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诗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47-1247,1286
目的探讨洛塞克、克拉仙、阿莫仙三联短程疗法时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方法经血清Hp—IgG测定均阳性的反复腹痛患儿61例,分为治疗组35例与安慰剂组26例。治疗组接受洛塞克、克拉仙、阿莫仙三联治疗,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疗程均为1周。停药后4周门诊复诊并复查Hp—IgG。结果治疗组与安慰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9.2%,Hp根除率分别为82.8%和11.5%。结论部分小儿反复腹痛与Hp感染密切相关,洛塞克、克拉仙、阿莫仙三联1周短程疗法根除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临床效果好,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国内外期刊网数据库,纳入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3 496例病例组和2 487例对照组.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短程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的疗效。方法经13C尿素试验(13C-UBT)及血清Hp-IgG测定2项阳性的反复腹痛患儿63例,分为治疗组36例与安慰剂组27例。治疗组接受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疗程均为1周。停药后4周门诊复诊并复查13C-UBT。结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22.2%,Hp根除率分别为83.3%和11.1%。结论部分小儿反复腹痛与Hp现症感染密切相关;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1周短程疗法根除反复腹痛儿童Hp现症感染临床效果好,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周翠萍 《中原医刊》2005,32(18):35-3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RA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健康儿童和187例RAP儿童的Hp感染率,观察Hp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RAP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腹痛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RAP儿童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1.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的RAP儿童进行抗Hp治疗后,Hp已根除和未根除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5%、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年龄组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感染与RAP儿童的性别、病程及腹痛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RAP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为RAP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病因 ,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血清学HpIgG抗体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行抗Hp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腹痛缓解程度 ,疗程结束 4周后复查血清Hp抗体。 结果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中Hp阳性感染率达 71.67% ,位居所列病因之首。Hp阳性感染患儿行抗Hp治疗后 ,腹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 (P <0 .0 5 ) ,疗程结束 4周后复查Hp抗体有 6例阳性 ( 5 % )。 结论 :Hp感染可引起小儿再发性腹痛 ,对因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克拉仙、阿莫仙三联短程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的疗效。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及血清Hp-IgC;测定两项阳性的反复疫痛患儿63例,分为治疗组36例与安慰剂组27例。治疗组接受泮托拉唑、克拉仙、阿莫仙三联治疗,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疗程均为1周。结果停药后4周门诊复诊并复查^13C-UBT。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22.2%,Hp根据除率分别为83.3%和11.1%。结论部分小儿反复腹痛与Hp现症感染密切相关,泮托拉唑、克拉仙、阿莫仙三联1周短程疗法根除反复腹痛儿童Hp现症感染临床效果好,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门诊诊断为再发性腹痛的儿童362例,其中男174例,女188例;学龄前期(4~6岁)90例,学龄期(7~12岁)170例,青春期(13~16岁)102例.分别予空腹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362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108例,阳性率为29.83%,学龄前期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22.22%,学龄期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29.41%;青春期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37.25%.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28.73%,女性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30.8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者家庭感染率为79.62%,Hp感染阴性者家庭感染率为20.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也增高,Hp感染与性别无关,Hp感染有家庭聚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具上消化道症状、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的36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和胃黏膜Hp检测。其中伴随腹痛症状者242例,无腹痛症状者118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与腹痛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患儿Hp检出率为33.89%,有腹痛和无腹痛患儿之间Hp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小儿腹痛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性别(=2.326,〈0.001)、母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或中专=2.141,=0.003;大学及以上=2.767,=0.028)和患儿生活地域(=1.788,=0.020)。结论 Hp感染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和生活地域可能是腹痛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对92例小儿再发性腹痛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HpsA)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vi)抗原检测,并进行治疗分析。结果92例中HpSA阳性率83.68%,经三联疗法后,Hp根除率84.3%。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以奥美拉唑为中心的三联疗法根除方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张小晋  程远  王玘 《北京医学》2003,25(3):170-172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①对68例内镜检查诊断为RE的患者进行Hp检测。分为Hp感染组和HP阴性组;②38例患者进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检测;③对Hp感染的RE患者予根除Hp的三联疗法(PPI 两种抗生素)2周,继续服PPI6周。检查Hp根除情况;④Hp阴性的RE者,仅给予PPI治疗8周。结果 ①RE者中HP感染38例(55.9%),Hp阴性30例(44.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38例行食管测压者示食管下括约肌(LES)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其中HP感染17例(44.7%),Hp阴性2l例(55.2%);③病理检查示中-重度慢性胃炎35例(51.5%),HP感染组中2l例(55.3%),其中萎缩性胃炎2例;Hp阴性组中14例(46.7%),其中萎缩性胃炎5例;④Hp感染组根除Hp后,39、4%(15例)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有不同程度的加重;Hp阴性组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①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发病有必然的关系;②Hp感染、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三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③有Hp感染的GERD和RE患者,可以不必进行根除H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腹痛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对333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胃枯膜活检及HP测定。结果333例反复腹痛患儿中浅表性胃炎占278例(83.48%);其胃镜特点以“微小结节”为主;Hp感染为消化道溃疡病的主要病因。结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儿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有益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反复腹痛患儿及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情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水平,探讨患儿及家庭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Hp感染后反复腹痛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13个家庭57名成员及37名志愿者血Hp抗体和外周血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HLA-DR表达,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反复腹痛患儿组、反复腹痛家庭成员组及无腹痛对照组,分析和比较3组患者的血Hp抗体及亚型和外周血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HLA-DR表达.结果所有受检者共94人,Hp阳性者共63人,阳性率为67.0%,Hp阳性的63人中,HpⅠ型占80.95%,有腹痛的38人;HpⅡ型占19.05%.在反复腹痛患儿的57名家庭成员中,Hp阳性者54例,阳性率为94.7%.HpⅠ型的占77.8%,Ⅱ型的占22.2%人.家庭内感染Hp菌株相似,存在家庭聚集和链性现象.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患儿组、腹痛家庭成员组的表达均高于无腹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腹痛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三联疗法运用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并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并Hp感染患儿96例,经双盲法分为给予的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的三联疗法的观察组各48例,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2.92%),χ2=9.560,P 0.05;Hp清除率(97.92%)高于对照组(75.00%),χ2=10.766,P 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并Hp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立萍 《西部医学》2011,23(8):1556-1557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符合RAP诊断的患儿84例,以同期42例无再发性腹痛的门诊儿童作为对照。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观察Hp阳性者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RAP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2.4%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AP组44例Hp阳性患儿中39例接受抗Hp治疗,治疗后Hp阴性和阳性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8%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AP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可能为RAP的主要病因之一,根治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对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无症状儿童及105例反复腹痛患儿分为两个组,各自再分为(~4、~7、~10、~14)四个年龄段作13C-UBT.结果无症状儿童组Hp感染阳性率为11.1%,反复腹痛患儿组Hp感染阳性率为2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症状儿童组四个年龄段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9%、12%、14%,且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阳性率递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腹痛患儿组四个年龄段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2%、27%、26%、28%,其与年龄无关.结论13C-UBT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准确性高无创伤性的Hp诊断方法,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63例胰腺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 Hp IgG、IgM和CagA-Hp-IgG,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胰腺癌组Hp感染率(65.0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4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抗Hp-CagA抗体阳性率(46.34%)与对照组(15.91%)相比明显增高(P<0.01);胰腺癌患者Hp感染与患者的吸烟史、慢性胰腺炎病史相关.结论:Hp感染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CagA+ Hp菌株感染与胰腺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何平  田文广  张小丽  鲍淼  黄剑 《重庆医学》2016,(14):1906-1908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腹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以上腹痛为临床表现的FD患者36例.胃镜下Hp快速尿素酶及C13尿素呼气试验将36例患者分为Hp(+)组(n=20)和Hp(-)组(n=16),同时选择12例健康人设立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各组组织中的密度值及明确SP、CGRP在细胞中的定位.视觉模拟评分将Hp感染的FD患者腹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比较SP、CGRP在不同腹痛程度患者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Hp(+)组SP、CGRP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Hp(-)组(SP:0.056±0.016 vs.0.027±0.009;CGRP:0.073±0.018 vs.0.034±0.009,P<0.05).SP、CGRP在重度腹痛患者中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中度腹痛者(SP:0.074士0.011 vs.0.055±0.012;CGRP:0.094±0.005 vs.0.075士0.009,P<0.05);中度腹痛患者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轻度腹痛者(SP:0.055±0.012 vs.0.043±0.008;CGRP:0.075±0.009 vs.0.054±0.010,P<0.05).显微镜下观察到CGRP位于胃窦腺上皮细胞胞质内,SP同样位于胃黏膜细胞胞质.结论 Hp感染的FD患者腹痛与SP、CGRP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再发性腹痛(主要为学龄期儿童)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福建三明市兰波生物技术研究所出品的金标免疫斑点试剂盒检测54例再发性腹痛小儿与40例正常小儿中HP的阳性感染率,再发性腹痛小儿中阳性感染者应用抗HP药物治疗,分析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54例再发性腹痛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51.9%,应用抗HP药物治疗后缓解率为78.6%。40例正常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25%,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军 《吉林医学》2011,(19):3858-3859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8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74例。两组均配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愈合、Hp根除、腹痛缓解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雷贝拉唑组治疗溃疡总有效率为97.3%,奥美拉唑组治疗溃疡总有效率为95.9%;雷贝拉唑组Hp根除率为95.9%,奥美拉唑组Hp根除率为93.2%。两组治疗溃疡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雷贝拉唑组为81.1%和91.9%,奥美拉唑组为60.5%和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雷贝拉唑组腹痛缓解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疣状胃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疣状胃炎、胃息肉患者各12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在胃窦距幽门约2~5 cm处取1~2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所有患者行13C呼气试验,二者均阳性即为Hp感染.统计每组患者Hp感染的例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组Hp阳性患者77例,阳性率64.17%;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41例,阳性率34.7%;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患者64例,阳性率53.33%.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息肉组Hp阳性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疣状胃炎组中病理为萎缩和(或)肠化Hp阳性率最高,为72.55%.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中炎性10例,增生性28例,腺瘤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关系密切,胃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