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 对2004~2010年该院治疗患者总数、手术总数、临床用血总量和各种血液制品用量占本年度用血总量比例进行统计.同时对2008~2010年用血量较大的科室各种成分血输血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间该院门诊患者数、住院患者数和手术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用血总量和红细胞使用量无明显变化,全血使用量逐年减少,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均达99%以上,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2004~2007年间血浆为临床输血主要成分,2008~2010年红细胞为临床输血的主要成分,血浆用量逐年递减,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逐年增多.结论 该院成分输血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分输血结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正>自2004年开始,伴随临床医疗需求大幅增长和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与科学合理用血,荆州市临床用血发生了重大转变,成分输血成为临床输血的主要选择。我们对本市2004~2009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尝试借助既往数据构建血液及血液成分用量拟合曲线,用以预测下1年度各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方法对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年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97.6%下降至2007年以后的0.0%;红细胞使用率由2003年的0.9%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成分输血比例由2003年的2.4%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本院推广成分输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军 《江西医学检验》2001,19(3):175-175
随着国家对血液的法制化管理的加强,以及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成分输血已日益广泛,它有效地节约了血资源,又增加了安全感,现将本院1997~2000年的临床输血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输血资料及来源:本院急诊及住院各病区全部用血资料,血液由市中心血站提供。 1.2 对1997年~2000年全院用血及成分输血百分率进行统计(见附表),成份血包括红细胞代浆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全血及其它成份均以200ml为1U,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掌握赤峰地区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为血站的血液采集及血液成分制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赤峰市2003—2007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2005-2010年临床用血特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统计2005-2010年全市全血、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分别计算增长率.结果 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红细胞类、冷沉淀和血小板用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结论 要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深入开展科学合理用血、加大冷沉淀制备力度等开源节流方式最大程度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7.
某市1998~2005年临床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汕头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提高临床成分品种的配备,更好地满足临床医院成分输血的需要。笔者对1998年2月12日-2005年12月31日的供血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输血及各种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及全部临床供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临床成分用血保持稳定,血小板及冷沉淀不仅常用于血液病,同时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临床手术用血红细胞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手术用血红细胞则呈上升趋势。结论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愈来愈趋于科学、合理,成分输血不仅是量的要求,随着认识的加深,质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谭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91-1993
目的科学合理输血,节约血源,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对用血科室5年来输血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并与二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及先进国家成分输血的情况对比。结果成分输血率均在97.0%以上,超过二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与先进国家相当;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率为33.8%~58.7%,高于先进国家。结论加强成分输血管理,降低新鲜冷冻血浆使用率,防止冷冻血浆滥用,实现真正的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2013-2017年住院人数、手术台次及用血量,评价用血控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对2013-2017年该院住院、手术患者数量及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血液成分用量情况。结果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次呈逐年增加趋势,但红细胞、血浆总用量和人均使用量却逐渐减少,冷沉淀用量2013-2015年逐渐减少,2015-2017年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该院对稀缺的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控制较好,各血液成分分配合理,临床用血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厉勇  肖琨  唐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63-2064,2067
目的 了解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产妇因产后出血的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因产后出血给予输血治疗的产妇63例.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分别占33%和27%.用血情况为出血量小于8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血浆和机采血小板量分别为25 U、200 mL、1 000 mL和3个治疗量;出血量800~2 0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量平均为47 U、1 000 mL、2 600 mL、10 U和1个治疗量;出血量大于或等于2 0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洗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量分别为188 U、8 300 mL、2 U、12 850 mL、24.5 U和1个治疗量.产后24 h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检查结果,出血量小于800 mL的产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分别为2.64×1012/L、78 g/L和0.22;出血量800~2 000 mL的产妇分别为2.45×1012/L、70 g/L和0.19;出血量大于2 000 mL的产妇分别为2.56×1012/L、75 g/L和0.21.结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不太规范,应针对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情况的不同,分别选择合理、有效的输血方案,重视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 ,为本地区血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不合格率较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77%(4527/94830),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高达11.50%(10442/90786),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为0.02%(15/81199),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30%(243/81199),抗-HCV阳性率为0.45%(363/81199),在抗-HCV阳性人群中,男性阳性率为0.51%(257/50229),高于女性阳性率0.34%(106/30970)(χ2=12.351,P0.001),18~35岁和36~55岁两个年龄段间阳性率比较无差异,无偿献血人数超过1000人的各地区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58,P=0.011),其中河南省抗-HCV阳性率最高(0.81%),显著高于温州地区(χ2=13.594,P0.001)。结论 2006-2008年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不合格率较高。HBsAg阳性率为4.77%,低于全国人群普查阳性率;ALT异常率高达11.50%;抗-HCV阳性率为0.45%,男性高于女性,来自河南省的献血人群抗-HCV阳性率高于来自温州本地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岛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为加强血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将本中心2013年6月14日-2014年6月14日采集的血液样本100 885人份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99 637例ALT正常,TP抗体阴性的献血者样本进行了NAT,抗-HIV初筛阳性样本送往市疾病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HIV反应性59例(阳性率为0.06%),其中抗-HIV和核酸同时反应性16例(阳性率为0.016%),43例抗-HIV单项反应性,未检出HIV核酸单项反应性样本,59例经确证阳性18例(感染率为17.84/10万),1例不确定,其中16例抗-HIV和核酸同时反应性样本经确证全部HIV阳性,43例抗-HIV单项反应性确证阳性2例,1例不确定。在16例血清学反应性(S/CO值大于15)、NAT阳性样本中,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8例确证阳性献血者全部为男性,未婚11例(61.11%),已婚6例(33.33%),1例不祥;首次献血者8例(44.44%),重复献血者10例(55.56%)。结论 NAT的假阳性率远远低于血清学检测方法,针对HIV感染检测准确度高。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除了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HIV检测水平,我们应积极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未婚男性青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临床真菌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与真菌血流感染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感染(50.00%)和恶性肿瘤(34.38%)是真菌血症患者最主要的基础疾病。32例真菌血症患者中17例(53.13%)发生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动态曲线形态呈现3种变化形态:平稳型(15例)、U型(10例)和L型(7例),其病死率分别为20.00%、20.00%和100.00%,3种血小板曲线形态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P0.05)。结论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生血小板下降的概率较大。血小板下降,尤其是经治疗无法回升的患者往往病情凶险,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76-677,679
目的探讨该院近3年血培养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近3年送到检验科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血培养标本5 921例,检出的病原菌中肠杆科细菌占36.83%(2 181/5 921),非发酵菌30.67%(1 816/5 921),葡萄球菌属10.55%(625/5 921),肠球菌属9.30%(551/5 921),真菌6.92%(410/5 921),污染菌6.08%(280/5 921),布氏杆菌0.98%(58/5 921)。结论血培养中葡萄球菌是极为重要的致病菌,但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也不容忽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具有高耐药与多重耐药的特点,治疗需以药物监测为依据。了解血液感染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对减少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现状,规范输血管理,提高合理使用血液。方法对各种成分输血用量、人均用血量、各血型使用量及不同科室的红细胞、血小板用量进行统计并分析作比较。结果2008~2014年完全采用成分输血,2010年后血小板使用量最大,其次是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用量最少。用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不同血型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室用血量有所不同,对输血成分的需求也不同。结论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制定大量输血患者合理成分输血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5年和2010年大量输血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情况,分析不同性别、血型、治疗结果的患者人均红细胞输用量,计算不同科室患者各血液成分搭配输注比例,比较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010年较2005年总用血量增加,主要为血浆用量增加,红细胞用量减少;女性患者、AB血型患者人均红细胞用量低于男性患者和其他血型患者,死亡患者明显高于治愈患者,两年统计结果一致;不同科室选择各种血液成分应用比例不同,2005年红细胞∶血浆比例为7.9∶1.0,患者死亡率为21.62%,比2010年(红细胞∶血浆比例为2.1∶1.0,患者死亡率为4.44%)明显增高(χ2=4.9,P<0.05);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2005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比2010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g)降低(P<0.05).结论 大量输血时根据病情制定合理输血方案,选择有效血液成分,可减少大量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2093 infants hospitalized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of Ota General Hospital, Health Insurance Union of Fuji Heavy Industry, for 15 years from 1981 to 1995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of septicemia. Fifty cases of clinically organisms were detected in blood cultures, were evaluated for patient-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age (days) when septicemia occurred, causative organism, 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When cases were classified by patient birth weight, the incidence of septicemia in the group weighing at least 1500 g was 1.0% (based on the total number of infants hospitalized in the same period), while those in the groups weighing 1000 g to 1499g and <1000 g were 10.1% and 22%,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incidence of septicemia increased markedly as the birth weight was reduced. When cases were grouped by patient age (days) when septicemia occurred, the incidence in the 7-day or older group was 76%, indicating predominantly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 in this group, rather than intrauterine infection or vertical transmission, whereas it fell to 24% in the group aged younger than 7 days at onset of septicemia. This tendency was more pronounced in those of lower birth weights. A variety of causative organisms were found,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as dependent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When antibiotics were given prophylactically, detection of gram-negative rods increased markedly compared with that found in the group not given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Many causative organisms origin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Neonates who have to be hospitalized in NICU, like extremelylow birth-weight infants, have many factors such as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tube feed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which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normal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thus many of them possess extremely abnormal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Thi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pticem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内外科8年来因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并输注了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1)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比例;2)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各病种的应用情况;3)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4)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不良反应比例。结果低温保存血小板在本院的用量逐年增加,8年间其平均用量占总用血量的12%(23 857/197793);输注的低温保存血小板的A、B、O及AB红细胞血型的比例分别为27%、31%、33%和9%;抽取8年间临床使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病例1 900例,输注了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主要病种主要有14种疾病(严重复合伤、颅脑外伤、D IC、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后大出血、髋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腹膜后肿瘤、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和放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追踪356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病例,其96%(341/356)患者0.5—2 h内出血完全或基本停止,止血效果很明显,72%(256/356)血小板计数(P lt)比输注前明显升高;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后发生过敏反应者6例,发热反应者9例。结论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具有明显止血和提高外周血P lt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