为功能训练、辅助器具、知识普及。结论:罗湖区、福田区肢体残疾人基本状况的变化和康复需求的提高,体现了近年来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作用,对新时期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重庆市残疾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康复需求情况。方法以2006年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重庆市的数据库资料为依据,调查残疾人流行病学特征及康复需求现状。结果残疾人共4990人,现患率为6.05%。其中男性2689人,现患率为6.43%;女性2301人,现患率为5.66%,男性的现患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1262人,现患率为5.27%;农村3728人,现患率为6.37%,农村的现患率与城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残疾现患率最高(33.99%),言语残疾现患率最低(1.96%)。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47.13%)。残疾人的主要康复需求为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城镇的首位康复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农村的首位康复需求是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曾接受最多的康复服务均为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形式的主要需要是机构康复及社区和家庭服务,康复内容主要为医疗服务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结论重庆市残疾人人数较多,其中肢体残疾现患率最高,言语残疾现患率最低;男性的残疾现患率高于女性,农村的残疾现患率高于城镇;目前提供的康复服务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从全民康复的角度设计了康复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根据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 6 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分别从身体结 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背景因素 4 个方面确定康复采集内容,以期对不同障碍类型的残疾人建立科 学、规范的康复档案,为康复大数据平台的有效建设奠定基础。本研究将在优化康复流程和康复资源配置、 康复大数据的共享与整合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肢体残疾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分析大连市2001年—2005年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6 152名,其中肢体残疾2 877名,占残疾人总数的46.77%,男1 970名(68.47%),女907名(31.53%)。结果:肢体残疾居大连市各类残疾的首位;残疾程度较轻的Ⅲ级肢残占71.6%,多数肢残人拥有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残疾发生在10岁以下人群达40.32%,提示儿童期是预防肢残的重点时期之一;对照60年代和90年代两组肢残的致残原因,显著下降的首推小儿麻痹,先天因素次之;上升最明显的是交通意外和以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疾病因素;脑竣亦呈上升趋势。结论:对肢体残疾的防治重点应加强一级预防:重视优生优良、严格计划免疫、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防治致残性疾病等综合措施当可有效预防肢体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60例患子宫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经腹(TAH)组、经阴道(TVH)组和腹腔镜辅助(LAVH)组,入院时及术后6个月、1年分别进行焦虑症状、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发生阴道顶端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情况调查。结果 入院时三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TVH组和LAVH组焦虑症状比TAH组显著减轻(P<0.05或P<0.01);TVH组在情感、精力方面,LAVH组还在社会活动、身体活动等方面与TAH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LAVH组在情感、精力和身体活动方面与TVH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VH组和LAVH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TAH组(P<0.01)。术后1年发生阴道顶端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三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VH和LAVH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TAH,TVH和LAVH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