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 ,其延迟相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保护作用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 ,并已扩展到药理性预适应。  相似文献   

2.
人类心肌是否存在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预适应现象是心肌的一种强大的内源性保护机制,该现象已在多种动物模型得到证实。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延缓心肌细胞坏死、缩小梗塞面积、减轻收缩功能的损伤、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人类心肌是否存在缺血预适应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对离体心肌、PTCA及心脏手术中的心肌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结果证明人类心肌确实存在预适应现象。这是进一步探讨用合适、安全的方式诱导心肌产生预适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钙离子与心肌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内Ca2+超负荷在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很重要的作用,Ca2+在内源性保护物质所介导的缺血预适应保护机制中亦有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少量短暂的细胞内Ca2+增加可产生预适应保护作用,称Ca2+预适应。因而Ca2+与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的关系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与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与促进内源性活性物质释放有关 ,一氧化氮参与缺血预适应的早期与延迟保护作用的调节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cGMP PKC的途径开放ATP敏感的钾通道所介导。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适应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阿片受体参与了其心肌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在各种动物实验模型及人类心脏缺血预适应模型上,阿片受体的作用、亚型及受体后的信息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6.
有效保护内皮细胞是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 ,不同的预适应方式 ,如 :缺血 (缺氧 )、热休克及药物等 ,通过腺苷、ATP敏感性K+ 离子通道、热休克蛋白等机制介导了预适应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其中 ,药物预适应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潘生丁对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30)马礼坤,余枢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是指实质性心肌缺血前经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而产生的一种自身的心肌缺血保护效应。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预适应对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缺血后适应预适应可能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预适应组,缺血再灌注后适应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共4组。每个亚组10只。按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计算细胞阳性率。结果:缺血后适应预适应组Bcl-2阳性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加;缺血后适应预适应组Bax阳性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结论:缺血后适应预适应能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可能是缺血后适应预适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内源性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PI3K-Akt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和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在心脏保护机制——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PI3K分子和Akt分子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对心脏和血管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影响,旨在了解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IP心脏保护作用及机理的深入研究使药理性预适应成为可能。ACEI预适应即是通过调节内源性触发物产生的药理性预适应,具有IP 样心脏保护作用。其机理是ACEI抑制ACE,减少BK 降解,是BK介导的激活B2 受体产生的对缺血的适应性反应。与PKC,PG 及HSP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降解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使细胞能够在应激状态下处于能量稳态和物质循环稳态。低氧/缺血预适应(H/IPC)是一种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低代谢/低能耗,使机体在低氧/缺血环境下维持相对稳定。本文就自噬在H/IPC神经保护中的关键分子及通路进行综述,为研究低氧V缺血神经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中风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近年来研究发现.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可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通过调节靶蛋白活性,合成多种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质。从而对抗细胞凋亡,这一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仅对脑缺血预适应抗凋亡的基因机制作以综述.以期对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干预措施或基因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后适应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的研究发现,心梗病人血运重建后的头几分钟多次阻塞、再灌注,便可获得与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相同的效果,即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PC),类似于动物心脏研究所见.由此断定,缺血PC是一种在方法上与IP完全不同,但效果基本一致的细胞保护措施.缺血PC的发现提示:机体缺血状态下,内部天然内源性保护机制的激活对机体的抗损伤反应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不同天数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延迟保护持续时间的差别。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和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2)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包括1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3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7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每组分别在间隔末期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缺血再灌注期间左心室功能、心律失常情况和S-T段升高幅度,并检测再灌注结束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糖原磷酸化酶BB (glycogen phosphorylase BB,GPBB)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3 d和7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律失常,降低S-T段抬高幅度,降低H-FABP和GPBB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3 d与7 d可获得相似的心肌持续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过氧化氢损伤2 h;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和假肢体缺血预适组这3组分别用5%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和假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孵育12 h,再用过氧化氢损伤2 h。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mRNA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和晚期缺血预适应血清可以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死亡,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能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预处理保护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编者按:低氧/缺血在许多疾病的发病学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短暂地低氧/缺血预适应可减轻随后发生的低氧/缺血性损伤。对该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心、脑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专题介绍心、脑缺血性或低氧性预适应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到低氧/缺血损伤信息传递,低氧损伤的基因调控作用,同时刊登几篇有关的实验研究论文。便于读者对该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期望推动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深入及指导临床防治。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水平的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保…  相似文献   

17.
正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是指机体在经历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低氧/缺血刺激的耐受性,被认为是机体抗低氧/缺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1])。虽然HPC可以明显减轻组织、器官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低氧/缺血损伤并产生保护作用~([2-3]),但其分子机制还不甚清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相似文献   

18.
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肌药理性预适应是根据心肌缺血预适应机理,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方法,研究用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保护物质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预适应药物可分为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二种类型。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激动剂如腺苷(A1,A3受体)、缓激肽(B2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吗啡(阿片受体)等以及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磷酸类脂A等都具有药物预适应样保护心脏作用。药理性预适应是正在研究的保护心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一种能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手段,在人或哺乳动物的多个脏器均存在这种现象。近来,学者们也开始发现肺脏也存在IPC效应,但对它产生的机制尚未明了。既往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o oxide/nitro oxide synthase,NO/NOS)在介导心肌IPC效应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否也介导肺脏的IPC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兔肺IPC早期NOS活力及基因表达来探讨NOS及其不同亚型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的单磷酰脂A(MLA)对大鼠小肠的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是否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而产生。方法: 通过给予MLA(500 μg·kg-1,ip)药物预适应,利用在体缺血再灌注(I/R)和原位灌流模型,检测外周血、灌流液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以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药物的作用;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CGRP和TNF-α含量探讨MLA预适应对大鼠小肠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 与I/R组相比,给予MLA后可使I/R组LDH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MLA使I/R损伤大鼠CGRP含量显著升高,TNF-α含量下降(P<0.01)。使用CGRP拮抗剂CGRP8-37及辣椒素(capsaicin)耗竭CGRP后,均可消除MLA的这一作用。结论: MLA对在体、原位灌流大鼠小肠均诱导产生预适应的延迟保护作用;CGRP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产生而介导MLA诱导的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