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嗪酰胺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吡嗪酰胺单体、吡嗪酰胺凝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吡嗪酰胺凝胶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1.0、1.0、10mg/L,MBC值分别为10、10、40mg/L;吡嗪酰胺凝胶与吡嗪酰胺单体MIC、MBC值无显著性差异;动物安全性试验阴性。结论吡嗪酰胺凝胶具有与吡嗪酰胺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吡嗪酰胺的抗菌活性;卡波姆基质吡嗪酰胺凝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异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异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异烟肼、异烟肼凝胶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结果:异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IC值均为1mg.L^-1,对草分枝杆菌MIC值为8mg.L^-1,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BC值均为4mg.L^-1,对草分枝杆菌MBC值为16mg.L^-1,异烟肼凝胶与异烟肼单体MIC、MBC值差异无显著性;动物安全性试验阴性,结论:异烟肼凝胶具有与异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异烟肼的抗菌活性;卡波姆基质异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帕司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帕司烟肼及其凝胶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帕司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1、0,1、0.4mg/L,MBC值分别为0,2、0.2和1.6mg/L;帕司烟肼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应用安全。结论 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帕司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吡嗪酰胺是一线抗结核药,在肺结核的短程化疗中起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该药有不良反应,可导致肝脏毒性,若不及时进行保肝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对吡嗪酰胺肝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对其所致肝脏损害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则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吡嗪酰胺肝脏毒性的临床报道、实验动物肝脏毒性表现、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复星凝胶对家兔体外抗结核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复星联合卡波姆凝胶对家兔体外抗结核的安全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利复星浓度,在体外检测MIC、MBC、时间-杀菌及耐药梯度。测定利复星凝胶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结果8例肺结核患者血药峰浓度于1.22h达4.52±0.72mg.L-1,分别1次给药24h后,最低血药浓度为0.52±0.26mg.L-1,表观分布容积V/FC为77.48±8.33mg.L-1。该药MIC、MBC值分别为0.5、1.0mg.L-1,耐药梯度范围0.5~48mg.L-1。利复星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1、0.1、0.4mg.L-1,MBC值分别为0.2、0.21、.6mg.L-1;与利复星单体的MIC、MBC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服用利复星24h,其体内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杀菌浓度MBC之上,介入治疗用药浓度应在48mg.L-1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患者血尿酸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86例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在抗结核前、抗结核后1、2、3周分别检测血尿酸值,分析吡嗪酰胺对血尿酸浓度的影响.结果 应用吡嗪酰胺抗结核后患者血尿酸浓度均明显升高,2周时达(534.39±147.51)μmol/L的峰值.结论 应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浓度变化,及时干预,避免停药,保证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与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并发症的关系,并指导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的临床合理运用。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尿酸测定试剂盒(酶法)对102例患者抗结核(含PZA)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及停用PZA后2、4、6周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肺结核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2周后血尿酸上升幅度最大,用药6周后上升到最高值,停用PZA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其中有11例因血尿酸过高或关节肿痛提前停用PZA。结论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结核治疗(含PZA)时应每2周监测血尿酸1次,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参考值2倍以下,且无关节肿痛者是安全的;超过此值要及时停用PZA,避免引起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嗪酰胺片中吡嗪酰胺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水-甲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8nm,外标法定量。结果:线性范围10.0-50.0μ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99.7%,RSD为0.7%(n=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该产品的含量测定检验。  相似文献   

9.
曹敏 《中国药事》2002,16(11):700-700
《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中 ,吡嗪酰胺片的含量测定采用定氮法。该法繁复费时 ,且在蒸馏近完全时 ,少量的氢氧化钠会随水蒸气带出 ,致使测定结果偏高。但如果蒸馏不完全 ,测定结果会偏低。即使采用空白试验校正 ,误差仍很大。USPXXII(1990 ) (Ⅱ )及BP (1998)中 ,吡嗪酰胺片的含量测定法均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笔者经多次试验建议 ,《中国药典》在今后的修改中 ,应将吡嗪酰胺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改为紫外分光光度法。1 仪器与药品UV - 2 10 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TG32 8B型电光分析天平 (上海天平仪器厂 ) ,吡嗪酰胺…  相似文献   

10.
郑火珺 《中国药业》2013,22(8):88-89
目的调查医院抗结核病治疗使用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加强尿酸检测。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至2011年诊断为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原发或继发)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吡嗪酰胺,将病例分为暴露组(HRZE)176例和非暴露组(HRE)54例,比较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暴露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80.71%,非暴露组为9.25%。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的相对危险度(RR)为8.72(RR>1表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以关注,定期监测患者血尿酸浓度,谨防急性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法定检验方法及探索性研究建立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吡嗪酰胺原药进行检验,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吡嗪酰胺的现行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酸度检查项,删除羧酸类化合物检查项,将原标准有关物质检查用TLC法修订为HPLC法,结果为一批样品有关物质超过限度;将含量测定用的定氮法修订为HPLC方法,测定结果与BP 2012的容量分析法比较,两者结果一致。由此表明,吡嗪酰胺原药的现行质量标准存在缺陷,亟须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与表征吡嗪酰胺共晶,并考察其溶解度.方法 运用研磨法制备吡嗪酰胺共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IR)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其在纯水中的溶解性.结果 PXRD、DSC及IR结果均表明成功制备了吡嗪酰胺安赛蜜(1∶1)共晶;溶解性实验表明吡嗪酰胺形成共晶后,溶解性是原药的1.4倍.结论 通过研磨法首次成功获得了吡嗪酰胺安赛蜜共晶,溶解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试验,测试25种精油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MIC.选择常见的25种精油分别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标准菌株H37RV、临床药物敏感菌株和临床耐多药菌株,进行体外液态抑菌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判断精油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MIC.通过气态抑菌实验,检测精油气态抑菌MIC.液态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5种精油对结...  相似文献   

14.
鲁虹  陈豪  毛艳梅  曾建国  刘芳群 《中国药师》2011,14(9):1295-1297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 mol·L-1乙酸铵-乙腈(91: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8 nm,柱温为25℃,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结果:吡嗪酰胺血浆浓度在1.645~105.28μg·ml-1(r=0.999 5)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85.70±0.75)%,(99.53±2.82)%,(98.93±0.6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吡嗪酰胺血药浓度测定和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DR‐TB) is a serious problem that impedes the success of the TB control program. Of note, multidrug‐resistant (MDR)‐TB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TB have certainly complicated the scenario. One of the possible strategies to overcome drug resistance in an economic and simple manner would involve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anti‐TB drugs to obtain derivatives that can work on resistant TB bacilli. These may have improved half‐life and increased bioavailability, be more efficacious, and serve as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s, as compared to new drugs identified through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Although extensiv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the activity of various derivatives of first‐line drugs (isoniazid, rifampicin and pyrazinamide) on drug‐susceptibl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reports on the activity of derivatives on resistant MTB are very limited, to our knowledge. In light of this, the present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ncise report on the derivatives of first‐line drug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overcome the resistance to the parental drug and could thus serve as effective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用离子对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异福酰胺片中异烟肼、吡嗪酰胺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μBondapak C18色谱柱(10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1%庚烷磺酸钠-水(10:30:60),pH2.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外标法测定异烟肼、吡嗪酰胺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异烟肼和吡嗪酰胺分别在0.013~0.06mg·ml-1和0.04~0.18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异烟肼平均回收率99.3%(RSD 0.30%),吡嗪酰胺99.2%(RSD0.3%).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可靠、灵敏,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利福平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利福平脂质体,并对利福平脂质体进行表征研究;以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为凝胶基质,制备利福平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以无膜溶出模型研究温敏型原位凝胶体外累积溶蚀率;采用透析袋法分析药物体外释放情况。结果 制备的利福平脂质体平均粒径、聚分散指数、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149.0±5.67)nm、0.275±0.056、-(29.8±1.59)mv、(79.6±2.67)%,(18.6±0.25)%;利福平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4.3±0.6)℃。体外溶蚀曲线和体外释药曲线均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 利福平脂质体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体外释放显示其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吡嗪酰胺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69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4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吡嗪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血尿酸(BUA)和血药峰浓度;取患者晨起清洁中断晨尿,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进行痰涂片检查,观察痰菌减少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UA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BUA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Alb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8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药峰浓度为(14.03±1.1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2.34)μg/mL(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较吡嗪酰胺治疗肾脏损伤小,但在血药峰浓度升高时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抗结核治疗方案中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用药和尿酸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3~2010年诊断为原发或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吡嗪酰胺,将病例分为暴露组(HRZE)134例和非暴露组(HRE)40例,比较两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我院结核病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比例为86.2%,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9.1%和10.0%。平均用药11 d后,暴露组血尿酸均值从(275.3±77.2)μmol·L~-1升高到(562.9±160.0)μmol·L~-1。与非暴露组比较,暴露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相对危险度(RR)为7.91(95%CI=4.74~13.19),两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