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效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方法,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对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完善输液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流程,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 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相关护理投诉事件降低.结论 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和干预措施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本科室进行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1月—6月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内最新数据显示,9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在输液过程中,其输液风险日益涌现,如给药差错、药物外渗、静脉输液并发症等,不同程度的给患者、医护人员甚至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带来损害。因此针对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显得十分其重要。而由于肿瘤化疗药物的输注在静脉输液中属于一种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其风险系数更高。如何对化疗药物输液进行有效风险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伤害、保证肿瘤患者的安全,在肿瘤相关科室尤其是肿瘤医院显得十分有意义。现就化疗药物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降低血液病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护理风险。方法:通过培养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及评估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事件高危人群、风险事件易发环节加强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风险处理能力。结果:运用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2006年1~6月份急诊481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1354例次输注成分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为97%以上。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赫赛丁在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针对赫赛丁应用过程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加强对护士的风险防范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正确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对药物妥善贮存,正确配制,精确计算剂量,正确输注,合理选择静脉,准确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处理。结果 30例接受赫赛丁靶向治疗的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在药物贮存、配制过程中,未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发现及处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9.2%。结论通过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用药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赫赛汀在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常见护理风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方法系统检索5个指南网站、7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7日,定性描述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发症的基本特征、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4篇、原始研究8篇。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受药物因素、患者因素、输注方案影响。1篇指南和8篇原始研究提供了经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方案,内容涉及输注速度、输注部位、输注技术、输注时长、监测频率、并发症处理等。结论实施全程风险评估和安全输注方案,短期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门诊输液室对静脉输注抗生素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通过对3757例患者静脉输注抗生素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门诊输液室的护士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掌握各种药物的性能,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说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减少静脉输液风险的意义,为门诊输液室中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实施输液治疗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护患纠纷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风险,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评估呼吸内科护理风险问题,关注呼吸疾病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结论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10例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管理,对181例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163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8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评估肿瘤护理风险问题,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关注肿瘤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结论风险管理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其结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杜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35-793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防范措施。方法找出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问题:如化疗药物配制时选择的溶媒,静脉输液操作中的问题,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输注部位血管的选择,护士具备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剖析。结果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找到了解决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的防范措施。结论在为肿瘤患者输液过程中,护士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严格按照输液操作规范,严格无菌技术,具备较强的穿刺技术和理论知识,是能解决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评估精神科护理风险问题,关注精神科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结论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管活性药物一直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是血压异常及危重患者的常用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输注期间可能因微小的剂量差异造成血管收缩失衡或扩张过度,引起心率、血压的异常变化。故临床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专业性要求较高,重视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较多,涉及专业知识点较广,治疗效果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就目前的临床工作来看,仍存在较多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速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患者的疾病恶化程度。因此,做好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14-8915
目的 探讨对输液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分析护理风险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管理,观察并比较风险管理前后输液风险事件如患者投诉、静脉炎、渗出等发生率.结果 进行输液风险管理后患者投诉率有明显降低(x2=4.11,P<0.05);且静脉炎、药物渗出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x2=4.15,P<0.05;x2=4.60,P<0.05;x2=4.04,P<0.05).结论 输液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输液风险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小红 《全科护理》2011,9(21):1896-1897
对118例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的病人进行观察,发现药物的注射浓度、药物连续输注的时间、静脉穿刺的血管管径、输液速度、环境温度、个体差异是引起病人局部静脉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降低药物浓度、更换血管输注部位、选择管径较粗的血管穿刺、提高环境温度、加强巡视等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轻病人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药物治疗的护理安全,使病人在安全舒适中接受治疗,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规避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降低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应用科学的风险筛选工具,包括护理风险评估单、六西格玛失效模式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筛选高危风险因子,评定风险等级,确定高危风险人群;应用视化管理理论结合信息化警示工具屏蔽高危药物风险,实现实时输液进程监控;通过建立风险预控组织网络和高危风险监控系统实施高危风险的全面监控,护理安全路径和应急处理流程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施风险预控。结果应用3年来,压疮护理达标率由91.5%提高到98.4%,导管护理达标率由91.5%提高到97.9%,静脉置管感染率由原来的8.4%降至2.9%;护士护理评估单记录时间减少,因高危药物给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平均18起/年下降至3起/年。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对护理风险进行检测、识别、诊断、评价、预警和控制,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