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行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7 d患肢周径较应用前平均减少1.2 cm;31例实验组患者中术后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2.9%,对照组发生率为32.3%.结论 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对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髋部骨折手术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实验组应用足底动静脉泵。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伤后7d内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间断使用足底静脉泵辅助治疗,2次/d,30 min/次。结果:实验组下肢重度肿胀及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发生DVT 10例,发生率为16.67%;实验组发生DVT 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协同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应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进行物理治疗,2组均在固定时间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足底静脉泵运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帮助,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应用足底静脉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足底静脉泵能降低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16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病人,其作用是挤压下肢静脉,以促进血液加速回流,防止下肢血流缓慢瘀滞于静脉内形成深静脉血栓。结果:16例高龄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病人均未形成深静脉血栓。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对高龄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足底泵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为单膝置换,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按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统一康复指导。实验组于术后14~20h开始使用足底泵,应用时间为根据患者情况确定,2次/d,每次30min;对照组不使用足底泵。每天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腓肠肌疼痛程度,可疑深静脉血栓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对照组下肢肿胀2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足底泵能够有效地减少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足底泵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为单膝置换,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按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统一康复指导。实验组于术后14~20h开始使用足底泵,应用时间为根据患者情况确定,2次/d,每次30min;对照组不使用足底泵。每天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腓肠肌疼痛程度,可疑深静脉血栓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对照组下肢肿胀2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足底泵能够有效地减少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方法,主动、被动的活动患者双下肢。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后2 h双下肢使用压力抗栓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踝泵运动对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外科术后评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使用足底动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1例行双下肢手法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在术后3、7、14 d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远近端有无静脉血栓,同时测量大腿的周径。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对照组7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x^2=3.88,P<0.05;两组下肢周径比较,P<0.001。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足底动静脉泵能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足底静脉泵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07-2010-11施行脊柱手术的血栓低危患者共49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双侧足底静脉泵,2次/d。结果术后7 d查双侧下肢静脉彩超,全部49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血栓低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足底静脉泵,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预防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4例(2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24例中,1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结合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及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法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髋部手术后患者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37例行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I周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明显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髋部手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配合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降低髋部手术总者未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素钠联合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7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7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压力泵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15.58%),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PT及APT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能够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足底静脉泵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基本预防、药物预防方法;观察组除同对照组采用基本、药物预防措施外,术后回病房即间断应用足底静脉泵;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10 d 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下肢DVT的发生率,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底静脉泵可显著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足底动静脉脉冲泵应用法足底动静脉脉冲泵(A-V泵)即通过模拟人行走时腿部血液循环的生理作用,给予足底动静脉脉冲式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同时激活纤溶系统的活性。【目的】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操作前准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陈淑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13-6113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方法 开胸手术患者280例,实验组190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周期性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90例未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实验组7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应用IPC能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在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我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试验组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采取压力抗栓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共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57%,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