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调节性集合(AC)与调节(A)比值的变化.方法 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老视前期近视患者25例(50只眼),按术前屈光矫正方式分为戴框架眼镜组11例和角膜接触镜组14例,采用Von Grade法测量各组术前戴镜和术后裸眼1个月及3个月远距、近距水平隐斜,根据公式得到计算性AC/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视前期近视患者戴框架眼镜组术后1、3个月计算性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而术后6个月计算性AC/A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接触镜组术后1个月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3个月和6个月AC/A值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视前期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AC/A值较术前先减小,以后逐渐上升,至术后6个月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手术对老视前期近视患者计算性AC/A值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nsis,LASIK)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将267眼根据等效球镜-1.00~-3.00D;-3.25~-6.00D;-6.25~-10.00D分成A,B,C三组。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框架戴镜、术后裸眼不同时段(1,3mo)的AC/A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A,B,C三组术后1mo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术后3moAC/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近视程度间各组AC/A值比较术前戴镜、术后1mo和术后3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和屈光度数呈正相关(r=0.153,P<0.01),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196,P<0.01;r=-0.218,P<0.01);与性别、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LASIK术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的AC/A值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mo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LASIK术后AC/A值受术前戴镜AC/A值、屈光度数、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对 AC/A 的不同影响。方法对23例(4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34例(68眼)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和 AC/A 值。结果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平均屈光度增加了0.35±0.25D ,框架镜组平均屈光度增加了0.82±0.36D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平均 AC/A 值降低了0.83±0.23,框架镜组增加了0.12±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减缓青少年的近视加深,降低 AC/A 值,使患者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4.
Wu XY  Liu S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32-135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调节性集合 (accommodativeconvergence ,AC)与调节 (accommodation ,A)比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同视机测定 135例不同程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裸眼、术前配戴框架眼镜 (戴镜 )及术后裸眼的AC/A值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术前裸眼、术前戴镜及术后裸眼的AC/A值分别为 ( 0 72 4± 0 5 87) △/D、( 2 75 4± 1 5 6 5 ) △/D及 ( 1 6 18± 1 0 2 7) △/D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不同程度近视患者术前裸眼AC/A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术前戴镜和术后裸眼AC/A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和屈光度数呈正相关 (P <0 0 0 5 ) ,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P <0 0 0 2 )。术后裸眼AC/A值 (Y)与患者年龄 (X1)、眼轴长度 (X2 )及术前戴镜AC/A值 (X3)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为Y =4 0 80 0 - 0 0 318X1- 0 0 971X2 +0 32 5 0X3(P <0 0 0 1)。结论 近视患者AC/A值LASIK术后裸眼高于术前裸眼 ,低于术前戴镜 ;LASIK术后AC/A值受术前戴镜AC/A值、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檄后相对性调节的变化.方法 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老视前期近视患者58只眼,按平时戴镜情况分为两组:角膜接触镜组(13例26只眼)和框架眼镜组(16例32只眼),于术前、术后10d、1月和3月测定正负相对调节.结果 角膜接触镜组术后10 d和1月的负相对调节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月比术前有所增加(p=0.019),框架眼镜组术后各期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0d正相对调节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3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术前角膜接触镜组明显高于框架眼镜组(P=0.028),但是术后10 d的下降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结论 老视前期近视患者LASIK术后出现的暂时性正相对调节量的下降是术后早期出现视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视患者LASIK术后AC/A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敏  贺瑞  冯熠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60-1161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屈光矫正后AC/A的变化.方法:选取近视眼患者119例(238眼),常规LASIK术前检查,应用遮盖法及三棱镜联合Maddox杆法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裸眼及配戴矫正眼镜时固视33cm及6m处点光源时的偏斜度,并计算AC/A值,将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近视患者119例中发现外隐斜82例(68.9%),显性外斜视35例(29.4%),内隐斜和内斜视各1例(1.7%).所有患者术前裸眼平均AC/A为3.24±2.01,术前佩戴矫正眼镜平均AC/A为4.20±1.97,术后裸眼平均AC/A为4.01±1.66,术前裸眼平均AC/A与术前佩戴矫正眼镜平均AC/A相比t=3.72,术前裸眼平均AC/A与术后裸眼AC/A相比t=3.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近视患者经LASIK手术后比术前裸眼时的AC/A高;配戴框架眼镜和角膜屈光手术后对AC/A值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不同戴镜情况的近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从双眼视功能的角度评价LASIK手术的疗效,为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入选对象为2008年3月到2008年8月间行LASIK治疗双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4例,选取屈光正视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33岁,平均26.7岁,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根据术前戴镜状况分为持续戴镜组、间断戴镜组和未戴镜组.术后随诊3个月,比较不同屈光度的不同戴镜组术前裸眼、术前戴镜、术后10 d及术后三月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术前戴镜检查,间断戴镜组、未戴镜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远立体视功能受损(P<0.05).高度近视持续戴镜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远立体视功能受损(P<0.05).术后,不同屈光度三组的近、远立体视功能得到改善,但中、高度近视患者,间断戴镜组和未戴镜组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近视患者不坚持配戴合适的眼镜会出现立体视功能受损.LASIK术后立体视功能渐趋正常,特别是对于间断戴镜组、未戴镜组的近视患者,有利于恢复立体感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后各自AC/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AC/A及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戴镜1,3,6mo;1a。结果:试验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的AC/A值分别为4.05±2.03,3.05±1.85,3.31±1.02,3.14±1.64,3.20±1.55,戴镜后1,3,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分别为4.12±1.86,4.09±1.38,3.58±1.45,3.84±1.41,4.23±2.01,戴镜后1,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mo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戴镜前无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1,6mo;1a,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3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度数增长的观察时间为1a。试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矫正方式都能降低高AC/A值,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近视度数增长后AC/A值会偏高。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和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LASIK术后处理不良角膜瓣的效果以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共64只眼(33例),其中LASIK术后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19只眼作为戴镜组;另外随机选择同一时期LASIK术中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45只眼为非戴镜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散光值,及术后角膜水肿、异物感等参数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非戴镜组45只眼中发生角膜瓣裙边5只眼.异物感13只眼,角膜水肿仅2只眼,而戴镜组19只眼中无角膜瓣裙边发生,异物感也仅1只眼,但角膜水肿有10只眼.戴镜组术前BCVA1.30±0.14,术后1d平均UCVA为1.08±0.39,1个月后为1.15±0.27,3个月后为1.24±0.28,术后视力逐渐增加,3个月后达到术前BCVA的水平.非戴镜组术前BCVA1.31±0.18,术后1dUCVA1.34±0.19,1个月后1.23±0.21,3个月为1.27±0.20,视力变化不大.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术后1d,戴镜组较差(P=0.002),但3个月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近术前BCVA.结论 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处理LASIK术中出现薄的、蒂小等不良角膜瓣能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对术后早期的视力有影响,但均能在3个月内逐渐恢复到最佳矫正视力或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戴矫正近视的接触镜引起的角膜病变。方法 对32例(64眼)曾长期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组)和38例(76眼)戴框架眼镜(对照组)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者进行术前的角膜形态学检查、裂隙灯检查及泪液检查。结果 长期配戴接触镜所致角膜新生血管18例36眼,占56.25%,眼干燥症10例20眼,占31.25%。对角膜中央内皮测量进行两组间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戴角膜接触镜致角膜病变的发病率高于戴框架眼镜(对照组)者,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者。  相似文献   

11.
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的变化。方法:用LASIK治疗近视患者53例,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所有被测者均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采用移近法在术前、术后1wk;1mo和3mo测量左眼调节幅度,所得结果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结果:LASIK术后1wk和1mo调节幅度明显低于术前AMP(P<0.05),术后3mo不同近视程度患者调节幅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近视程度近患者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mo时AMP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LASIK手术对近视患者单眼调节幅度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近视患者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per unit of accommodation,AC/A)变化。方法:Von Graefe法测定患者近距水平隐斜,给予+1.00D近附加后再次测量,结果之差为梯度性AC/A比率,测量患者LASIK手术前、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戴镜AC/A比率为(2.98±0.80)△/D,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分别为(2.02±0.57)△/D,(2.43±0.63)△/D,(2.87±0.65)△/D,(2.91±0.68)△/D,手术后1wk;1mo时AC/A比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后3,6mo AC/A比率较手术前无差异。结论:LASIK术后1wk;1mo,AC/A比率较术前降低,术后3mo升至术前水平并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LASIK术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 AC/A)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后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测定统一行标准LASIK术56例(112只眼)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C/A值,按患者年龄分为年轻组(≤30岁)和年长组(﹥30岁),按近视程度分为中低近视组(≤-6.00 D)和高度近视组(﹥-6.00 D),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屈光组手术前后各时期的A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手术前后各时期的A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屈光组及年龄组均表现为术后1周内AC/A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术前水平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高度近视组AC/A较术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ASIK术后AC/A呈一过性的降低,然后逐渐恢复,与早期近距离工作视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为以后视疲劳的诊断提供又一证据,期待为视疲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wk,1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后电脑验光,检影检查及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AC/A,及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疲劳症状,LASIK术后散瞳检查与小瞳下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度数均降低,术后1wk,1mo散瞳验光等效球镜度的差值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值(P<0.05)。术后1wk,1mo较术前的融合范围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均比术前减小。术后1wkAC/A值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较术前增大,术后1moAC/A值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较术前减小。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眼的调节增加,集合功能减小。集合和调节功能的失衡是LASIK术后患者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在设计手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P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综合验光仪测定45名近视患者LASIK术前戴镜、术后1mo裸眼、术后3mo裸眼的NRA、PRA值,按近视程度分为中低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性近视组、迟发性近视组;按患者年龄分为18~20岁组、21~30岁组、31~41岁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前戴镜、术后1mo、术后3mo的NRA、PR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程度近视组间、不同发病年龄组间的术前戴镜、术后1mo裸眼、术后3mo裸眼的NRA、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术前、术后1mo、术后3mo的NR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NRA、PRA值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NRA值随患者年龄增大而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前矫正视力≥5.0。所有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中度近视(≥-6.00 D)组38例(76眼),高度近视(<-6.00 D)组20例(40眼)。所有患者按优势眼分为主导眼组58例(58眼)和非主导眼组58例(58眼)。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包括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双眼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及聚散功能(隐斜、正/负融像范围、集合近点)变化。组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 ①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E均较术前减小(P<0.05)。低中度近视组术后3个月主导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3个月双眼调节灵活度较术前增大(P<0.05),高度近视组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双眼调节灵活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幅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术后远/近距隐斜、正/负融像范围、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术后集合近点均较术前增大(P<0.05)。结论 SMILE手术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术后调节功能及聚散功能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调节参数及隐斜度的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及近视发病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角膜塑形镜配戴前后调节参数资料完整的患者51例(102眼),比较角膜塑形镜配戴前、配戴后1、12个月或以上的正负相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AC/A值的测定,从而推测配戴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客观地对其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33例66眼首诊为近视的青少年者进行研究,年龄在13~16岁,利用综合验光仪对其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确定最终的眼镜处方,屈光不正度(等效球镜)为-1.60±0.60D。利用risely旋转棱镜测定屈光矫正前后的梯度性的AC/A值。3~6mo后复测梯度性AC/A值。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正前AC/A值为(2.26±0.79)△/D,矫正后为(4.88±1.22)△/D,戴镜3mo后为(4.09±0.87)△/D。平时戴镜3mo以上者,AC/A比率趋于正常。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正确适当度数的凹透镜除提高视力外,可恢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和正常双眼单视功能,从而缓解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