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与体液免疫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DM+LTB组)及单纯肺结核患者(LT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进行检测,并以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LTB组和LTB组除CD3+CD4+/CD3+CD8+升高,其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M+LTB组的外周血CD19+、CD3+、CD3+CD8+绝对值比LTB组低,而CD3-/CD16+CD56+、CD3+CD4+绝对值则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LTB组CD3+CD4+/CD3+CD8+比值显著高于LT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DM+LTB组和LTB组的血清IgA和IgG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gM差异不大。DM+LTB组的血清IgA、C3和C4均显著高于LTB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特别是CD3+CD4+/CD3+CD8+比值、IgA、补体C3和C4可为临床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2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糖尿病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CD3^+、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值低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CD8^+T细胞水平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的血清PCT、CRP、IL-6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与单纯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比较,细菌性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免疫功能损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脏不同病变时期外周血IL-17和IL-22 mRNA水平,探索糖尿病肾病(DN)患者IL-17和IL-22基因表达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实验包括60名2型T2DM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NC),其中糖尿病患者包括:无蛋白尿组(NA,n=22)、微量清蛋白尿组(MA,n=18)和糖尿病肾病组(DN,n=2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7和IL-22 mRNA水平,分析各组外周血IL-17和IL-22 mRNA水平差异。结果 DN组IL-17和IL-22 mRNA水平显著高于MA组,NA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A,NA和NC三组之间IL-17和IL-2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病外周血中IL-17和IL-22 mRNA水平升高,IL-17和IL-22可能在DN病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玉琴  陈璐璐  朱建勇 《临床荟萃》2005,20(23):1329-133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非肥胖组(DM1)、肥胖(DM2)组,各3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NC)的WBC、T细胞亚群、TNF-α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INS)水平。结果①DM1组和DM2组比对照组WBC(6.15±1.29)×109/L、(6.68±1.34)×109/Lvs(5.51±1.48)×109/L,TNF-α水平(23.79±4.48)nmol/L,(27.90±5.52)nmol/Lvs(22.07±3.70)nmol/L明显升高(P<0.05~0.01),且DM2组的WBC、TNF-α水平高于DM1组;②DM1组和DM2组的CD4+(22.83±1.57)%、(27.4±2.12)%,CD8+(28.64±5.29)%、(27.35±6.14)%比NC组(22.30±1.90)%和(35.71±6.07)%明显升高;但CD4+/CD8+在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根据稳态模式HOMA-IR=FBG×FINS/22.5公式计算各组HOMA-IR,取其中位数,可见NC组的IR为1.76±0.67,DM1组的IR为4.85±0.89,DM2组的IR为5.23±0.7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WBC(r=0.208,P<0.05)、TNF-α(r=0.316,P<0.01)、CD4+/CD8+(r=0.1985)呈正相关,但是与CD4+、CD8+负相关(r=-0.1162,r=-0.261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WBC、T细胞亚群、TNF-α与IR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专科病门诊或病房治疗的处于急性活动期的复发缓解型MS患者51例,均符合2005年修改的Mc-Donald诊断标准[2].所有住院患者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0 g/d,连续使用5 d后改为强的松60mg/d,12 d后减量,总疗程不超过6周,对14例MS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MS组和NC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CD8+CD28+,CD8+及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 急性活动期MS组CD8+CD28-T细胞的百分比为(18.48±9.89)%,低于NC组的(24.48±4.86)%(P<0.01),但CD8+CD28+T细胞百分比为(12.23±4.31)%,高于NC组的(8.55±3.49)%(P<0.01),CD8+T细胞的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CD8+CD28-与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性(r=0.488,P<0.01);MS患者激素治疗后CD8+CD28-和CD8+CD28+T细胞卣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CD8+CD28-T细胞百分比(16.22±4.25)%低于NC组(P<0.01),CD++CD28+T细胞百分比(13.04±4.23)%高于NC组(P<0.01).结论 CD8+CD28-T细胞数日的减少参与了MS的病理过程,并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起作用;MS急性期激素治疗并不能恢复CD8+CD28-T细胞的数目,激素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童明宏  邵俊  陈燕红  邢颖 《检验医学》2012,27(6):445-44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水平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技术,检测40例胃癌手术前患者(按临床分期为Ⅰ~Ⅱ级组18例,Ⅲ~Ⅳ级组22例)及25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0.78%±0.35%、0.37%±0.21%、0.61%±0.4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Ⅲ~Ⅳ级组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0.42%±0.27%、0.21%±0.17%、0.29%±0.25%,明显低于Ⅰ~Ⅱ级组(0.95%±0.35%、0.45%±0.19%、0.76%±0.30%,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T细胞水平,可以初步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3+CD16+CD56+天然杀伤T(NK T)细胞和CD3+CD4-CD8-双阴性T(DN T)细胞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32例SLE活动期患者作为SLE活动组、30例SLE稳定期患者作为SLE稳定组、25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对象外周血中NK T细胞和DN T细胞的比率,并比较其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外周血NK T细胞比率(3.47±1.49)%显著低于SLE稳定组(5.30±1.83)%及健康人对照组(6.24±2.11)%,P均<0.01,但SLE稳定组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外周血DN T细胞比率(5.16±1.97)%显著高于SLE稳定组(4.00±1.37)%及健康人对照组(3.15±1.06)%,P均<0.01,SLE稳定组亦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NK T细胞比率与SLE DAI呈显著负相关(r=-0.439,P<0.01);SLE患者外周血DN T细胞比率与SLE DAI呈显著正相关(r=0.446,P<0.01);SLE患者外周血NK T细胞比率与DN T细胞比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5)。结论外周血中NK T细胞及DN T细胞比率改变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Th17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及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透析组的CD4+T细胞的比例为(43.89±7.72)%,明显高于对照组(31.14±4.89)%(P<0.01);透析组的Th17/CD4+T细胞的比例为(1.23±0.84)%,明显低于对照组(1.99±1.22)%(P<0.05);透析组的Treg/CD4+T细胞的比例为(4.79±1.39)%,明显低于对照组(8.90±2.30)%(P<0.01);透析组的Th17/Treg细胞的比值为(0.2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0.21±0.10)%(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患者的免疫异常从而导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 129例2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糖、血清Hcy、血清hs-CRP。结果 DN组和DM+CHD组Hcy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1),DM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糖尿病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5),DN组和DM+CHD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膜型及可溶性CD28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军区联勤部门诊部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通过溶血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28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28.29±7.71)%比(32.77±4.28)%和(12.18±3.17)%比(18.53±3.27)%,均P0.01],血清中可溶性CD2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86±0.96)比(0.61±0.19)μg/L,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很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高海拔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12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M组及DN组,检测其CRP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M及DN组中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DN组CRP又高于DM组(P<0.05);DM及DN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P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老年DM及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CYPlI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与DN不同分期的关系.方法:将145例12DM患者分为DN组73例和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72例,另选择52例门诊体验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以上197例观察对象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1)DN患者存在CYPllB2-344T/C多态性.本研究197例观察对象中CYP11B2-344T/C多态性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7%、50.3%、3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2%、68.8%.(2)DN组CYPllB2.344T/C 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5).(3)DN组CYP11B2-344T/C多态性CC、CT、TT3种基因型各临床指标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4)DN组内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CC、TT、C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5)CYP11B2-344T/C基因型与DN无相关性(P0.05).(6)DN患者TT基因型血浆醛固酮水平最高.结论:CYP1182-344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肾病(DN)尿脂质运载蛋白-2(LCN2)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LCN2.结果 SDM、EDN、CDN组尿LCN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尿LCN2与hs-CRP高度相关(r=0.86,P<0.01).T2DM患者尿LCN2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尿LCN2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肾病(DN)患者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8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1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BP4。结果 SDM、EDN、CDN组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RBP4与hs-CRP高度相关(r=0.77,P<0.01)。T2DM患者血浆RBP4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血浆RBP4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CD34+细胞是一种新的血管内皮标志物,通过检测CD34+细胞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目的: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观察对象110例,分为4组,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ProCOUNT方法测定外周血CD34+/外周血单核细胞值,分析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4组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经过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组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呈正相关,与舒张压、吸烟、胆固醇、三酰甘油无相关性。提示CD34+细胞可能使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受到影响从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监测CD34+细胞水平变化也许能用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细胞亚群在老年CAP急性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老年CAP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老年CAP患者和35名老年健康对照组、25例非老年CAP患者和25名非老年健康对照组,观察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结果1.老年CAP组CD3+T细胞比老年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比老年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CAP组和非老年CAP组CD3+、CD4+、CD8+、CD4+/CD8+的比较结果显示:老年CAP组的CD3+T细胞低于非老年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低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其中,这两组的CD3+T细胞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D4+/CD8+水平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AP患者急性期既存在免疫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名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38名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对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伴腹水组患者腹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8.328±1.012)%、(8.317±1.0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27±0.854)%和恶性肿瘤组(7.182±1.501)%,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腹腔积液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升高,可促进肿瘤的进一步恶化,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的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参芪扶正治疗组(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3、7 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细胞凋亡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10)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3 d 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后1 d明显降低,并持续到治疗后7 d,且参芪扶正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分:10.05±3.71比13.15±4.65,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外周血TNF-α、IL-6水平均逐渐下降;IL-10水平先升高,到7 d时又下降;7 d时参芪扶正治疗组TNF-α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NF-α(ng/L):204.6±18.1比218.9±21.3,IL-6(ng/L):3.68±0.30比3.95±0.49,均P<0.05〕;而参芪扶正组与常规治疗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L:173.8±23.3比174.8±18.9,P>0.05).两组治疗后1、3、7 d CD4+T细胞和CD4+/CD8+先下降后上升,CD8+T细胞逐渐下降及CD4+、CD8+T细胞凋亡率先升后降,参芪扶正治疗组治疗后7 d CD4+T细胞、CD4+/CD8+及CD4+T细胞凋亡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38.3±4.7)%比(35.5±5.5)%,CD4+/CD8+:1.55±0.29比1.36±0.27,CD4+T细胞凋亡率:(11.2±3.8)%比(14.1±5.5)%,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CD8+T及其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CD4+T细胞凋亡率,增加CD4+T细胞和CD4+/CD8+,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部相关疾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从细胞免疫水平探究肺部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于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呼吸科就诊的肺部疾病患者84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肺结核组(n=34)、肺癌组(n=25)及非结核性肺炎组(n=25),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n=35)。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表达CD3^+CD4^+、CD3^+CD8^+、CD3^+CD45RA+/CD45RO^+、CD3^+HLA-DR^+、CD8^+HLA-DR^+、CD4^+CD25^+的百分比,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结核组、肺癌组、非结核性肺炎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4^+/CD8^+比值(1.01±0.48、1.17±0.39、1.35±0.55)低于健康对照组(1.48±0.52,t=2.562,t=2.341,t=2.112,P<0.05);肺结核组、肺癌组、非结核性肺炎组表达CD3^+CD45RO^+的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65.20%±12.63%、56.70%±9.98%、55.90%±9.29%)高于健康对照组(49.60%±11.52%,t=3.422,t=2.647,t=2.084,P<0.05),且肺结核组高于肺癌和非结核性肺炎组(t=2.153,t=3.112,P<0.05);肺结核组、肺癌组表达CD3^+HLA-DR^+的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19.59%±7.01%、21.7%±7.34%)高于健康对照组(11.40%±5.33%,t=2.383,t=2.533,P<0.05);肺结核组表达CD8^+HLA-DR^+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11.26%±4.88%)高于健康对照组(7.10%±3.07%,t=2.244,P<0.05);肺结核组和肺癌组表达CD4^+CD25^+的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10.70%±3.06%、10.40%±2.33%)高于健康对照组(8.20%±2.79%,t=2.647,t=2.662,P<0.05)。结论肺结核、肺癌和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改变,尤以肺结核患者改变最显著,可能与肺结核独特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与DN不同分期的关系。方法:将145例T2DM患者分为DN组73例和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72例,另选择52例门诊体验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以上197例观察对象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1)DN患者存在CYP11B2-344T/C多态性,本研究197例观察对象中CYP11B2-344T/C多态性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7%、50.3%、3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2%、68.8%。(2)DN组CYP11B2-344T/C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5)。(3)DN组CYP11B2-344T/C多态性CC、CT、TT3种基因型各临床指标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4)DN组内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CC、TT、C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5)CYP11B2-344T/C基因型与DN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