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5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总结病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58例共分离出69株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构成,占44.9%;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胆胰腺恶性肿瘤、胰漏、胆漏、肝脓肿、肝移植.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TPN的使用、肝功能障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高龄、糖尿病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的预后带来极大危害.提高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无菌观念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5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总结病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58例共分离出69株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构成,占44.9%;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胆胰腺恶性肿瘤、胰漏、胆漏、肝脓肿、肝移植。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TPN的使用、肝功能障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高龄、糖尿病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的预后带来极大危害。提高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无菌观念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永  狄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42-1942,1958
目的分析某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方法分析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发生的116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及相应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结果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粪便标本次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亦有曲霉菌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好,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掌握深部真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ICU深部真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收集32例ICU深部真菌患者,通过血、痰、粪便、尿、咽拭子或腹腔引流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32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58株真菌,28例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共培养出细菌6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55株(83.3%),革兰氏阳性菌11株(16.7%),9例患者(28.2%)死亡。均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并严重基础疾病。结论 ICU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后病死率明显升高。应进一步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并运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呼吸科近两年确诊的39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多发于肺部,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多,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侵入性治疗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结论COPD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应避免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DF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8年11月至2003年12月发生DFI的5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特点和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DFI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第三为深静脉插管。DFI最常见的病原茵为白色念珠茵,其次为热带念珠茵,第三为曲茵,其余为近平滑念珠茵和组织胞浆茵。本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AmB)和大扶康治疗,总有效率达87.93%,病死率为12.07%。结论:针对以上有引起DFI发生因素的患者须警惕DFI的发生,及早预防,一旦怀疑或诊断及早地使用足够疗程的抗真菌药可明显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分析诊断。方法:收集35例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35例(100%)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均≥12d,曾用皮质类激素或类似治疗者8例(22.8%),放疗或化疗者7例(20%)。结论:为了减少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应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增加营养状态,加强一般基础护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病房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防治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0.8%(45/415),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最多,真菌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使用激素以及糖尿病密切相关.结论 应注意消除诱发因素,早期防治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为临床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1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送检标本分离培养出的131株真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并且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真菌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增多.深部真菌也有增多趋势。为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感染部位和危险因素,笔者在进修期间对华山医院2006年3月至5月确诊、疑诊的深部真菌感染者328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07~2011年21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年中医院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率为0.13%~0.17%;>60 岁患者占76.26%;血液内科患者占24.66%;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9.8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0.27%;真菌感染前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占73.97%;接受侵入性治疗占51.14%.结论 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高龄、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加强病原菌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 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45例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状况、病原菌特性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度,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血、无菌体腔液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史,并对收集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45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22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23例。社区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共21例,占95.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血流感染,共15例,占6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社区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新型隐球菌,共17株,占77.3%;其次为白念珠菌4株;烟曲霉1株。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共8株;其次为其他念珠菌属。医院感染可能与住院天数较长、高龄、大手术、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深静脉置管等因素有关。结论我院2004年深部真菌感染确诊病例中,医院感染以白念珠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最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以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多见。氟康唑仍是治疗敏感念珠菌属尤其是白念珠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我科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例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发生肺部真菌感染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14例,呼吸道真菌感染3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情况.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分为2组,拟诊经验性治疗组12例及临床诊断抢先治疗组14例.结果 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20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6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19例.合并糖尿病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经验性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67%),疾病进展1例(8%).抢先治疗组完全治愈3例(21%);疾病进展5例(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的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gh-risk factor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in patients underwent allogeneic 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underwent Allo-HSCT at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02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mong whom 26 patients ha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Seven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before allo-HSCT, 14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after allo-HSCT,3 patients had respiratory tract system IFI, and 2 patients had intestinal IFI. We observed the occurrence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Lymphocyte subsets and chronic basic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IFI. The twenty six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 with 12 cases and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 with 14 cases. Results Among 26 patients with IFI,20 cases suffered from GVHD,6 cases had CMV infection,19 cases had low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simultaneously. 1 case had diabetes,3 patients ha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1 case had bronchiectasis as complications. In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e: 8 cases (67%)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1 case(8%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In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e:3 cases ( 21% ) 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5 cases ( 36% )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Conclusion Clinician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 of IFI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自组装核酸适配子探针技术以实现深部真菌感染中外周血(1,3)-β-D-葡聚糖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用碱酶解法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体外消化处理,获得的水溶性葡聚糖作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单链DNA文库中筛选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葡聚糖的DNA适配子;对筛选出的适配子进行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形成含血晶素(hemin)的G四联体结构,从而具有拟过氧化物酶特性,进一步催化TMB底物显色,肉眼判断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读;对149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用建立的方法和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评价检测效能。结果:成功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消化处理后经SDS-PAGE分离、糖原染色发现,其水溶性的(1,3)-β-D-葡聚糖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1700、约4600和10000~15000区域。其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0的(1,3)-β-D-葡聚糖比例较高,将其作为适配子筛选靶标。经过8轮正向筛选和4轮负向筛选,将最后一轮ssDNA文库扩增为dsDNA并克隆至pUC19质粒,对单个阳性克隆扩增所得适配子进行相对结合力比较,获得6个结合力较高的适配子(命名为A1—A6)。竞争试验结果表明6个适配子能够识别4个不同位点。将高结合力适配子对不同浓度(1,3)-β-D-葡聚糖进行亲和力检测,肉眼可辨检出限为3.125 pg/mL,线性范围为1.6 pg/mL^400 pg/mL。对149例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显示,适配子自组装显色系统检测性能优于G试验(χ^2=4.373,P=0.0365)。结论:成功自建可视化核酸适配子探针,实现外周血(1,3)-β-D-葡聚糖检测,且有望开发深部真菌床旁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16.
肺部真菌感染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5月我院8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结果94.3%(82/87)的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慢性肾病为多见。肿瘤和艾滋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胸片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41.4%)。87例患者真菌分布情况如下:念珠菌43例,占49.4%;曲霉22例,占25.3%;隐球菌12例,占13.8%;组织胞浆菌9例,占10.3%;马尼菲青霉1例,占1.1%。早期诊断仍困难。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收集本院血液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1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34%),其次为肠道(19.48%);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66.67%)、光滑念珠菌(12.82%)为主。结论:本院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化疗、糖皮质激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老龄化等。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分级来指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以及进行感染常见检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推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可靠检测指标。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在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儿科的送检率分别为59%、47%、33%、31%、24%、19%。患者体内(1-3)-β-D葡聚糖与CRP及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5、0.744(P=0.044,P=0.000)。菌群失调患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为16.7%,处于病变期的阳性率为53.3%。结论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内以ICU、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多见。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CRP更具可行性,PCT联合G试验对诊断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PCR is a very appealing techn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human pathogens, but the detection of fungal pathogens i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Fungi have cell walls that impede the efficient lysis of organisms and liberation of DNA, which can lead to false-negative PCR results. Conversely, some human pathogens are also ubiquitous environmental saprophytes that can contaminate PCR reagents and cause false-positive results. We examine the quality of PCR-based studies for fungal diagnostics using 42 variables within the Minimum Information for Pub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Experiments guidelin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axon-directed PCR assays for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candidiasis and Pneumocystis pneumonia. Finally, we evaluate broad-range fungal PCR assays capable of detecting a wide spectrum of human pathoge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该院2010~2012年真菌感染的动态变化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2012年该院真菌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情况,用WHONET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真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标本主要是痰液和血液,内科、普外科和中西医结合科是真菌检出较多科室。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变迁且真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应加强真菌感染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减少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