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迅速增长,使临床用药越来越局限,因此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所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对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市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与机制.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各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水解Nitrocefin法定性初筛β-内酰胺酶;K-B纸片法初筛ESBLs;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从成都市医院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45.16%、29.03%、27.42%、30.64%、58.06%、58.06%、67.64%.有24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初筛有3株产ESBLs,其中有3株高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这62株从成都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三代头孢菌索的耐药机制探讨,是近来国际上抗生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药物梯度平皿法获得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的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 CTZ)耐药菌株(MIC≥60μg/ml);通过恒温振摇培养后收集菌体,超声破碎提取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岛津UV-260型)对B-β酰胺酶进行了检  相似文献   

4.
5.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肺炎克雷伯杆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M IC值;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定性筛选细菌的β-内酰胺酶;通过NCCLS2004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ESBLS;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结果: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1.1%,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达到了22.2%~44.4%;18株实验菌中有11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有9株产ESBLS和1株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志贺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序列在NCBI成功登录,登录号分别为FJ616991和FJ616990,未检出qnrA和aac(6')-Ⅰ b基因;其中ZH13接合试验成功,ZH53不能接合,接合试验后的大肠埃希菌J53对多种抗菌药物的MIC明显提高;特异性PCR证实接合子和供体菌有相同的qnr基因.结论 在志贺菌中检出qnrS基因,且国内首次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且其耐药性可以通过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需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志贺菌mar基因突变与其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对54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有机溶剂耐受实、验(OST),对其,mar基因的marOR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核酸序列分析.结果 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株,多重耐药率为64.8%.54株志贺菌株中有38株对有机溶剂耐受,其中有33株为多重耐药株,3株为单耐药株,仅有2株为敏感野生株.54株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均扩增出MAR基因,未发现该基因缺失株,SSCP分析发现,35株多重耐药株中marOR基因突变率为14.29%.核酸测序分析发现志贺菌多重耐药株marO区基因1376-1379处4个碱基缺失,导致其后编码氨基酸出现移码突变,而标准株S51250和敏感野生株不存在该移码突变;marR区基因存在10处点突变,第1752碱基(G→A,Gly→Ser)和第1854碱基(T→c,Tyr→His)两处点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但该突变也同时存在于标准株和敏感野生株中,余者均为无义突变,且有些核苷酸改变也发生于敏感野生株或同时存在于多株菌株中.结论 ,marO区基因突变可能是志贺菌多重耐药的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水解与“牵制”(Trapping)耐药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以大肠杆菌NCTC2280作为指示菌,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N_3中生长的浊度变化,观察了头孢噻吩(CPT、属第一代),头孢噻甲羧肟(CTZ、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菌血标本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方法 测定32株CRKP最低抑菌浓度(MIC),mCIM和e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RT-PCR检测膜孔蛋白OMPK35/36基因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32株CRKP...  相似文献   

10.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用PCR法检测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9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及Ⅰ类整合酶基因并对整合子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选出58株多重耐药的Kpn,测定对亚胺培南等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的大肠埃希菌不断增加,产酶菌株不仅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高度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不同地区、医院抗生素使用策略不同,所分离的占优势的产酶株基因型也不相同.本研究对珠海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期间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我院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采用特异性PCR、DNA测序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质粒转化试验、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我院分离的14株碳青霉烯耐药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均表现对包括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内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提取与转化试验显示KPC-2定位于约56 kb大小的质粒上,SDS-PAGE分析发现耐药株多出现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 我院出现多个流行克隆型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质粒型碳青霉烯酶KPC-2是我院泛耐型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外膜孔蛋白改变参与介导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亚胺培南(IMP)作为革兰阴性菌的最有效的抗生素,随着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这与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机制以及特异性膜蛋白OprD2的缺失有关,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新β-内酰胺酶一金属酶的产生,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造成了更大威胁。本研究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酶合并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革兰阴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而肺炎克雷伯菌为了不被杀灭产生对喹诺酮耐药的分子机制成为细菌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肺炎克雷伯耐喹诺酮的主要机制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革兰阴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而肺炎克雷伯菌为了不被杀灭产生对喹诺酮耐药的分子机制成为细菌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肺炎克雷伯耐喹诺酮的主要机制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志贺菌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重叠延伸PCR扩增4个碱基缺失的marOR基因,与T载体连接后转入DH5α,得到4个碱基缺失的marOR基因克隆株;4个碱基缺失联合3个点突变的marOR基因克隆株是扩增具有该突变菌株的marOR基因,然后与T载体连接后转入DH5α所得;通过凝胶电泳图谱和核酸序列分析证实克隆成功与否;检测DH5α、转入T载体后的DH5α[DH5α(T)]、完整marOR基因克隆株[DH5α(marOR)]、4个碱基缺失的marOR基因克隆株[DH5α(marOR-ACTT)]及4个碱基缺失联合3个点突变的marOR基因克隆株[DH5α(marOR-CATT+3m)]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按抑菌环直径相差5 mm以上为抗生素耐药性有差别:与DH5α(T)比较,DH5α(marOR-ACTT)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先锋V、头孢氨苄的耐药性增加,DH5α(marOR-ACTT+3m)对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增加;与DH5α(marOR)比较,DH5α(marOR-ACTT)和DH5α(marOR-ACTT+3m)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先锋V、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氟哌酸的耐药性增加;DH5o(marOR-CATT)与DH5α(marOR-CATT+3m)相比对除甲氧苄啶外的试验所用抗生素的抑菌环直径无明显差异.结论 marOR基因第1376~1379处的4个碱基缺失,使志贺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marOR基因第1411、1417、1435处的点突变对志贺菌的耐药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近年来铜绿假单孢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各亚基的编码基因gyr A和gyrB基因与parC和parE基因的突变与其耐药性有关;外膜通透性屏障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协同作用使铜绿假单孢菌对多种类型抗菌药物耐药.在临床治疗绿假单孢菌感染和开发抗铜绿假单孢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多种耐药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孢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铜绿假单孢杆菌对氟喹诺桐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各亚基的编码基因gyrA和gyrB基因与parC和parE基因的突变与其耐药性有关;外膜通透性屏障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协同作用使铜绿假单孢菌对多种类型抗菌药物耐药,在临床治疗绿假单孢菌感染和开发抗铜绿假单孢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多种耐药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即PA).为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常引起菌血症、肺炎、泌尿系感染、烧伤感染和囊性纤维化继发感染等疾病。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各类抗生素产生药物耐受性,导致抗生素治疗的失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不断升高。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不断增加,国内外均有报道对喹诺酮类耐药的志贺菌,本文以志贺菌为例,一是了解和掌握杭州市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耐药的流行趋势,对1998-2007年杭州地区分离到的202株志贺菌进行药敏实验,与2005年全国志贺菌药敏监测点进行比较[余华丽,常昭瑞,张立实,等.国家监测点2005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 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4):370-373],分析志贺菌耐喹诺酮类分布情况,预测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趋势.二是探讨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类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