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肠扭转的CT特征性征象,提高肠扭转的术前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1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腹部CT表现,均为术前全腹CT平扫加增强,并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CTA。结果 10例肠扭转患者中,单纯小肠扭转7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并长短不一的气液平,肠壁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其中特征性CT征象包括:7例单纯小肠扭转患者中5例出现肠管"旋涡征",6例"血管旋涡征",4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见"鸟喙征",可见"U字征"1例,"S字征"1例,1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患者可见肠管、血管"旋涡征"及"鸟喙征"。结论肠扭转患者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通常能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肠扭转的CT特征性征象,提高肠扭转的术前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1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腹部CT表现,均为术前全腹CT平扫加增强,并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CTA。结果10例肠扭转患者中,单纯小肠扭转7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并长短不一的气液平,肠壁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其中特征性CT征象包括:7例单纯小肠扭转患者中5例出现肠管“旋涡征”,6例“血管旋涡征”,4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见“鸟喙征”,可见“U字征”1例,“S字征”1例,1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患者可见肠管、血管“旋涡征”及“鸟喙征”。结论肠扭转患者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通常能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收治各种类型扭转58例,其中小肠扭转44例,盲肠扭转7例,乙状结肠扭转5例,乙一回结肠扭结2例,术前确诊21例,全组肠切除一期吻合23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复位28例,固定术6例,造瘘术1例,痊愈57例,因术后迟发性肠坏死,全身衰竭死亡1例,提出了各类肠扭转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问题,以减少肠坏死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6月-2001年12月诊治的46例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35例,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绞窄性小肠梗阻2例,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例,腹痛待查1例。非手术治疗10例,其中4例复发;手术治疗36例,其中单纯复位术12例,2例复发;复位加固定术9例;l例复发;复位加系膜折叠术6例;Hartman术2例;Mikulicz手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5例。治愈43例;死亡3例。讨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腹部X线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和扭转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成人急性小肠扭转术前诊断思路及探查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成人小肠扭转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小肠扭转4例,部分小肠扭转7例,其中有明确粘连索带者2例,内疝致小肠扭转2例,3例未见腹腔明显病变,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发现广泛小肠扭转坏死2例,部分小肠坏死3例,行肠切除术,其余经复位或剪断粘连索带后复位肠壁血液循环恢复,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成人小肠扭转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误诊及延误手术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手术探查是预防小肠坏死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渭兵  李锋 《吉林医学》2012,(26):5713-5714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要点及治疗方式选择的实践经验。结果:4例经保守治疗,后来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4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治愈;2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肠造瘘,二期吻合术治愈;1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一期吻合术治愈。结论:熟悉乙状结肠扭转发病机制和原因,注意鉴别诊断,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是早期正确诊断,针对性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乙状结肠扭转高发区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LevyMuwanawasa综合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1月34例次成人乙状结肠扭转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发现乙状结肠扭转肠襻长约60~120cm,扭转肠襻坏死但未穿孔4例。其中行乙状结肠无术中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32例次,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加肠管固定术1例,乙状结肠扭转单纯复位1例。结果2例手术复位患者坦院后1~3月,症状复发再次入院行乙状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30例次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均一期痊愈;术后随访1~12月,未见复发。2例次术后并发吻合口瘘,二次剖腹探查发现与吻合口张力过高有关,行Hartmann术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乙状结肠扭转且扭转肠襻较长患者应首选乙状结肠切除吻合术,急诊一期乙状结肠无术中灌洗切除吻合术对于未穿孑L乙状结肠扭转患者是可行的,无张力吻合是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80年以来所收治97例肠扭转病人。术前仅确诊38例,(小肠扭转ZI/69,乙状结肠扭转17/26例,盲肠扭转1/2),其余误诊为肠梗阻等急腹症,剖腹探查时方明确诊断。若能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些病人可用按摩,颠簸等疗法获愈,即使需手术治疗者也可避免肠坏死的发生或减轻坏死程度。l性别与年龄:本病男性多见,男86例,女11例。小肠扭转多发生于20~40岁,本组为阿.5%。2腹痛特点:肠扭转腹痛往往急剧,阵发频繁,间歇潮逐渐缩短。本组有26例根据典型腹痛而剖腹探查,其中16例为小肠扭转,8例为乙状结肠扭转,2例盲肠扭转。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扭转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乙状结肠扭转为乙状结肠臃 长所致,15例小肠扭转多因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根据典型临床特征结合腹部X线检查多可确诊,部分小肠扭转术中 确诊。治疗采用急诊手术行扭转肠管复位或病变历管切除吻合。结论肠扭转多见于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多见,确诊 后应尽快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肠扭转的病因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扭转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乙状结肠扭转为乙状结肠臃长所致,15例小肠扭转多因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根据典型临床特征结合腹部X线检查多可确诊,部分小肠扭转术中确诊。治疗采用急诊手术行扭转肠管复位或病变肠管切除吻合。结论 肠扭转多见于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多见,确诊后应尽快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小肠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7例老年人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有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片可见不同程度的液平面,17例患者行螺旋CT检查,14例提示小肠扭转,3例未提示者通过腹腔镜探查证实小肠扭转。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6例(占94.1%),死亡1例(占5.9%)。结论老年人小肠扭转早期症状不明显,螺旋CT和腹腔镜探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尽早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肠扭转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8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郑大一附院急诊科收治的12例急性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发现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其中6例见典型“漩涡征”,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4例。剖腹探查确诊5例,原发性肠旋转不良小肠扭转1例,继发性小肠扭转10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腹腔术后粘连为主要继发病因,有9例(75%)。不同程度肠坏死10例,扭转角度270°~720°,平均(320±35)°。12例患者均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10例治愈,肠功能恢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成人肠扭转起病急,症状重,早期可发生肠坏死、中毒休克,病死率高,预后差;全腹盆MSCT检查对该病诊断价值高;早期急诊剖腹探查手术,能显著提高本病治愈率,确诊及怀疑本病应立即剖腹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收治的19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78.9%;15例术前确诊,4例经剖腹探查确诊.非手术治疗成功7例;12例行剖腹手术,8例先行乙状结肠复位后排列固定于降结肠旁,4例乙状结肠坏死者行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一期吻合,2例切除乙状结肠坏死肠袢、降结肠Ⅰ期造口.治愈17例,2例肠坏死者术后分别死于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及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10.5%.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适时手术,选择合理治疗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积极处理合并症,是降低乙状结肠扭转病死率、提高疗效的关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肠扭转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CT平扫显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胀气,内见长短不一的液气平面影,肠壁和肠系膜增厚,密度减低,增强扫描病变肠段强化减弱。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3例可见"U"形征,8例可见"漩涡征";4例见"鸟喙征";3例见"靶环征";2例MPR图像显示肠系膜血管扭曲,3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可见"鸟喙征",其中1例可见"S"征,另1例可见"U"形征。结论肠扭转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对肠扭转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早期结肠套叠及扭转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应用结肠镜对23例早期结肠套叠、扭转的治疗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复住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1.3%(21/23)。10例肠套叠中8例原发性回结肠套叠及1例继发性结肠结肠套叠复位成功,1例老年人回盲部巨大淋巴肉瘤连同盲肠一起套入升结肠肝曲部未能复位成功,改行剖腹手术治疗。13例肠扭转中12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成功,1例成人胃大部切除术后肠粘连致横结肠扭转未能复位成功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肠套叠及肠扭转用结肠镜进行复位,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程俊  项和平  李贺  高明 《安徽医学》2014,(9):1206-1207
目的探讨总结成人小肠扭转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经验。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42例小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小肠扭转患者中原发性小肠扭转6例,继发性小肠扭转36例,术后腹腔粘连为主要继发原因,有24例(57.2%)。临床表现:早期持续剧烈腹痛42例,频繁呕吐35例,肠型或腹部包块28例。42例小肠扭转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6例术前CT确诊。术中见肠坏死25例。治愈38例,死亡4例。结论小肠扭转以继发性为主,术后腹腔粘连是小肠扭转的主要原因;早期小肠扭转具有腹痛剧烈、呕吐早、症状体征不符等特点;早期诊断以临床特征为主,CT检查具有辅助诊断价值;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宜早期手术介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 32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讨论肠扭转的诊治问题.结果 19例经腹部 X 线平片检查确诊,9例行螺旋 CT检查确诊,2例经剖腹探查确诊,2例经结肠镜诊断.仅 2例保守治疗成功 (但 1年后均复发行手术治疗 ),其余 30例均行手术治疗 (施行坏死肠管切除术 14例,行粘连松解扭转复位或加系膜固定术者 16例 ).治愈出院 30例,死亡2例.结论 有腹部手术史,青少年饱餐后剧烈运动史,老年人有腹胀和习惯性便秘史,或已诊断有小肠憩室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平片及螺旋 CT检查对本病确诊率较高,但检查阴性征象不能轻易除外本病.对于有明显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结肠扭转一般情况良好者,行一期吻合术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小肠及乙状结肠扭转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近几年来收治的16例肠扭转病例,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结果 12例手术治疗后11例存活,4例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 胃肠道炎症引起的功能紊乱,腹腔内粘连,腹腔内脂肪的支撑作用缺失和蛲虫可能也是肠扭转的发病原因,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是正确诊断,对于肠系膜过长引起的小肠扭转,复位后应将小肠系膜固定于后腹膜.  相似文献   

19.
乙状结肠扭转3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7~2001年36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经影像学或结肠镜检查确诊28例,8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24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12例行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死亡3例,其余33例术后随访l~5年无复发。术后吻合口瘘2例,盆腔脓肿3例。结论:术前经纤维结肠镜插管排气减压、复位,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乙状结肠和结肠肠管的局部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诊断为小肠扭转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3例CT诊断为小肠扭转患者中,手术证实:全小肠扭转1例、空回肠扭转5例、部分空肠扭转3例、部分回肠扭转4例。结论:小肠扭转的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系膜血管扭转,C形征,鸟嘴征。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