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被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时 ,膜表面形成GPⅡb/Ⅲa复合体 ,其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分别是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纤维蛋白原 (Fg)的受体。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粘附蛋白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 ,主要还取决于GPⅡb/Ⅲa受体亲和力高低。GPⅡb/Ⅲa与粘附蛋白结合是多种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不可缺少的共同通道 ,GPⅡb/Ⅲa可直接反…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膜糖蛋白I bα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GPⅢa)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83例UC患者及126例正常人的GPⅢa的P1A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对照者均为P1A1/A1基因型,P1A2基因型未检出。结论:GPⅢa的基因多态性与UC的高凝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在受到各种刺激后引起活化,产生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并常成为致命的因素之一。 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中,各种刺激物,譬如ADP、凝血酶、胶原等通过血小板表面相应的受体引起血小板活化反应。最终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 Ⅱb/Ⅲ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因此,阻断GPⅡb/Ⅲ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已被认为是阻断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攸关至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小板通过以下3个分子机制粘附到内皮下结缔组织: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Ⅰ b-Ⅸ-Ⅴ复合物(Gp Ⅰ b-Ⅸ-Ⅴ)和已结合在胶原上的vWF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IaⅡa(GP Ⅰ a-Ⅱa)直接与胶原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Ⅰc-Ⅱa(GP Ⅰ c-Ⅱa)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血小板粘附后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释放ADP、在血小板表面生成凝血酶。ADP和凝血酶通过纤维蛋白原及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如GPⅡ  相似文献   

8.
<正>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刺激活化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其亲和力的高低。GPⅡb/Ⅲa可直接反应血小板活化的状态,其分子数量增高成为血小板黏附性增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成为某些疾病诊断的有效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因多态性是指人群中出现的遗传变异,它可表现为高度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GPs)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相关。HPA多态性以频率较高的表型作为a型,其次为b型。HPA表型不同是由于膜糖蛋白多肽链内某一个氨基酸被取代的结果,不同表型的个体其相应的GP功能都是正常的,因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也是正常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的一种表现,目前已有十种常见抗原编码的血小板膜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快速检测血小板膜的糖蛋白和Ⅲa基因点突变的方法,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正常人和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膜GPⅢb,Ⅲa基因结构。外周血DNA提取后,用聚合酶链反主尖扩增各外显子,PCR产物变性后在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通过银染色对迁移率异常的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并深入研究这种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 10 5例经脑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病人作为脑梗死组 ,10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用PCR法对全部受试者进行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检测。③结果 脑梗死组B等位基因频率和BC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16 2、4 .386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与脑梗死有相关性 (OR =5 .10 ,P =0 .0 4 6 ,95 %CI为 0 .96~ 2 7.15 )。④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相关性 ,B等位基因和BC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至今,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之相应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原本在输血领域发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被许多研究证实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科研人员又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获得诊治血栓性疾病的手段。本文主要对二者联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方兴未艾。激活的血小板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形成血栓 ,还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参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1,2 ] 。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受体含量丰富 ,是血小板黏附到血管壁成分和血小板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物质。一些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高度多态 ,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的不同表型即是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所致 ,每一种抗原都有两种不同的表型 ,其表达互不影响 ,因此这些抗原的遗传均为双等位基因(biallele)共显性 (codo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137例经脑CT或MRI检查及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0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脑梗死组GPⅠbα VNTR基因型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86).B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OR:3.16,P=0.06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不是影响脑梗死的独立因素.结论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P1^A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AMI)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64名AMI患者及47名健康对照者GPⅡb/Ⅲa的P1^A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为P1^A1/A1基因型。P1^A2基因型的检出率为0%。结论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P1^A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AMI危险度的增加无关。在中国汉族人群中P1^A2基因型分布是极低的,此基因型分布存在东西方差异。  相似文献   

17.
曹永卿  徐耕 《浙江医学》2010,32(11):1612-1615
目的探索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体的基因多态性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2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0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GpⅡb~Ⅲa复合体基因的多态性,比较其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GPⅡb基因多态性;冠心病组ab、bb基因型的分布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病变支数越多b等位基因频率越高(P〈0.05);ab和bb基因型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分布显著高于非心肌梗死患者(P〈0.01)。GpⅡb基因各基因型在冠心病危险因子中的分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PⅡ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的病变支数及临床类型有关,b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赵庆斌  刘艳  祝家庆  马爱群 《医学争鸣》2003,24(17):1601-160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 (GP)IαC80 7T基因多态性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危险性之间相关性 .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 ,包括 10 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 110例具有相同民族的对照人群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式反应对GPIαC80 7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 .结果 :在年龄小于 6 0岁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GPIαT80 7为其一独立的危险因素 (OR值 =2 .4 9,P <0 .0 5 ) ;在年龄大于 6 0岁患者中 ,高血压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肌梗死一个保护因素 .结论 :血小板表面胶原受体GPIα IIαT80 7等位基因可能对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虹  杨菁  周静  贾劲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4):171-17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析GPⅡb/Ⅲa(检测CD 41/CD 61),测定30例正常人、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及ADP诱导血小板CD 41/CD 61表达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人血浆阳性表达率CD 41和CD 61分别为93.87%±6.60%;急淋患者分别为57.22%±39.55%和57.44%±39.02%;急非淋患者分别为52.26%±41.16%和52.78%±40.47%。经t检验,急性白血病患者CD41/CD6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P可诱导其CD41和CD61表达增高。结论检测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对研究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807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8例脑梗死及128例正常人的GP Ia C807T基因型.结果 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T8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都有对照组(χ2=4..34,P<0.05).结论 在安徽汉族人中,血小板膜GP Ia 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病人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