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列线图模型预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近期预后的临床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年龄≥80岁且使用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高龄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Booststip方法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决策的获益性。结果 最终纳入预后良好组234例,预后不良组10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梗死部位、入院时收缩压、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并发脑出血、心房颤动史、入院时血糖高是高龄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高龄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近期预后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AIS患者341例,根据发病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 19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 1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淋巴细胞(LYM)、血小板计数(PLT)、MPV、MPVLR及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AI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MPV、MPVLR、PLR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YM、PLT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6,95%CI:1.004~1.049)、入院NIHSS评分(OR=1.112,95%CI:1.057~1.170)、MPVLR(OR=3.415,95%CI:2.187~5.332)是AIS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MPVLR对AI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LYM、PLT、MPV和PLR,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676、0.646、0.659、0.703),MPVLR的最佳预测临界值为6.5。以6.5为临界值,高MPVLR组(≥6.5,174例)与低MPVLR组(<6.5,167例)相比,年龄、入院NIHSS评分、MPV、PLR较高,LYM、PLT较低(均P<0.05)。结论 外周血MPVLR或可作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黄敏  陈科宇  杨雪梅 《天津医药》2020,48(9):862-865
摘要:目的 探讨颈-脑动脉僵硬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6例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53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73例)。应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患者的颈-脑动脉脉搏波速度(ccPWV),对比2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及脑卒中类型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PWV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ccPWV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ccPWV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值为6.79 m/s,敏感度为83.84%,特异度为7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IHSS评分≥6分(OR=6.588,95%CI:2.197~15.342)、ccPWV≥6.79 m/s(OR=2.638,95%CI:1.367~5.647)、高血压(OR=2.146,95%CI:1.079~3.254)、糖尿病(OR=2.014,95%CI:1.403~5.341)、冠心病(OR=5.349,95%CI:3.246~18.298)及年龄≥70岁(OR=2.341,95%CI:1.579~6.241)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cPWV≥6.79 m/s可能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方法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入院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LVEF值与入院时NIHSS及出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急性脑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LVEF值的测定对估计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n=35,机械通气7 d内实施气管切开)和晚期组(n=24,机械通气7 d后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长、气管切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患者28 d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气管切开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β=0.684,OR=1.982,95%CI=1.193~3.292)、基线NIHSS评分(β=0.694,OR=2...  相似文献   

6.
倪晨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07-3608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17例,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高Hcy血症组150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功能及残疾评定采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观察时间点为0、30 d及60 d。结果217例患者中,高Hcy血症者150例,占69.4%,非高Hcy血症者67例,占30.6%。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TG、TC、LDL、首次随机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1,P<0.05)。高Hcy血症组60 d时NIHSS<4分、30 d及60 d时Rankin量表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Hcy血症占比较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对更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薛娟娟  路蔚  夏晓爽  李新 《天津医药》2020,48(4):284-288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 2017年 1月—2019年 1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122例 AIS患者,溶栓后 3个月 时应用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0~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比较 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 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价 RDW对 AIS患者静脉溶栓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22例患者中转归良好 69例(56.6%),转归不良 53例 (43.4%),转归不良组合并高血压史、卒中史、心脏病史、房颤史的比例以及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RDW值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 FBG、入院高 NIHSS评分以及 RDW水平升高是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以 RDW为变量对 转归不良预测效能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 0.754(95%CI:0.665~0.843),RDW预测 AIS静脉溶栓转归不良的截断值为 13.15%,敏感度为62.3%,特异度为84.1%。结论 高RDW水平是AIS患者静脉溶栓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DW 对AIS患者静脉溶栓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以及各营养评估工具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病人111例,其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的病人纳入预后良好组(79例),mRS评分≥3分纳入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入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发病-静脉溶栓(ONT)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DNT)时间、体质量、身高、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淋巴细胞总数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三种营养指数对病人90 d功能预后影响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营养指数评分(PNI)和控制性营养状态评分(CONUT)的预测价值。结果 全部病人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4,13)分,ONT时间(165.62±59.67)min,DNT时间(45.86±16.48)min,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1,3)分。其中,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6(4,9)分,ONT时间(166.42±62.09)...  相似文献   

9.
谢连红  李擎 《江苏医药》2012,38(10):1207-12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IG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糖情况,将1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54例)、T2DM组(63例)和I-IGT组(78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时的病情。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于发病后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相仿(P>0.05);入院1周时,T2DM组和I-IGT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T2DM组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57.1%、44.4%,I-IGT组分别为48.7%、41.0%,均明显高于与正常组的31.5%、20.4%(P<0.05)。T2DM组与I-IG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8%和70.5%,亦明显高于与正常组的27.8%(P<0.05)。结论 T2DM及I-IGT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原藏区脓毒血症患者血红蛋白(Hb)、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LC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30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49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12 h内和入院7d的血清Hb水平,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12 h和入院7d后动脉血LAC水平,并计算LC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院12 h和入院7d Hb、LAC及LCR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Hb和LCR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死亡组LAC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2 h Hb、LAC、LCR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血症死亡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718、0.730及0.839(P <0.05),入院7d Hb、LAC、LCR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871、0.852、0.794、0.948(P <0.05)。结论 入院后Hb、LAC及LCR水平动态变化与脓毒血症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发病时LDL-C/HDL-C数值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⑴82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由我院神经专科医师应用mRS及NIHSS量表进行评分,建立卒中登记。入院后第2天检查血脂分析LDL-C/HDL-C数值将其余指标分别分成增高组及正常组,如LDL-C/HDL-C>3为增高组(L1),≤3为正常组(L0)。并且进行mRS、NIHSS评分,分析各个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对入选人1月及3月后再次进行mRS、NIHS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入院时,L1组占69.5%,LDL-C/HDL-C比值与mRS及NIHSS评分正相关,且发病1月及3月后两组mRS、NIHS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DL-C/HDL-C比值越大,发病时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头CT和(或)MRI+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尿酸测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Index指数分别于患者入院、出院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高血尿酸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糖、血脂、肌酐等因素后,高血尿酸水平仍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越高,卒中严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高血尿酸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CS-Pupils评分(GCS-P评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入大连市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瞳孔变化情况),将69例患者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包括恢复良好和中残)、预后差组(包括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及死亡组,对比3组GCS评分、GCS-P评分及瞳孔变化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对比分析GCS-P评分与GCS评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价效果。结果 GCS评分、GCS-P评分、入院时患者瞳孔变化分别与患者存活率存在相关性,GCS评分、GCS-P评分越高,患者的存活率越高,入院时患者双瞳孔均有反射其存活率最高(P <0.05);预后良好组GCS评分及GCS-P评分最高,死亡组GCS评分及GCS-P评分最差,预后差组居中,且3组患者瞳孔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应用ROC曲线对比GCS评分、GCS-P评分发现,GCS-P评分在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高于G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损害程度、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均接受溶栓治疗并随访3~6个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 0~15分)72例、预后不良组(NIHSS≥16分)66例。对比2组患者的入院即刻、发病后6~24 h ADC值,出院当日、出院后3个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值及血清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炎症介质水平的差异。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早期ADC值与患者病情的内在联系。结果入院即刻、发病后6~24 h,预后良好组患者的ADC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出院当日、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患者的MMSE评分值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早期ADC值与MMSE评分值及血清炎症介质、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直接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早期ADC值与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血清微环境状态直接相关,可能是早期预测临床预后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26):3708-37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溶栓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口服辛伐他汀片10 mg,qd。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0.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脑心综合征、病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6.59%、19.5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34%、36.5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入院时NIHSS评分<4分、合并糖尿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莉  姚瑶  吴晓颖 《江苏医药》2021,47(10):1013-1016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D-D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09例ACI患者根据治疗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A组(>2分为预后不良,55例)和B组(≤2分为预后良好,54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NSE、S100B和D-D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NSE、S100B和D-D水平与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NSE、S100B、D-D水平和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给药时间、后循环梗死率均高于B组(P<0.05)。血清NSE、S100B和D-D水平最佳截断值分别取36.5 ng/mL、0.9μg/L和1.9 mg/L时,其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5%和94.4%、89.1%和77.8%及76.4%和90.7%。血清NSE、S100B、D-D水平高,发病至给药时间长,入院NIHSS评分高及后循环梗死均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血清尿酸浓度进行检测,探讨血清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各35例。结果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44.4±12.2)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78.5±14.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22.1±13.8)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45.5±12.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尿酸与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1.35,OR=0.27,P〈0.05),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故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尿酸浓度水平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STRAL量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准确性,为评估治疗效果、 指导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患者入院后进行脑卒中患者注册.运用ASTRAL量表评估入组病例基本情况,患者出院后坚持至少为期12个月的随访,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恢复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STRAL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性别、病程、NIHSS评分、视野缺损情况、意识障碍程度、血糖浓度等基础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STRAL量表预测3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2、0.9371,最佳临界值为26.结论 ASTRAL量表预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预后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在评价急诊胸痛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评估它们对急诊胸痛患者急诊入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30 d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53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RACE、TIMI危险评分的变量计算患者基线水平评分,并对患者30 d预后进行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确定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急诊PCI、30 d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GRACE评分、TIMI评分预测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及急诊PCI等心血管事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RACE评分、TIMI评分不同分值区间住院率,30 d病死率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入选的536例急诊胸痛患者平均年龄为(56±13)岁,急诊入院319例(59.5%);30 d死亡45例(8.4%).相比TIMI评分,GRACE评分可以独立预测急诊入院[比值比(OR)=1.02,95%置信区间(CI):1.01~1.03,P=0.01]、30 d死亡(OR=1.05,95% CI:1.04 ~ 1.07,P<0.01)和急诊PCI(OR=1.02,95% CI:1.01~1.03,P<0.01)的风险;GRACE评分的急诊入院(ROC曲线下面积:0.873,95%CI:0.843~0.903)、30 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0.654,95% CI;0.573 ~0.736)、急诊PCI(ROC曲线下面积:0.746,95% CI:0.705 ~0.787)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预测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RACE评分预测的敏感性较TIMI评分高.GRACE评分低、中、高危组间的急诊入院率、30 d病亡率、急诊PC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不良预后风险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与TIMI评分相比,GRACE评分可更有效地判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PCI等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气象因素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36例AIS患者,发病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0~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转归良好组413例,转归不良组223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入院当天的气象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转归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卒中史比例、入院收缩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肺炎比例、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入院当天的日温差、日平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而转归不良组患者的白蛋白(ALB)、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以及入院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均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入院高NIHSS评分、入院当日较大的日温差、较高的日最大风速是A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日温差、日最大风速与AIS患者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