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清除HP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其中消化性溃疡(PU)32例,浅表性胃炎(CSG)8例,结果:PU组在病灶愈合,HP清除后GAS与EG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差别有显著性(P〈0.05),同组已治愈患者中的HP阳性与阴性者血中,GAS,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CSG组HP清除前后GAS,EGF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EGF和PGE2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测定治疗前后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液中EGF及PGE2的含量、结果:(1)治疗前后 液中EGF水平变化相差显著(P〈0.01),与HP感染不相关;(2)治疗前后胃液中PGE2水平相差显著,与HP感染相关;(3)EGFG与PGE2呈正相关。结论:EGF粘膜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PGE2的中介作用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人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与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1例胃溃疡(GU)和19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以洛赛克治疗前后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前GU和DU患者胃液EG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分别为148.2±159.9pg/ml和147.8±204.1pg/ml。经治疗后,所有GU患者胃液EGF含量恢复正常,同时溃疡愈合;部分DU患者在溃疡愈合后其胃液EGF的含量增加,而溃疡未愈者胃液EGF含量也不增加。表明胃液EGF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愈合有关,并提示胃液EGF含量持续低下可能与DU易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胃粘膜防御因子增强剂麦滋林-S(M-S)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Rn)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R-M组)较单独用Rn组PU的愈合率明显增高,上腹痛时间明显缩短,PU愈合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其对PU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清除幽门螺杆菌(HP),增加胃粘液及增加胃粘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含量,从而增加胃粘膜的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光胃内局部照射对消化性溃疡治疗、幽门螺杆菌(HP)根除及防止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抗溃疡药物治疗同时,经胃镜插入光导纤维,以Nd-YAG泵浦激光行溃疡局部及胃窦照射,治疗后定期观察疗效,HP根除及消化性溃疡(PU)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U愈合率分别为100%和87.18%,HP要除率分别为93.10%和71.79%,而二组PU3年内总复发率分别为3.85%和23.81  相似文献   

6.
1995年4月~9月,我们对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的1362例患者用尿素酶试验法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慢性胃炎中HP的检测的阳性率为77.6%(701/903);PU的阳性率为86.7%(398/459)对比男女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PU的HP感染率高于CG,差异有显著意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AS,MTL,EGF及CGR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胃肠激素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30例DU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表皮生长因子(EGF)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激素的改变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4种激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对照组中GAS、EGF呈负相关;治疗前DU组GAS与CGRP呈负相关;治疗后血清GAS、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MTL明显下降(P<0.05,P<0.01),溃疡不同时期及不同的GAS水平病人血清中4种激素呈现不同变化。结论:消化性溃疡与许多胃肠激素关系密切,但不是单一的,在其发病及整个病程中这些激素的改变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评价中洛赛克对肝源性溃疡(HU)的疗效。方法:对251例肝硬化经胃镜检出溃疡的48例患者,予每日晨服洛赛克20mg,疗程4-6周,着重观察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并与同期消化性溃疡(PU)疗效对比分析,结果:4周愈合率HU组中,十二指肠溃疡(DU)为69.2%,胃溃疡(GU)为52.9%;PU组中DU与GU均为1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6周愈合率HU中DU为84.6%,GU为82.3%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溃疡者治疗前后血清GAS,MTL,EGF及CGR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胃肠激素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名法动态观察30例DU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表皮生长因子(EGF)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设正常正常组。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激素的改变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4种激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对照组中GAS、EGF呈负相关;治疗前DU组GAS  相似文献   

10.
对64例复发性消化性溃疡(RPU)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检测,发现HP的阳性检出率为96.9%,明显高于初发溃疡(84.5%)患者(P〈0.05),且以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RDU)HP的阳性检出率居高,表明HP与RPU的关系密切。经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加甲硝唑0.2g,每日3次,治疗2个疗程后,溃疡愈合率和HP阴转率分别为92%和66%,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还提示,溃  相似文献   

11.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4例消化性溃疡(PU)患乾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对HP阳性的124例中的74例在轩尼替丁治疗的耻加用胶态次枸橼酸铋、羟氨苄青霉素和呋喃唑酮,并与单用雷尼替丁的50例中HPB是性患者对照比较。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HP根除67例(90.5%),溃疡复发5例(6.8%),HP根除者复发2/67(3.0%),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怀。提示HP感染与溃疡复发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显著降低PU复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了35例消化性溃疡胃液微量元素,前列腺素E2(PGE2)、IgG含量变化,结果发现脾虚证PGE2、铜、钠、钙低于非脾虚证及正常对照,IgG亦低于非脾虚证赙明脾虚是消化性溃疡基本病机,且与胃液生化免疫成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消化性溃疡3 3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②方法对3358例PU病人的年龄、性别、溃疡部位、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以及与季节、烟酒嗜好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PU中男女之比为4.18∶1.00,胃溃疡(GU)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之比为1.00∶2.83.病人以26~59岁年龄段为主,HP感染以DU和复合溃疡(CU)为重,烟酒嗜好有使PU不易治愈和促PU复发的作用,PU发生和复发有较强的季节特征,多发生于秋冬或冬春季节。④结论PU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特点,与HP感染、烟酒嗜好有密切关系。去除不良嗜好、合理规律服药有减少PU发生和预防PU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肝硬化与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肝源性溃疡(HPU) 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分析了164 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6 例急性肝炎患者的HPU 发生情况,并观察了HPU 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变化。结果:①慢性肝病患者HPU 发生率为40 % ,其中十二指肠球溃疡占88 .8 % ;②平均发病年龄46 .8 岁;临床症状不典型;③HPU 发生率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④HPU 患者血清Zn 明显降低( P< 0 .05) ,Fe 明显增加( P< 0 .05) 。结果提示,HPU 不同于普通消化性溃疡;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与肝病有关的胃粘膜攻击因子增强及防御因子减弱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杜玉婵 《医学文选》1999,18(3):357-358
1998年3月至1999年7月笔者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短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pepticuleer,PU)患者进行一周短期治疗观察,并与传统的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不同疗程治疗作对照,近期效果满意,现在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通过胃镜检查和HP诊断选择已确诊的活动性溃疡伴HP阳性病人5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42例,胃溃疡(GU)16例,年龄18~60岁。均除外消化道肿瘤,无严…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置RPMII640培养液中培养,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加EGF,对照组加培养液,结果显示EGF有促进细胞DNA合成作用P<0.0001)。9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EGF+得乐治疗、对照组单用得乐治疗。6个月后经胃镜和病理活检复查,结果:治疗组对CAG及肠化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EGF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平 《广东医学》1999,20(9):716-7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E1(PGE1)对慢性肾衰(CR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PGE1 180μg加入5g/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每天1次,21d为一疗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BUN,Scr,Ccr。结果 CRF患者经使用治疗剂量的PGE1后,BUN、Scr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PGE1可改善CRF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100例消化性溃疡(PU)并HP感染者,采用茶色素加抗酸剂治疗,结果与抗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HP根除率为96%,一年复发率为2%,皆显著优于对照组(28%)(P〈0.05~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表明:茶色素对HP有较好的抑制和根除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并对其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和胃粘膜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 1994~ 2 0 0 0年收治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儿共 76例 ,检出幽门螺杆菌 (HP) 4 7例 ,阳性率为 6 1.8%。现就 76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 ,以及与HP感染的关系 ,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76例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儿 ,其中胃溃疡 10例、十二指肠溃疡 6 6例。患儿男 48例、女 2 8例 ;年龄 5~ 8岁 14例 ,~ 12岁 2 9例 ,~ 14岁 3例。1.2 方法 胃镜检查 :采用OLYM PUSGIFTYPEXQ 2 0胃镜 ,按常规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 ,凡有溃疡者均在胃窦小弯侧取粘膜组织 3块 ,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 ,切…  相似文献   

20.
测定23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蛋白质负荷(PL)前后ERPF、Ccr及尿PGE2、6-keto一PGF(1a)、TXB2排泄量,并与9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PL后ERPF、Ccr显著升高,尿PGE2排泄增多,而PGN组均无显著变化;PGN组PL前后尿TXB2及TXB2/6-keto-PGF(1a)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L后GFR的升高主要与肾PGE2的合成增加有关,肾储备功能下降与PL后肾PGE2合成无显著增加有关,一定程度上与TXA2/PGI2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