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60例银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每天口服祛银汤中药制剂,治疗组同时辅以NB-UVB照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另同期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选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PASI)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的降低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银汤联合NB-UVB治疗银屑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还能下调血清中异常升高的OPN及VEGF水平,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1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及紫外线组。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熏蒸及紫外线照射治疗,紫外线组则单纯给予紫外线照射。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IL-12、IL-18、IL-4、IL-10)的变化情况,并将结果与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 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紫外线组有效率(66.7%);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患者IL-18水平较健康者显著上升,IL-10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经治疗1个月后,发现联合治疗组IL-18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协同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紫外线照射,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Wnt5a/Frizzled2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皮损变化间的相关性,探讨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组均采用NB-UVB照射治疗8周。分别采用RT-PCR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光疗前、后患者组皮肤组织(皮损区、非皮损区)Wnt5a/Frizzled2信号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含量,并统计患者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分析Wnt5a/Frizzled2蛋白含量与PASI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皮损区Wnt5a/Frizzled2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患者组非皮损区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组皮损区Wnt5a/Frizzled2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皮损区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组PASI评分为(17.85±6.88)分,皮损区Wnt5a/Frizzled2蛋白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43、0.698,P<0.05);经NB-UVB治疗后,患者组PASI评分[(4.23±3.11)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此时患者皮损区Wnt5a/Frizzled2蛋白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间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81、0.723,P<0.01)。 结论 NB-UVB照射可显著下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Wnt5a/Frizzled2信号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这可能是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患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为NB-UVB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2例及门诊健康体检人员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NB-UVB照射治疗,依据患者的皮肤反应制订个体化照射治疗方案,隔日一次,共20次。利用ELISA法分别于光疗前、光疗10次后和光疗20次后对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PSAI)和外周血中IL-17、IL-23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光疗10次时PASI评分为(14.91±1.10)分,与光疗前PASI评分(24.21±7.0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疗20次后PASI评分为(10.54±1.09)分,症状明显改善,与光疗10次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疗前,观察组外周血中IL-17和IL-23的水平分别为(79.4±15.1)ng/L和(429±193)ng/L,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则为(19.4±12.2)ng/L和(189±74)ng/L,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光疗10次后,观察组外周血中IL-17和IL-23的水平分别为(59.3±10.5)ng/L和(318±93)ng/L,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20次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至(33.2±14.2)ng/L和(256±48)ng/L,接近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NB-UVB照射可有效改善银屑病的疗效并降低外周血中IL-17和IL-23的水平,间接起到调节银屑病患者免疫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和TNF-α理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3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UVB照射治疗,每周照射3次,共持续治疗6周,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上述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43例患者经NB-UVB治疗后,有11例临床治愈,总有效率达83.7%;对照组30例患者经普通UVB照射后,仅有3例临床治愈,总有效率为3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TNF-α仅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患者疗效好,副作用少,可显著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同时促进TGF-β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效果。 方法选择进行期和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45例(共90例)作为病例组,接受NB-UVB照射治疗,共治疗8周;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血清中TGF-β1和IL-6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对病例组患者皮损处的红斑、浸润、鳞屑的程度和面积进行加权评分,测定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 结果①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进行期和稳定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5.09±1.26)%和(4.85±1.31)%]、Th17/Treg比值[(1.97±0.53)和(1.33±0.61)]及血清中IL-6水平[(190.11±18.76)和(177.92±20.27)ng/L]均较高(P<0.01),而Treg百分比[(2.53±0.86)和(3.46±0.92)]及血清中TGF-β1[(432.94±50.35)和(419.01±42.13)ng/L]均较低(P<0.01)。经NB-UVB治疗8周后,病例组进行期和稳定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1.38±0.52)%和(1.34±0.61)%]、Th17/Treg比值[(0.31±0.16)和(0.26±0.13)]及IL-6水平[(110.41±10.94)和(106.15±11.23)ng/L]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而Treg百分比[(4.46±1.51)%和(4.89±1.73)%]和血清TGF-β1含量[(542.23±51.17)和(520.16±55.62)ng/L]则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②病例组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完成治疗,进行期和稳定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4.11±2.97)和(4.25±3.16)分]较治疗前评分[(18.25±7.13)和(18.11±6.92)分]有明显下降(P<0.01)。经NB-UVB治疗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6.67%,其中病例组进行期患者有效率为88.89%,病例组稳定期患者为84.44%,NB-UVB治疗对进行期和稳定期患者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③病例组患者PASI评分与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IL-6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Treg细胞百分比、TGF-β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1)。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比值、IL-6、TGF-β1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均无相关性(P&rt;0.05)。 结论银屑病的发病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评分与外周血Th17细胞、IL-6水平的高表达及Treg细胞、TGF-β1水平的低表达有关;NB-UVB可改变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失衡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107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107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311 nm)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07例,总结治愈率、显效率、平均治疗次数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患者皮损面积、斑块肥厚程度、红斑、鳞屑及搔痒的严重程度以及PASI总分均显著降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治愈+显效)75.75%,斑块型与点滴型银屑病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外周血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白介素-22(IL-22)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患者45例,稳定期患者45例),使用NB-UVB照射治疗8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光疗前后血清IL-17、IL-23、IL-22、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10和TGF-β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1);NB-UVB治疗后IL-17、IL-23、IL-22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0例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为(19.57 ±8.36)分,经NB-UVB治疗8周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后进行期患者PASI评分为(3.57 ±3.02)分,稳定期患者为(3.71±3.26)分.90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显效率为87.78%,其中进行期患者显效率为91.11%,稳定期患者的显效率为84.44%.结论 NB-UVB照射可明显下调外周血IL-17、IL-23和IL-22的水平,上调IL-10、TGF-β的水平,从而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可能是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NB-UVB治疗各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药药浴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就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NB-UVB光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NB-UVB光疗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药浴进行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配合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联合口服消银颗粒、窄谱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凌源市中心医院的8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11-11—2015-11)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口服消银颗粒、窄谱UVB照射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实施中药熏蒸联合口服消银颗粒、窄谱UVB照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外周血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骨桥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73%)显著低于实验组(90.91%),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中药熏蒸联合口服消银颗粒、窄谱UVB照射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预照射对稳定期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8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白斑处首先进行8次以上NB-UVB照射,然后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NB-UVB照射可明显提高自体表皮移植患者皮片的存活和复色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散在性白癜风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与照射次数、移植部位、色素出现时间等有关。 结论NB-UVB预照射可明显提高稳定期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应用窄德国全身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机(舱),治疗35例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每周照射3次,连续治疗9周为1疗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35例寻常性斑块状银屑患者血清TNF-α及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治疗前患者血清TNF-α(1.07±0.15 ng/ml)及IL-8(412.56±77.37 pg/ml)水平较健康志愿者TNF-α(0.31±0.07 ng/ml),IL-8(76.03±20.75 pg/ml)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0.42±0.08 ng/ml)及IL-8(86.87±24.94 pg/ml)水平仍高于较健康志愿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比较:NB-UVB照射后血清TNF-α及IL-8 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NB-UVB治疗寻常斑块状银屑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NB-UVB对寻常银屑病(斑块状)患者血清TNF-α及IL-8水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熏蒸组、超短波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牵引及推拿治疗,熏蒸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超短波组则辅以超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中药熏蒸及超短波联合治疗。于治疗2周后对各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各组患者分别经2周治疗后,发现其疼痛病情及腰椎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以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83±1.07)分]的改善幅度及总有效率(95.5%)较显著,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选择温泉浴结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行NB-UVB照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泉浴治疗,对比两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且据此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第2、4、6、8周时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7.14%)较对照组(5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温泉浴结合NB-UVB照射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消银脐贴,配合健康教育、情志护理及辨证施膳等护理措施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熏蒸联合消银脐贴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E乳膏外涂疗程12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PASI积分。结果治疗后患者PASI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消银脐贴的治疗方法更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促进银屑病患者的皮疹消退,是一种新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绿色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马敬  李邻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615-4615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寻常型斑块性银屑病的有效性。方法对179例斑块性银屑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中成药治疗组及维甲酸加同样中成药治疗组(维甲酸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变化及治疗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PAS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中成药疗法治疗寻常型斑块性银屑病的疗效与加用维甲酸疗法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肢持续皮牵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老年LDH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小剂量下肢皮牵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量表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并密切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及全身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腰椎JOA评分[(20.50±2.23)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指数(8.29±2.08)、治疗有效率(96.43%)及显效率(14.2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皮牵引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LDH患者腰椎功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超声波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另同期选取88例正常健康者纳入健康组。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超声波照射。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进行血浆t-PA、PAI-1检测,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对上述患者生存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将死亡及再发缺血性血管病视为终点事件。 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t-PA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PAI-1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t-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曲线发现,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11.7 %)明显低于对照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波治疗能上调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水平及下调PAI-1水平,并且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治疗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7例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感应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及氙光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及疼痛评分[(2.47±1.09)分]、对照组总有效率(80.8%)及疼痛评分[(4.27±1.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对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无痛、无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5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药物联合紫外线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及外周血骨桥蛋白(OPN)]。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6、8周时观察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6及8周,观察组受损皮肤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MCP-4、VEGF、CRP和OP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中,加入紫外线照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减轻了皮损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