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肢体残疾成年人人格特征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人格特征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精神质P和掩饰倾向L两个维度上和非残疾上具有一致性,在情绪稳定性N得分明显高于非残疾人,在内外向E的得分明显低于非残疾人,说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具有内倾,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分年龄组比较发现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在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从结果上看,残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均高于非残疾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残疾人。分年龄组比较发现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按职业、婚姻分组婚姻和职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按人格特征分型比较显示,性格外向、情绪稳定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桥口区140名肢体残疾成年人生活状况,生活感受和生活需要的配对调查分析,探讨了肢体残疾成年人生活状况及与非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其构成比和非残疾人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布具有一致性;在婚姻,职业,经济收入等构成方面低于非残疾水平,但均高于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情况;在现患疾病,医疗费用,生活感受等方面与非残疾人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城区肢体残疾成人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SSRS等量表对843例城区肢体残疾成人进行评定,并与20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肢体残疾成人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和社会支持少、重残、年龄轻、未婚、性格内向的残疾人QOL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QOL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残疾等级、居住情况、工作状况、收入情况。结论肢体残疾成人的QOL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怀照顾,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我国视力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中31866例≥18岁的视力残疾人相关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视力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的群体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力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31866例调查对象中,检出社会参与障碍29102人。视力残疾人社会参与障碍率为91.33%。回归结果显示,多重残疾、视力残疾时间增加、所在地区为中部或西部是我国视力残疾人社会参与出现障碍的危险因素;有配偶、少数民族、有职业、居住在城镇、户人均年收入提高、所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提高是其社会参与出现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视力残疾人社会参与状况欠佳,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参与障碍。残疾程度、家庭及地区社会支持、职业及民族是其社会参与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积极构筑多元协同的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完善残疾人去障碍行动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奎屯市肢体残疾人在社区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依据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表,对奎屯市861例肢体残疾患者参加社区康复训练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肢体残疾患者经社区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1-3].对已经残疾多年的肢体残疾人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气质类型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4-5],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6].  相似文献   

8.
朱丽莎 《微创医学》2006,25(4):733-735
残疾人是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我国目前大约有6 000万残疾人,占人口比例的5%左右,而且以平均每日新出现2 160名的速率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我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5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查江苏省各地区0~6岁儿童9998人,采用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肢体残疾者共27人,时点患病率为2.70‰。结论:江苏省儿奄肢体残疾的患病率与1987年相似,影响肢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儿童数等。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心理健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丽莎 《医学文选》2006,25(4):733-735
残疾人是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我国目前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占人口比例的5%左右,而且以平均每日新出现2160名的速率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我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5类。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使得许多残疾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与普通人群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一项对广州市东山区残疾人群随机抽样的人户访谈式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心理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他们在心理上比身体健全的人更渴望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目前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尚远远不够。为此,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要的研究,采取措施给以解决,从而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做为特殊的人群,是社会人的组成部分.为开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依据,对各类残疾人进行抽样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为内蒙古地区智力残疾(简称智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 对象和方法残疾人的类别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等残疾和精神疾病等.有两种或多种残疾的人均列为综合残疾.调查为按户,采用分层、等  相似文献   

12.
常州市0—6岁儿童肢体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常州市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查市区5个街道36个居委会0—6岁儿童5101人,采用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肢体残疾者共18人,时点患病率为3.53%。结论:常州市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与1987年相似,影响肢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为家族史、出生史和家庭儿童数等。  相似文献   

13.
喻涛 《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2):60-62
目的:了解同德县肢体残疾人群现状,以期对预防残疾发生、降低残疾程度及社会性防残助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同德县2008年9月—2010年12月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741名,其中肢体残疾397名,占残疾人总数的53.58%,男243名(61.21%),女154名(38.79%)。结果:肢体残疾居各类残疾的首位;残疾程度较轻的三级、四级肢体残疾占85.14%,多数肢残人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残疾部位以上下肢为多;致残原因以外伤居首位(38.03%),疾病次之。结论:对肢体残疾的防治重点是积极开展完善三级预防措施,提高肢体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健康水平,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等级肢体残疾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内不同等级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区别。方法采用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健康状况问卷(the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等对843例社区肢体残疾患者进行评定于比较分析。结果SCL-90测评中二级肢体残疾患者9个因子均高于其他3组(P〈0.01或P〈0.05);SF-36测评中二级肢体残疾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因子低于其他3组,一级肢体残疾患者生理机能因子得分最低(P〈0.01或P〈0.05);SSRS测试中,一级肢体残疾患者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低于其他3组(P〈0.01或P〈0.05)。结论不同等级肢体残疾患者面临的问题不同,特别是要对二级肢体残疾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肢体残疾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以期对预防残疾发生、降低残疾程度及社会性防残助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大连市2001~2005年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6152名,其中肢体残疾2877名,占残疾人总数的46.77%,男1970名(68.47%),女907名(31.53%)。结果 肢体残疾居大连市各类残疾的首位;残疾程度较轻的Ⅲ级肢体残疾占71.60%,多数肢残人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残疾发生在10岁以下人群达40.32%,提示肢体残疾预防工作重点之一为保护儿童;残疾部位以上下肢为多;致残原因以疾病居首位(52.59%),主要疾病为小儿麻痹(17.07%),外伤次之,脑瘫因其致残年龄的超早亦应引起重视。结论 对肢体残疾的防治重点应加强一级预防:重视优生优育、严格计划免疫、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防治致残性疾病等综合措施当可有效预防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相似文献   

17.
概况     
概况朱镛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00077)据1987年我国政府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我国残疾人总数为5164万,占总人口数的4.90%,其分布为听力语言残疾占34.28%,智力残疾占19.69%,肢体、视力残疾各占14.62%,精神病残疾占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我国老年单纯肢体残疾人康复服务利用情况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为我国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研究和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自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以60岁及以上老年单纯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t回归分析其社会经济地位与康复服务利用情况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我国老年单纯肢体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三者利用与需求的缺口分别约达34%、68%、63%,受教育水平较高、户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国家年人均收入水平[OR=1.280,95%CI为(1.175,1.395)]的老年单纯肢体残疾人使用康复服务的可能性较高。结论:我国老年单纯肢体残疾人康复服务利用与需求的缺口较大,经济困难或教育水平低下的老年人单纯肢体残疾患病率更高的同时康复服务利用的可能性更低。应重视低教育水平和经济困难老年群体的科普与救助,重视该类群体的康复服务衔接。  相似文献   

19.
特奥运动视野中的智力残疾人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荣 《医学与社会》2006,19(9):17-18,21
智力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关注智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简称“特奥运动”)从“体育一参与一社会融合”的视角关注智力残疾人体育参与、生理健康、社会融合和社会支持,切实提升了智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疾人心理是社会人群心理型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对于残疾人,心理上的康复比肢体上存在障碍的残疾人,更渴望沟通上元障碍和心理上的自我实现。目前,我国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