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免疫刺激序列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序列在日本血吸虫Mr 23 000膜蛋白 (SjC23)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将SjC23基因片段克隆到增加了免疫刺激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pG中,构建pcDNA3.1-SjC23/CpG。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① pcDNA3.1对照组 ;②pcDNA3.1-SjC23组 ;③ pcDNA3.1-CpG组 ;④ pcDNA3.1-SjC23/CpG组。每鼠经两侧股四头肌注射质粒DNA共100 μg ,隔 2周加强免疫 1次 ,共 3次。末次免疫后 4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5条 /鼠 ,45d后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和感染前 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 ,检测IgG及IgG1、IgG2a。末次免疫后 3周取小鼠脾细胞 ,检测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 2 (IL-2 )、白细胞介素 4(IL-4)和γ干扰素 (IFN-γ)。用51Cr释放法检测经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②组和④组减虫率分别为 2 8.1%和 3 5.1% ,减卵率分别为 2 1.6%和 2 6.5 %。④组减虫率显著高于②组 (P <0.0 5 )。这两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 ,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10.1和 12.2。脾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的IL-2水平 ,②组较①组、④组较③组均有升高。②组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9.7%, ④组为40.0%。 结论 疫苗载体中增加免疫刺激序列,可提高SjC23 DNA 疫苗在BALB/c小鼠中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Sjc97 DNA)免疫小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 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疫苗组,以Sjc97 DNA疫苗100 μg经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小鼠,共2次,间隔3周;空质粒组,以同法、同剂量的空质粒载体免疫小鼠;上述2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不作免疫,感染相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后7周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测定鼠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PCR?鄄ELISA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Sjc97 DNA疫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直径为(183.75±42.36)μm,显著小于空质粒对照组的(303.12±37.36)μm和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 (P<0.01)。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疫苗组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水平,疫苗组亦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Sjc97 DNA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FABP)DNA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pVIVO2-Sj14FABP 和pVIVO2-IL12-Sj14FABP疫苗,鉴定构建成功后免疫小鼠。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和D等4组, 分别用0.9% NaCl(对照组)、pVIVO2、pVIVO2-Sj14FABP和pVIVO2-IL12-Sj14FABP肌注免疫1次(100 μg/只)。免疫后30 d各组小鼠感染40±2条尾蚴, 感染后45 d剖杀,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同时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 结果 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pVIVO2-Sj14FABP和pVIVO2-IL12-Sj14FABP重组质粒;C、D组免疫后分别获得24.1%和39.4%的减虫率、27.2%和32.8%的减卵率;细胞因子检测结果,D组经ConA和SEA诱生的IL-2和IFN-γ水平显著增高(P < 0.01),而IL-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免疫后30  d小鼠血清IgG水平无明显升高,各实验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Sj14FABP DNA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 细胞因子IL-12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向Th1型优势分化,并增强血吸虫病DNA疫苗免疫保护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重组抗原在小鼠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reSjcTrx免疫组:reSjcTrx(15mg/鼠)和ISA720佐剂乳化后采用小鼠相背部多点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间隔2周;ISA720佐剂对照组:小鼠仅注射ISA720佐剂和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末次免疫后3周,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6周剖杀,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成虫数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在免疫前、攻击感染前和小鼠剖杀前分别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重组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对reSjcTrx 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reSjcTrx免疫组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应答,并诱导小鼠产生对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和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22.8%和29.5%,与ISA720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该重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Mr)约14 000(含载体的6个氨基酸),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和reSjcTrx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结论 reSjcTrx免疫小鼠可产生一定的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TPI基因)密码子优化后的DNA疫苗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 方法  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A(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B(pcDNA3.1-TPI组)、C (pcDNA3.1-TPI-mHSP70组)、D(pcDNA3.1-TPI.opt组)、E(pcDNA3.1-TPI.opt-mHSP70组)等5组。每鼠肌肉注射相应的纯化质粒DNA 100 μg,每隔3周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42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 d及感染前2 d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及IgG1、IgG2a的水平。攻击感染前2 d取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 结果  B、C、D、E组小鼠血清均检测到特异性IgG及IgG2a与IgG1抗体,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73、2.06、2.44、3.09。D、E组的IL-2、IFN-γ、TNF含量较B、C组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D、E组减虫率分别为36.03%、39.03%,减卵率分别为41.71%、46.85%,均显著高于B、C组(P<0.01)。 结论 TPI基因密码子优化后的DNA疫苗相对于未优化TPI 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及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ROP2核酸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ROP2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空质粒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c-DNA3-ROP2重组质粒50 μg、pc-DNA3空质粒50 μg和PBS 50 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接种量均加倍。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分别取4只小鼠的血清、脾和淋巴组织,检测CD4+、CD8+ 及各细胞因子。其余各组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其存活时间等。 结果 ROP2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高并能识别由基因重组体外诱导表达的ROP2蛋白抗原;实验组小鼠的CD4+T细胞增殖明显(69.5±3.4)%、CD4+/CD8+ 比值显著升高(4.69±1.32)%(P<0.01);其脾、淋巴结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血清中升高最为显著。弓形虫攻击感染180 h后,实验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88.9%,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初始死亡时间明显推迟(P<0.01)。 结论 ROP2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 方法 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4组, 于小鼠耳廓分别注射细胞悬液(浓度1×106/ml)0.2 ml, A组注射Sj26基因转染的DC、B组注射质粒pcDNA3转染的DC、 C组注射未处理的DC, D组注射RPMI-1640。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2条尾蚴。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第 2 周以及攻击感染后第 6 周采血, 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特异性抗Sj26 IgG抗体,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噻唑蓝法(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A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吸光度A491值),免疫后(A491=0.117)显著高于免疫前(A491=0.049)(t=2.73,P<0.05),也显著高于B组(A491=0.061)和C组(A491=0.058)(t值为2.48和2.56,P<0.05)。A组血清能特异识别血吸虫成虫抗原Mr 26 000蛋白。血清IL-4水平,各组免疫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IFN-γ水平,A组血清免疫后为(101.4±4.9)pg/ml, 明显高于免疫前的(15.0±1.9) pg/ml(t=5.80,P<0.01),亦高于免疫后的B组(40.1±3.1) pg/ml和C组(35.6±1.2) pg/ml (t值为3.98和4.13,P<0.01)。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诱生的IFN-γ, A组(171.2 pg/ml)显著高于 D组(91.0 pg/ml)(t=4.25,P<0.01)。 经SEA刺激诱生的IFN-γ, A组(70.8 pg/ml)显著高于D组(49.7 pg/ml)(t=2.83,P<0.01)。经ConA刺激诱生的IL-4水平,A组(79.7 pg/ml)明显低于D组(125.2 pg/ml)(t=4.40, 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L-4,A组(50.7 pg/ml)明显低于D组(70.5 pg/ml)(t=2.62,P<0.05)。A组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分别为4.1和2.82,均高于其他各组(与D组比较,t=3.20, P<0.01和t=2.15,P<0.05)。 结论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构建共表达双价DNA疫苗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并用BamHI/EcoRI和BspHI/AvRⅡ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质粒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表达。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pVIVO2-mcs、pVIVO2-mcs-Sj23、pVIVO2-mcs-SjFABP、pVIVO2-mcs-Sj23-SjFABP、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多糖佐剂,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40±2条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和肝虫卵数。 结果 双酶切反应和测序分析证明成功构建双价质粒DNA。IFAT结果提示双价质粒DNA可在小鼠骨骼肌细胞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双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41.2%~53.8%的减虫率和47.0%~53.8%肝减卵率;pVIVO2-Sj23-SjFABP+多糖佐剂组获得68.9%的减虫率和84.0%肝减卵率,保护力显著高于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P<0.05﹚。结论 共表达的双价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可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多糖佐剂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单价和双价疫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病理反应。 方法 收集ICOS转基因小鼠及对照组野生型小鼠分别感染3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8周的血清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和培养上清中的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取小鼠感染后6、8周肝脏,常规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观察单个虫卵肉芽肿病变。 结果 转基因小鼠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而6、8周时转基因小鼠的IL?鄄4水平呈显著上调表达,分别为(20.8±1.6)pg/ml和(25.3±3.4)pg/ml(P<0.01)。转基因小鼠血清IgG、IgG1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在转基因小鼠,反映Th1/Th2免疫平衡的Th2分化指数和IgG1/IgG2a比值也明显呈Th2优势应答,分别为2.20±0.68和5.59±0.31。感染6、8周转基因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反应比对照组更为显著。转基因小鼠肝虫卵肉芽肿体积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的肉芽肿,增大率分别为24.48%和26.37%(P<0.01)。 结论 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表现出Th2优势应答的免疫学特征,表明ICOS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摇探讨日本血吸虫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SVLBP)重组抗原的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 方法 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克隆菌大量表达SVLBP重组抗原,以镍-次氮基三乙酸琼脂糖树脂(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制备SVLBP重组抗原;将纯化的重组抗原加福氏佐剂经皮下免疫C57BL/6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10 d,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1条,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检获虫数和每克肝虫卵数(LEPG)。小鼠在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后分别采眶窦血,用ELISA测定特异性IgG及其亚群抗体水平。 结果 相对于佐剂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为33.4%,减卵率为47.6%;免疫后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1:6 400);抗体亚类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 IgG2a、IgG2b、IgG1明显高于免疫前和佐剂对照组。 结论 日本血吸虫皮层蛋白SVLBP重组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是潜在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DNA混合多价疫苗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耳廓分别注射Sj26、Sj23和Sj14基因转染DC(A组)、Sj26基因转染DC(B组)、Sj23基因转染DC(C组)、Sj14基因转染DC(D组)、pcDNA3转染DC(E组)、未处理DC(F组)和RPMI-1640(G组),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A组小鼠末次免疫后第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与G组比较,P<0.001)。A组小鼠免疫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4的水平,各组小鼠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诱生的IFN-γ水平显著增高,而IL-4水平显著降低(与G组比较,P<0.001)。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各组(与G组比较,P<0.001)。结论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了DC DNA混合多价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其中Th1型免疫应答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树突状细胞;DNA疫苗;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BALB/c小鼠耳廓分别注射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A组)、Sj26基因转染DC(B组)、Sj23基因转染DC(C组)、pcDNA3转染DC(D组)、未处理DC(E组)和RPMI-1640(F组),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末次免疫后第2周,A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IL-4的水平,各组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清IFN-γ水平,A组小鼠免疫后明显升高(P<0.01)。经ConA和SEA刺激后,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显著增高,而IL-4水平显著降低(与F组比较,P<0.001)。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组(与F组比较,P<0.001)。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了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其中Th1型免疫应答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探讨泥蚶多糖佐剂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法 将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 泥蚶多糖组、 疫苗组、 疫苗+佐剂组等4组, 每组15只, 分别皮下注射100 μl PBS、 100 μg泥蚶多糖、 100 μg pcD? NA3.1?Sj26GST血吸虫DNA疫苗、 100 μg pcDNA3.1?Sj26GST与等量泥蚶多糖佐剂的混合物。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时、 第 2周、 第4周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第2周,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40 ± 1条/只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小鼠。感染后6周剖杀 小鼠, 收集血清、 肝脏及成虫, 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 计算减虫率及每克肝组织减卵率。结果 结果 感染后 6周, 疫苗组和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8.26 ± 0.42 mg/ml和20.21 ± 0.89 m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 0.05); 疫苗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0%和35.84%, 疫苗+佐剂组减虫率 和减卵率分别为38.04%和49.7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且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均< 0.01)。 结论 结论 泥蚶多糖作为佐剂, 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cDNA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研究血吸虫性别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核酸免疫特性。方法 本研究将所克隆的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保守区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得到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昆明系小鼠 ,感染血吸虫尾蚴 ,7周后剖杀小鼠冲虫 ,进行成虫和虫卵计数。结果 其减虫率为 32 4 % ,肝脏减卵率为 4 6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初步显示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DNA疫苗具有一定的核酸免疫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及DC多价核酸疫苗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j26、Sj23和Sj14基因分别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摄取抗原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Sj26、Sj23和Sj14基因转染DC分别和联合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2周后,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小鼠感染血吸虫6周后,计数成虫和虫卵。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染DC和未处理DC相比较,基因转染DC摄取抗原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明显升高(P<0.01)。各免疫组小鼠诱导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组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作用高于单一基因转染DC免疫组(P<0.001)。基因转染DC免疫组小鼠末次免疫2周后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免疫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4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DC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培养上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4水平显著降低,刺激指数(SI)显著增高(P<0.001)。结论 基因转染能促进DC的成熟,增强DC的活性,DC多价核酸疫苗可增强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其作用机制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Sj23DNA疫苗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缺失肿瘤转移有关基因ME491同源序列的日本血吸虫Mr23 000膜蛋白基因(Sj23DNA)突变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将Sj23DNA中与人黑素瘤细胞膜上的ME491同源序列进行基因缺失突变,再将突变基因转染真核细胞人胚肾HEK293细胞,通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其表达情况。将pcDNA3-Sj23突变体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100 μg/只),免疫后4周取注射部位肌肉作冰冻切片,IFA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pcDNA3-Sj23突变体、pcDNA3-Sj23、空白质粒pcDNA3(均100 μg/只)和生理盐水(30 μl/只)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尾蚴攻击感染(40±2条/只)。第42天剖杀,肠系膜静脉灌注法及挤压法计数成虫,取肝脏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EPG)。以减虫率和减卵率评价其免疫保护力。 结果 pcDNA3-Sj23突变体疫苗可在真核细胞HEK293中瞬时表达。pcDNA3-Sj23突变体在小鼠注射部位骨骼肌细胞上出现较强荧光,空白对照组未见特异性荧光。pcDNA3-Sj23突变体获得40.3%减虫率和42.8%减卵率,pcDNA3-Sj23获得33.1%减虫率和28.9%减卵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与pcDNA3-Sj23相比,缺失ME491同源序列的cDNA3-Sj23突变体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摇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4(IL-4)真核表达质粒增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 DNA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将小鼠IL-4 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以构建小鼠重组IL-4表达质粒, 并联合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质粒DNA (VR1012-Sj31)肌注免疫小鼠,设重组IL-4表达质粒、组织蛋白酶B表达质粒和2种空载体质粒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IL-4和组织蛋白酶B在小鼠肌细胞内的表达,末次免疫3周后攻击感染,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保护力。 结果 重组IL-4和组织蛋白酶B DNA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重组IL-4和组织蛋白酶B DNA联合免疫小鼠,产生43.2% 的减虫率和76.6% 的减卵率,与组织蛋白酶B DNA单独免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 )。 结论 重组IL-4 能提高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 核酸疫苗的抗血吸虫保护力作用,具有佐剂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Sj32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吸虫Sj32DNA疫苗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PCR技术,人工合成引物,以重组DNApSj32为模板,扩增出编码32kDa天冬酰胺肽链酶,即Sj32全长cDNA和引入了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部分cDNA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到pKB-CMV,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K-Sj32-1和pBK-Sj32-2。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两种重组DNA导入NIH3T3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Sj32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小批量制备纯化DNA,进行动物免疫试验。将两种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直接im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攻击感染后6wk剖杀小鼠。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并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结果:pBK-Sj32-1组与pBK-Sj32-2组免疫小鼠后的减虫率分别为38.6%和30.9%,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5.7%和55.2%,与对照组比较,其间差别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DNA疫苗免疫组能诱导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结论:Sj32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力,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