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重建象变化规律。方法:对7例资料旋完整的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象,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1)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2周骨呈极度抑制第3周出现恢复征象,第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2)红系恢复中最先出现中,晚幼红闰系以原妈、早幼粒先出现,巨核系统恢复最慢;(3)平均轿小板体积(MPV)在预处理后明显下降,随着造血功能恢复而逐渐回升,早于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回  相似文献   

2.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3.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7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7例,中位年龄27.6岁,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单次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自体骨髓移植51例;移植前CR1期69例,CR2期2例,CR3期1例。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其中均为自体骨髓移植1例,其余4例分别为首次进行骨髓移植和第2次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为CR1期。方法:骨髓移植患者按单个核细胞(0.8~1.5)×108/kg采集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联合化疗后行粒系-巨噬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当白细胞>5.0×109L-1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2×108/kg,4.03×108/kg。25例患者行TLI预处理方案,47例患者行TBI预处理方案,5例患者行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9例患者给予移植后治疗,接受VP/MM维持化疗3例,接受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免疫维持治疗4例,三者联合维持化疗2例。移植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常规、骨髓象等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存活情况以及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髓系造血重建。72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存活42例,其中移植前CR1期41例,CR3期1例,至今无病存活率58.3%;5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今无病存活4例。定期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复查,均未发现移植后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有明显影响,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再障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性疾病,由而导致多种血细胞的发育、生成及功能异常,如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单核巨噬细胞对造血的调控功能和再障痛人单核巨噬细胞的异常分泌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是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来的。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细胞,即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祖细胞阶段的细胞核内的DNA一般是2—8倍体,当祖细胞是2倍体或4倍体时具有增殖能力,这也是巨核细胞系可以增加细胞数量的唯一阶段。巨核系祖细胞继续向前分化成为具有8-32倍体的巨核细胞,并进一步成熟后分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患者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5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105例,血型相合移植53例,血型不合移植52例,其中ABO主侧不合20例,ABO次侧不合24例,ABO主次侧不合8例,统计移植后3个月内患者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输注量,以及粒系和巨核系植活时间,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ABO血型是否完全相合分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粒系植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P0.05)。以年龄、性别分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时,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Z值在-0.036~-1.072,P0.05)。以不同血液疾病类型采用多组间Kruskal-Wallis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在0.011-3.392,P0.05)。对ABO血型主侧不合、次侧不合以及主次侧均不合的患者进行多组间Kruskal-Wallis分析,发现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3个月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BO血型主侧不合组与次侧不合组之间在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3个月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发现ABO血型主侧不合组与主次侧均不合组之间在巨核系植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移植在粒系的植活时间上比ABO血型相合的延迟。ABO血型主侧不合的移植在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红系恢复上比ABO血型次侧不合的延迟。ABO血型主次侧不合的移植在巨核系植活时间比ABO血型主侧不合的延迟。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造血重建中血细胞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造血干细胞后骨髓造血重建中血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以利病情观察及制订治疗方案,对6例采用不含全身照射(TBI)以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MAC)作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术后每天在常规检查,每周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进行分析,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2周骨髓极度受抑,第3周骨髓出现恢复征象,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红系恢复中阳先出现中,晚幼红细胞,粒系以原粒,早幼粒先出现巨核系统最民  相似文献   

9.
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造血干细胞培养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六十年代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造血干细胞培养方法,为研究血细胞的起源、增殖、分化提供了实验手段。在囓齿类动物中已可测定多能干细胞,粒、红、巨核和淋巴系定向干细胞。人的粒、红、巨核系定向干细胞培养亦相继获得成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和骨髓移植研究上。以下主要就近两年有关再障的造血干细胞培养情况作一简介。一、再障的造血干细胞及其它因素1.CFU-C(粒系定向干细胞)理论上讲人 CFU-C 也是从多能干细胞(CFU-S)分化而来,并经历着向形态上可辨认的粒系细胞进一步分化增殖过程的定向干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或称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并可伴原始细胞增多.这些能够反映MDS疾病本质和特征\[包括单克隆性、造血功能衰竭、发育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等\]的指标构成了MDS 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宿主防御和机体修复机制的一部分,神经系统可能通过免疫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直接参与免疫功能的调控,而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在血液细胞上表达的发现,为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之间直接联系提供了依据.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胺类神经递质中的5-HT与巨核系造血有紧密的联系.本文以胺类神经递质对巨核系造血的调控及巨核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做为关注点作一综述,着重于其相关受体在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上的表达及相应的功能,探索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的内在联系.依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了巨核细胞造血的调控,可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活化功能,且与巨核系特异调节因子TPO存在联系,也支持了一些研究者所提出的“脑-骨髓-血液轴”观点.目前,神经系统参与造血调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细胞核内原癌基因c-myb是造血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造血细胞周期调控并调节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年来通过对不同细胞系及转基因鼠模型的研究发现,c-myb对巨核-红系祖细胞的定向分化起决定作用,该原癌基因的缺失导致红系定向严重受损,而对巨核系定向影响较小。瞬时转染及免疫沉淀实验已证实c-myb通过与造血调控的多个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实现其在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对c-myb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在巨核-红系造血发育中的作用,并为血小板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c-myb结构、功能、参与巨核红系造血调控的有关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Rheb1基因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成熟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Vav-Cre在造血系统中特异性敲除小鼠Rheb1(Vav1-Cre;Rheb1fl/fl,Rheb1Δ/Δ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eb1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红系细胞的比例;CFC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骨髓中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中PU.1、GATA-1、GATA-2、CEBPα和CEBPβ的相对表达量;在培养基中加入雷帕霉素,检测野生型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Rheb1敲除后,小鼠骨髓中红系细胞发育受抑且应激能力减弱,小鼠骨髓中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减弱,GATA-1的表达水平降低;雷帕霉素可以抑制野生型小鼠骨髓中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体外克隆的形成。结论:Rheb1基因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Rheb1可能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控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14.
细胞核内原癌基因c-myb是造血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造血细胞周期调控并调节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年来通过对不同细胞系及转基因鼠模型的研究发现,c-myb对巨核-红系祖细胞的定向分化起决定作用,该原癌基因的缺失导致红系定向严重受损,而对巨核系定向影响较小.瞬时转染及免疫沉淀实验已证实c-myb通过与造血调控的多个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实现其在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对c-myb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在巨核-红系造血发育中的作用,并为血小板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c-myb结构、功能、参与巨核红系造血调控的有关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巨核系前体细胞体外扩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而将部分移植物进行巨核系前体细胞体外扩增后再输入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普遍认为巨核系体外扩增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巨核细胞扩增的来源;②细胞因子的选择及组合;③培养的条件(包括起始细胞的选择、培养基中血清的有无、氧浓度的高低、基质细胞的选用与否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GATA结合蛋白1(GATA1)是1个重要的造血谱系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特异性调控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此维持这2个系细胞的正常发育成熟。GATA1的功能结构由1个N端转录激活域(N-TAD)和2个锌指结构(NF与CF)构成。GATA1的蛋白序列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其改变将导致红系和巨核系相关基因转录失调,从而产生程度不一的临床表型。本文从GATA1的分子结构、在红系和巨核系细胞中的造血调控功能以及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红系/巨核系造血调控紊乱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科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外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个月行第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2例患者均造血功能重建。其中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13例(65%),复发7例(35%)。单次自体移植无病生存10例(45.5%),复发12例(54.5%)。结论双次自体移植较单次自体移植复发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或经费困难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且形态异常,可伴有原始细胞增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对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移植患者的ABO血型,IgM和IgG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恢复造血功能,与ABO血型相合组比较,ABO血型不合组在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植活时间无差异,但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ABO主侧不合与双侧不合受者抗供者凝集素消失时间与红系恢复时间有相关性。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导致红系造血迟缓。移植前用供型血浆置换法或输注供者红细胞来中和受者体内抗供者红细胞的凝集素能缩短红细胞植入时间,减少红细胞的输注。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系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巨核系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对28例HSCT患者的巨核系重建情况与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移植患者在移植后15d内骨髓处于空虚期,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显示均未发现巨核细胞,血小板计数与移植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HSCT后恢复期患者巨核系成功重建且骨髓造血功能恢复22例(22/28),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显示巨核细胞均超过5个/片,恢复的时间平均为63.7d,巨核细胞分类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与BPC无明显相关(r=0.364,P〉0.1)。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恢复期BPC较空虚期明显增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空虚期、血小板输注后及恢复期的MP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DW较空虚期、血小板输注后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DW增高早于BPC增高出现。结论HSCT后,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中,PDW变化最早且增高明显,这为停止输注血小板和骨髓穿刺证实HSCT后巨核系重建是否成功提供了一个早期的重要的实验搴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