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年随访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0例SLE患者进行18年(1980-1988年)定群随访。结果 以发病时间计算其1、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98%、98%、84%、76、70%。死亡原因中,感染和肾衰为两大主要原因,各为31%。比例风险分析表明诊断时符合ARA标准≥7项及血管炎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13例(26%)患者临床缓解,平均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长抑素(SS)与胃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本组95例,年龄78岁~24岁,男63例,女32例;胃癌43例,食管癌22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及粘膜中EGF和SS测定采用RIA法测定.结果①血浆(μg/L)和癌组织(μg/g)EGF含量在胃癌(3285±946和13533±3841)和食管癌(2861±1051和15070±2955)显著高于正常人(1047±46和5101±1770,P<001).②血浆(ng/L)和癌组织(ng/g)SS的含量在胃癌(1124±511和13018±3773)和食管癌(1787±531和4441±1326)显著低于正常人(2841±677和21746±5087,P<001).结论胃食管癌患者存在EGF和SS分泌异常,可能与癌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十年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50例SLE患者的10年(1980年 ̄1990年)随访结果。10年的生存率情况,以发病时间计算,其一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98%、98%、84%,以确诊时间计算,则分别为98%、86%、76%。本组患者十年死亡12例(24%),感染与明功能衰竭为两大主要死因,分别占33%及33%。74%存活的患者能很好工作与生活,12例患者病人情缓解,平均缓解时间4年(2年 ̄9年)随访,结果表明SLE的早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04岁±110岁),其中腹水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68岁±124岁)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结果肝硬变组血浆ET及NO水平(570ng/L±254ng/L,3872μg/L±106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30ng/L±109ng/L,2923μg/L±545μg/L,P<001).腹水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675ng/L±247ng/L,4147μg/L±1071μg/L),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459ng/L±183ng/L,3272μg/L±702μg/L,P<001).NO与ET呈直线正相关(r=0772,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ET与NO水平升高,且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更升高;两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52例中国湖北地区汉族SLE患者及14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QB1基因分型,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结果:SLE患者DQB10608(962%,χ2=1051,P<0005)基因频率显著升高,DQB10302(577%,RR=026P<005,PF=014)和DQB10501(192%,RR=011,P<001,PF=013)基因频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QB10608在伴抗Sm(1034%,P<0005)、抗RNP(1154%,P<0005)、抗dsDNA(2222%,P<0005)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频率显著升高。结论:DQB10608与SLE关联,并分别与抗Sm、抗RNP、抗dsDNA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而DQB10302、DQB10501等位基因对SLE可能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水平及其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67例NIDDM患者用紫外法测定SACE水平。结果NIDDM全组SACE为(339±124)U/L,明显高于正常人[(28.1±5.7)U/L],P>001。其中超出正常范围(395U/L)者18例,占27%;糖尿病肾病(DN)者(30例)SACE更高[(426±10.6)U/L],而无DN者[37例,(269±5.7)U/L]与正常人无异。结论NIDDM患者SACE升高与病程、DN、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有关。为临床应用ACE抑制剂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清CA-50含量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血清CA_50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消化系肿瘤患者172例,其中肝癌54例,胃癌43例,大肠癌57例,胰腺癌18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88例,其中肝硬变36例,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52例;正常对照者60例.全部受测对象均抽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20℃贮存备测.采用RIA法测定血清CA50含量.放免药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供,使用国产FJ630型γ计数仪.数据均用x±s表示,以正常x+2s作为上限计算阳性率.结果肝癌、胃癌、胰腺癌和大肠癌血清CA50含量分别为240kU/L±218kU/L,121kU/L±106kU/L,182kU/L±107kU/L和161kU/L±113k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道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6kU/L±44kU/L和56kU/L±21kU/L,P<001).消化道肿瘤有腹腔及远处转移者,其血清CA50含量升高更为明显.结论CA50是较好的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诊断消化道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模型的建立.方法用♀重130g~160gWistar大鼠分成8组,♀重25g~35gBALB/c小鼠分成2组(每组n=6).Ⅰ组为PBS对照组;Ⅱ组为CFA;Ⅲ组为大鼠S10025mgip;Ⅳ组为大鼠S10025mg加CFAim;Ⅴ组为大鼠S1005mg加CFAip;Ⅵ组为大鼠S10010mg加CFAip;Ⅶ组为大鼠S10025mg加CFAip;Ⅷ组为小鼠S10025mg加CFAip组;Ⅸ组为大鼠S10025mg加CFAip给小鼠组;Ⅹ组为小鼠S10025mg加CFAip给小鼠组.观察生存率、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用同种肝抗原S100辅以福氏完全佐剂腹腔免疫Wistar大鼠可诱导EAH模型,该法形成率高(98%)、死亡率低(2%).病理检查显示典型的EAH病变.wk5血清ALT为200IU/L、IgG为55g/L.结论S100可以诱导典型的EAH模型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提取物组分S4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肝细胞提取物组分S4对8株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S4对8株肿瘤细胞不同时相增殖的影响.结果S4对7402,7721,7703,Hepe肝癌细胞作用72h后IC50(mg/L)分别为39,42,95和65.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回盲部腺癌细胞(HCT8)、肺腺癌细胞(GLC82)作用72h的IC50分别为143,99和54.对鼻咽癌细胞(CNE2)48h未显示抑制作用.结论S4抑制7株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1mg/L~10mg/L浓度范围内及24h~72h时限内,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重型肝炎(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SH,32例慢性肝炎(CH)患者外周血ET和NO代谢物NO-2的水平,并用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SH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39ng/L±14ng/L,127μmol/L±40μmol/L)明显高于CH组(85ng/L±15ng/L,63μmol/L±25μmol/L,P<001).合并有Ⅲ,Ⅳ期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49ng/L±13ng/L,162μmol/L±34μmol/L)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患者(115ng/L±12ng/L,88μmol/L±24μmol/L,P<001)和Ⅱ期肝性脑病患者(136ng/L±10ng/L,122μmol/L±26μmol/L,P<001);LArg静脉滴注后血浆ET水平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ET和NO水平升高是引起SH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LArg长期治疗可能促进SH患者脑水肿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11.
5种标志物对癌性胸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48例癌性胸液和33例良性胸液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50(CA50)、α-抗胰蛋白酶(α-AT)、唾液酸(SA)及铁蛋白(Fr)含量,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①癌性胸液组CEA、CA50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液组(P<001),分别以大于10μg/L和12kU/L为阳性界值,CEA和CA50对癌性胸液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71%和667%,特异性均为97%。②CEA、CA50在癌性胸液中分布无显著相关性(ρ<04,P>005),可以互补。两指标联合测定建立判断函数,对癌性胸液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5%、100%和842%。③α-AT、SA、Fr在癌性胸液和良性胸液中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细菌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1998年5月确诊为SLE并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的病例96例,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 96例SLE患者共发生151例次感染,其中医院感染占48.3%;革兰氏阴性(G^-)杆菌和革兰氏阳性(G^+)球菌感染分别占40.4%和30.5%,真菌占18.5%,其他细菌占10.6%;27例次(17.9%)感染由细胞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1例咳嗽受体敏感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咳嗽机制。方法 对11 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7 例哮喘稳定期患者、10 例急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和10 例健康成年人,以组胺吸入进行激发感应FEV1 下降20 % 的浓度(PC20FEV1)和吸入酒石酸测定咳嗽受体敏感性(CRS5)。结果 CVA患者、哮喘稳定期患者、急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和健康成年人的PC20FEV1 分别为(3-75 ±1-58)g/L、(2-01 ±1-46)g/L、(17-4 ±1-52)g/L 和(18-03 ±1-69)g/L,CVA 患者显著降低( P < 0-01);CRS5 分别为(38-01 ±2-04)g/L、(82-28 ±1-45)g/L、(35-88 ±2-18)g/L、(114-81±1-33)g/L,CVA 患者显著降低( P< 0-01) 。结论 CVA 患者咳嗽受体敏感性的阈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肥胖与老年人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史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178例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组胰岛素为180±195mU/L,对照组为77±54mU/L(P<0001),高血压组有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亦显著降低(P<0001),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增高和apoA1明显下降(P<005),肥胖者占7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糖代谢和脂蛋白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所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为其基本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抗 C D+4 人鼠嵌合抗体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取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50 mg/ L、100 mg/ L 抗 C D+4 人鼠嵌合抗体,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其对经抗 C D+3 单抗诱导的体外培养0 、24 、48 小时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 T T) 微量比色法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经抗 C D+3 单抗诱导培养24 小时(33 ±07) % 及48 小时(52 ±15) % 凋亡细胞阳性率与正常人24 小时(65 ±33) % 、48 小时(89 ±30)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0290 ±0013) 与正常组(0220 ±0015)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50 mg/ L、100 mg/ L 抗 C D+4人鼠嵌合抗体均可显著增加哮喘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数量[50 mg/ L:24 小时为(1420 ±220) % ,48 小时为(33 ±4) % ;100 mg/ L:24 小时为(21 ±5) % ,48 小时为(400 ±27) % ] ,两者比较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内毒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的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内毒素和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70ng/L±113ng/L和725kU/L±201kU/Lvs284ng/L±103ng/L和324kU/L±116kU/L,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降低(504%±33%和299%±38%vs638%±44%和383%±28%,P<001;122±032vs143±037,P<005),同时亦发现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组较非内毒素血症组CD3,CD4水平明显减低,SIL2R水平明显升高(474%±51%和276%±52%和867kU/L±231kU/Lvs523%±52%和312%±43%和674kU/L±189kU/L,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血清SIL2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17,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与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因乏力、发热2月余,全身骨痛20余天,于1997年12月18日入院。体检:T39.4℃,中度贫血貌,咽部轻度充血,胸骨下端压痛,肝脾肋下及边。实验室检查:Hb80g/L,WBC92×109/L(原始及幼稚细胞70%),BPC55×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G/E=10.94,粒系87.5%,红系8.0%,淋巴细胞4.5%,原粒细胞52.5%,早幼粒细胞4.0%,未见Auer小体;细胞化学检查:髓性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尿水解试验、糖原染色(PAS)及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两种动态血压监测仪Spacelabs90207和Rozin2420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两种动态血压监测仪-Apacelabs90207(SL)和Rozinn2420(RZ)为准确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考英国高血压学会(BHS)1993年的评价方案标准和美国先进医疗仪器协会(AAMI)标准评价SL和RZ的准确性。结果 SL与标准法的测压差≤5mmHg、≤10mmHg、≤15mmHg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61%/76%,86/96%和97%/98%;RZ分别为6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HR为主不同疗程化疗方案对菌阳尘肺结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79例菌阳病例分为9月组(M9:2SHRZ/7HRE)、12月组(M12:2SHRZ/10HRE)、18月组(M18:2SHRZ/10HRE/6HR),分别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疗效考核以痰菌为主要依据。满疗程随访5~8年。结果M9、M12、M18组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3%、96%、95%,随访期间痰菌复阳率分别为41%、4%、5%,其中随访1~4年痰菌复阳率分别为6%、8%、2%、2%,第5~8年无复阳病例。结论12月方案(2SHRZ/10HRE)对复治菌阳尘肺结核有效;随访时间以4~5年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评价胃肠道损伤性出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方法61例IDA患者经上消化道内镜(EGD)和结肠镜检查符合本研究标准。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包括胃灼热,咽下困难,上腹痛,消化不良和恶心呕吐;下消化道症状包括习惯性便泌,腹泻和下腹痛。患者均被询问服用非甾醇类药物(NSAID)史,同时进行物理检查,便潜血试验,3次便培养,全血细胞计数,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等,部分患者进行骨髓活检确定铁储备。结果与胃肠道出有关的61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36岁(18—67岁),血红蛋白82±19g/L(均数±标准差),铁蛋白89±48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68%±42%。有10例患者伴发炎症疾病,其铁蛋白在18和42μmol/L之间,并有白细胞升高。骨髓证实IDA的有5例。EGD检查43例IDA患者的上消化道损伤包括胃糜烂10例,食管炎8例,胃癌6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息肉和食管癌各1例;结肠镜检查18例IDA患者的下消化道损伤包括结肠癌6例,结肠息肉6例,溃疡性结肠炎9例和克隆病1例。61例患者中有5例同时有上消道和下消化道损伤。上述病变均为引起IDA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