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易感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80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80例,感染率为13.8%,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8.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高占65.0%;年龄≥60岁占15.2%、住院时间≥30 d占28.6%,有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通过加强消毒隔离及长期卧床和老年患者的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降低患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3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导致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脑梗死卧床患者中7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24.3%;分离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72.8%、革兰阳性菌11株占18.7%、真菌5株占8.5%;年龄≥65岁、存在意识障碍、行气管插管、合并糖尿病、使用呼吸机、卧床时间长、有留置鼻饲管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气管插管、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卧床时间、留置鼻饲管是导致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气管插管、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卧床时间、留置鼻饲管是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要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多部位医院感染的病例调查 ,寻找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 ,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频率。方法 将 1997~ 2 0 0 2年 38例两个部位以上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研究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1997~ 2 0 0 2年的医院感染病例为 882例 ,两个部位以上感染 38例 ,占 4 3% ,三个部位以上感染 8例 ,4个部位感染 2例 ,38例共 86次感染。易感因素为 :长时间住院 ,平均 4 6天 ;年龄大 ,平均 5 9 2岁 ;多种插入性操作 ;使用多种抗生素。基础疾病以难治性慢性疾病为主 ,占 95 %。死亡 10例 ,死亡率 2 6 3%。 2 4例进行了细菌培养 ,共 4 9次 ,院感病原菌主要以真菌、G+ 球菌为主。结论 住院时间长、老年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是多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病房医院感染发生及病原菌特征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获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时长≥2 d的乌鲁木齐市某三甲肿瘤专科病房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院内感染发生及病原菌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某三甲肿瘤专科病房总住院病例6 647例,发生院感803例,发生率为12.08%;2021年、2022年的院感发生率均低于2018年、2019年、2020年(P<0.05);不同年份间院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1)。803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1 067株病原菌,单病原菌感染635例,双重感染160例,多重感染8例。年龄、感染部位、恶性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合并糖尿病、营养风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不同的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 06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97株,占55.95%;革兰阳性菌320株,占22.99%;真菌150株,占14.0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103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同时,选择同期在医院住院未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100例。结果 103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占32.0%;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吸烟史、自主咳嗽能力、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年龄、自主咳嗽能力、意识障碍是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90.0%,对替加环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耐药率<40.0%,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18.4%。结论年龄、自主咳嗽能力及意识障碍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75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18.86%,例次感染率23.43%,其中3例肺部感染的发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3.41%,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12.20%和9.7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真菌感染在各类病原菌感染中居首位;易感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基础疾病。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减少易感因素,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呼吸内科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特别是呼吸内科例病房的医院感染途径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1997-2000年我院呼吸内科16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133例,采用对感染部位,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内科的医院感染仍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占54.13%;与年龄有关,60岁以上占82.70%;住院时间1个月内发生率最高,占48.12%。结论 应用 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1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53例,感染率为28.0%;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有两种细菌同时感染者4例占7.5%,三种细菌同时感染者3例占5.7%,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7.4%,革兰阳性菌占31.1%,真菌占11.5%;住院时间长、卧床时间长、NIHSS评分高、有侵入性操作和吞咽困难等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低蛋白血症和合并COPD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低蛋白血症和合并COPD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易感因素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方法对医院2008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尿毒症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98例尿毒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11.2%;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36.3%,其次为泌尿道,占27.3%;在发生医院感染的11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1.9%;检出的病原菌居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均为22.2%。结论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和有无血液透析等均是相关危险因素,应及时发现并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发生现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方法对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4年6月全部病历进行调查,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07%,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疾病和住院时间等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9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9.03%,75~89岁年龄组感染率为8.45%,60~74岁为5.82%;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住院10天以下的感染率为1.42%,大于60天的入院感染率为48.57%;在所有院内感染病例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58.67%;11月、1月和2月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季节,分别为22.9%、11.1%和11.04%。结论我中心院内感染率高于全国发生的一般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院感发生的易感因素,结合服务中心的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12月89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分析医院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0例,医院感染率6.74%;呼吸系统38例、皮肤软组织16例;60例患儿共培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株、革兰阴性杆菌26株、真菌14株;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小、实施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P<0.05);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13.33%,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5% (P<0.05).结论 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通过提高其免疫力;加强呼吸道管理与皮肤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6699例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4年共监测新生儿6699例,发生医院感染146例,感染率2.18%;监测以新生儿病房搬迁前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00%,其次为皮肤黏膜占19.18%,口腔占10.27%,胃肠道占7.54%,其他占13.01%;新生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主要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有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 空气及环境污染致呼吸道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特点;低体重儿、住院天数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科住院病例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通过查阅住院病历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982例住院病例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科住院病例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住院病例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以便制定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对2008年~2010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34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结果 3634例住院患者查出146例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02%;感染例次数为157例,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32%。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以下呼吸道为最高,第2位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有原发性疾病危重、住院时间长、昏迷及卧床时间久、手术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多。结论对住院时间长、昏迷、侵入性操作多、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综合医院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调查分析2000年1月-2001年12月急诊科危重抢救患者入院诊断、侵人性操作、医院感染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菌群分布数据。结果 急诊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占53.5%;其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为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频繁的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操作,广谱抗生素的预防与治疗性应用、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耐药细菌。结论 必须重视急诊科医院感染,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改善、净化环境,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切实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98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9.4%,危险因素为老年人、住院日长、大量使用抗生素、严重基础疾病和侵入性诊疗技术等。结论ICU医院感染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感染部位、易感因素,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2月NICU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71例患者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471例患者,其中90例发生医院感染占19.1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46.67%)、泌尿道(44.17%)为主;年龄>60岁、有留置导尿、呼吸道机械通气、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比普通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高,并且留置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对于医院感染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性别对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全院医院感染率,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医用插管留置时间均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产科合并医院感染临床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科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构成及相关因素.结果 2460例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0例占4.9%;感染部位泌尿道46例占38.3%、切口感染40例占33.3%、生殖道感染15例占12.5%、胃肠道8例占6.7%、口腔感染6例占5.0%;12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64株,革兰阴性杆菌82株占50.0%、革兰阳性球菌68株占41.5%、真菌12株占7.3%;医院感染因素为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结论 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多、病原菌复杂、影响因素多,应提高产科医院感染的认识,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9年6月1日~2004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体及感染部位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41.05 %,感染例次率55.79%,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27.37 %,其次为泌尿系,占6.32 %;基础疾病、激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应用、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住院时间等,是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多发生于住院约2周. 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