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7月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MGT交叉合血情况,分析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 1737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93例,且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均为阳性。结论对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应分析DAT阳性可能的原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抗体筛选结果、有无输血史、是否发生过输血不良反应、是否急诊输血、是否长期反复输血等方面,选择适合血液品种,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2.
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2-2532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 4720例次交叉配血微柱凝胶(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钙拮抗剂(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08-1109
目的 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血型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用凝聚胺法(MPT)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实验,并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及自身对照实验.结果 19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中,5例不完全抗体筛查阳性,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对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凝集的分析及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次侧凝集,抗筛阴性、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做DAT。结果 1 796次交叉配血中,次侧凝集203例,且DAT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DAT阳性率占11.25%。其中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132例(65.0%),肿瘤/癌症29例(14.3%),消化系统19例(9.4%),血液系统10例(4.9%)、骨科手术9例(4.4%)、神经内科系统4例(2.0%)。结论 DAT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和导致MGT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去除造成DAT阳性的因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有无输血史及输血不良反应史等,根据次侧凝集强度,选择适合的血液品种和数量输注,以保障临床输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舍的原因并审j定相应的输血策略,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又配血试验,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21735例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193例;其中红细胞直抗阳性155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0.3%;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8%;自身抗体阳性14例。占交叉配血不合7.3%;其他原因7钢,占交叉配血不合3.6%。结论红细胞直抗、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又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使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Coombs试验,确定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自身抗体类型,从而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注意此种情况,减少输血反应。方法用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别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以明确该类患者在交叉配血时所需采用的试验方法。结果患者DAT试验结果为阳性,具体抗体分型为IgA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患者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凝聚胺法主、次侧交叉配血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单独型IgA抗体的AIHA患者,除微柱凝胶检测卡交叉配血外,还需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来共同参考配血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仪和传统试管法检测2300份标本的血型;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900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检测血型一次性判读准确率分别为99.87%、100.00%;在900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30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27例,将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聚凝胺法检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全自动血型仪用于 ABO 血型和 RhD 血型检测安全、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较敏感,但假凝集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耗时较长;聚凝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00例住院需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比较两组交叉配血结果、阳性、阴性检测结果、临床输血安全。结果 观察组患者主侧凝集率、次侧凝集率、主次侧均凝集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抗-E、抗-EC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抗-c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临床输血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提高验血阳性率,提升临床输血安全,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优缺点,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需要输血的4 625例患者分别采用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时再用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 在4 625例受血者中,共15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其中11例两种方法均不合,包括抗-D抗体4例、抗-E 抗体3例、自身抗体4例.聚凝胺法因冷凝集素产生假阳性3例,漏检1例抗-K抗体,准确度为99.9%(4 621/4 625),而微柱凝胶法为100%(4 625/4 625),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3种交叉配血法联合应用在儿童输血安全中的价值。方法同时用3种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不合者,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抗体筛选、鉴定试验。结果 5 301例交叉配血中,48例出现配血不合,其中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分别检出8例、22例和42例。结论 3种交叉配血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更能保证输血安全;同时还能准确了解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避免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13.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敏感性分析及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凝聚胺法(MPT)与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的敏感性及优缺点,减少输血反应。方法:日常配血中的50例阳性标本同时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和盐水法配血。结果:微柱凝胶法的总阳性、主次侧阳性及假阳性例数均高于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耗时约30min,凝聚胺法约10min。结论:微柱凝胶法更敏感,能提高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凝聚胺法操作简便、快速,但可能导致抗体的漏检,适用急诊配血。出现配血不合的标本最好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施顺秋 《临床医学》2007,27(4):46-4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输血的患者先运用手工聚凝胺法(MPT)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阳性或可疑的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法(MGT)予以配血,最后用抗人球蛋白法确定结果。结果6762例患者中MPT法有16例阳性,MGT法有12例阳性,抗人球蛋白法有12例阳性。结论微柱凝胶法更加适合临床上特殊情况下的交叉配血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是一种改良的血清学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易于观察和保存试验结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CMT)等领域。有报道微柱凝胶法用于CMT中配血不合率可达12.2%,其中有60.9%为假阳性,其原因主要为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AIHA)患者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配血不合时的临床输血问题。方法建立流程,通过复查患者和供血者标本信息、ABO及Rh血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比DAT和次侧凝集强度、抗体筛查试验等措施,分析次侧配血不合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处理。结果应用该流程处理3 014例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问题,发现次侧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患者DAT阳性(占98.6%),该类患者输注次侧配血不合的悬浮红细胞,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和输血有效性(87.4%),与同期主、次侧配血均相合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48%)和有效性(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致次侧配血不合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或血型错误(占0.8%)、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占0.6%),此类情况可换血重配,输注主、次侧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该流程可快速、安全地解决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的临床输血问题,适用于采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儿童配血中出现配血不合的几率较高,对儿童输血前微柱凝胶配血技术出现不合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配血不合及假凝集的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输血方案。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 923名次患儿进行交叉配血、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筛查,阳性时作进一步调查。结果配血不合率5.94%(234/3 923),其中假阳性率0.71%(28/3 923),真阳性率5.25%(206/3 923)。206例真阳性中,主侧不合率5.83%(12/206),次侧不合率90.78%(187/206),主侧和次侧均不合率3.40%(7/206)。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儿童配血,配血不合的发生率较高,这与儿童同种免疫性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疾病发生率较高有关。鉴别假凝集、制定相应的儿童个性化输血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杨志诚  罗光礼  李萌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2-16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2160例,交叉配血548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206例(其中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血型鉴定中Rh(-)5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例,血交叉主侧不合1例,次侧不合2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两种交叉配血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以1456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PT、MGT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的阳性患者行不完全抗体检测,评价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MPT、MGT两种交叉配血方法总阳性率分别为5.5‰、9.6‰,次侧阳性率分别为3.4‰、8.9‰,次侧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侧阳性、总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T方法学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分别为100%、99.9%、0.99、99.9%均好于MPT。结论微柱凝胶法适于输血工作的标准化检测,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有优势,凝聚胺法能为急诊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0.
Coombs′试验是免疫血液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为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中的"金标法"。临床上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DAT或IAT阳性较多见,随着近几年微柱凝胶技术的推广应用,笔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卡式配血发现因献血者原因(DAT或IAT阳性)导致配血不合15例,给安全输血造成一定的影响,值得输血工作者关注。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