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组原因末明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软瘫.部分患者伴有感觉异常、脑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典型病例诊断容易,但在疾病早期易误诊。现将我院误诊的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检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了解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蛋白质及血脂代谢指标分布特征,探讨蛋白质及血脂代谢与GBS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2020年90例确诊GBS患者作为GBS组,从不同年龄、性别、严重程度、分型、治疗前后等方面对蛋白质及血脂代谢指标进行分析;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体检健... 相似文献
8.
张彦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3):275-276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5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观察组)和单独治疗组23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400rag/(kg·d),静脉注射,疗程5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结果:观察组显效率、24h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感觉障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控制好激素不良反应前提下,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和血浆置换(Plasrnaex chang,PE)净化设备的不断改进,该项技术日趋成熟。近几年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临床各科的疾病。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4月~2008年6月对2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n,GBS)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病例资料女,50岁。因发作性头晕、乏力、视物旋转、呼吸困难8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旋转,偶有咳嗽、低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其他症状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检查提示双侧肺纹理增强,血常规正常,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体温36·5℃,脉搏70/m in,呼吸22/m in,血压105/80 mmHg。意识清楚,言语流利,表情淡漠。口唇略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听诊偶闻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双侧腱反射减弱,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 相似文献
14.
15.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作者应用这一治疗方法在近5年内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男,22岁.因双手、双足麻木4 d,行走不能2 d为主诉入院.发病2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健康.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神清,懒言,颈强(+++),克氏征(+),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正常,左侧眼裂较右侧大,左侧额纹变浅,左眼睫毛征(+),右侧闭目肌力减弱,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双上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Ⅴ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病理征可疑阳性,四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张力减低,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尿潴留.辅助检查:头部CT未见异常.AST 50 U/L,ALT 134 U/L,γ-GT 116 U/L.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 ,男 ,47岁 ,因四肢无力 2d于 1999年 11月 15日入院。 2d前休息时突感四肢无力伴麻木 ,上肢无力抬起 ,下肢无力屈伸 ,饮水呛咳 ,胸闷心悸。入院后渐出现咳嗽无力 ,吞咽功能消失 ,进行性呼吸困难 ,转ICU监护 ,行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辅助通气。诊断为格林 巴利综合征 ,常规药物治疗。 2 0 0 0年3月 13日完全脱离呼吸机 ,改为吸氧 ,至 6月 2日停吸氧。患者呼吸浅表 ,咳痰无力 ,半坐卧位约 70° ,不能平卧 ,四肢呈凹陷性浮肿 ,近端肌力Ⅰ~Ⅱ级 ,远端肌力Ⅰ级 ,肌张力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2 0 0 0年 6月 4日起康复介入 ,在进行初次… 相似文献
19.
20.
卢艳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46-4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