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及其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的交界处。最典型的X线表现为狭窄、移行、扩张段并24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钡潴留。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累计巨结肠病儿22例,约占新生儿肠梗阻的21%。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先福  吴印爱 《人民军医》1998,41(8):447-448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方法颇多,均有一定的并发症。1990年以来,我们在结肠切除、盆腔内低位直肠-结肠吻合术(Rehbin)的基础上,同时行后位内括约肌纵向切断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31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8岁。出生后均不能自己大便,须扩肛或灌肠排便。1.2 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 通过钡充盈和排泄过程,可以动态观察各段肠管的形态及蠕动功能。主要表现为:扩张段口径与狭窄段口经呈明显差异,直肠、乙状结肠远端细狭,乙状结肠近端及降结肠明显扩张;有时移行段也能清晰显影,呈漏斗状。扩张…  相似文献   

4.
曹淑芹 《西南军医》2006,8(4):111-112
目的总结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难点,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结果治愈115例,成功率100%。结论做好术前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术后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圆满完成此类患儿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天,汉族。1天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腹部膨隆,哭闹不止、拒奶,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为黄色粪便样、带臭味。为明确诊断,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腹部触诊不满意,震水音阴性,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肛门外观正常,肛指诊:肛门齿状线处有一环状狭窄,范围约1.5cm,有裹手感,直肠壶腹空虚,手指退出有大便喷出。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吻合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8例,Ⅰ期结直肠吻合。随访3~6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2岁,平均6.2岁。常见型5例,短段型2例,超短段型1例。其中1例常见型患者已行结肠造口。切除最长肠管40cm,最短15cm。全部病例行钡灌肠检查,明确诊断,病理证实。平均住院15 d。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腹腔探查后,分离直肠至齿线附近,直肠后侧较前侧要低,吻合口通常在齿线上1~1.5cm处,故距齿线2 cm切除肠管。移出标本,远端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已存在神经节细胞,否则,继续向下切除直至神经节细胞存在。分别用10号线于结肠近端和直肠断端荷包缝合,将管状吻合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型号SDH25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 alied disease,HAD)和先天性巨结肠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的X线影像表现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二者的影像鉴别要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HAD病例19例,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经证实的HD病例19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痉挛段、截断征、痉挛切迹的出现率及直肠/结肠比值(正位片上测量直肠与结肠的最宽径的比值),观察排钡1 h后残存钡剂的位置.对痉挛段、截断征、痉挛切迹出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直肠/结肠比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HAD组痉挛段出现率为9/19,HD组为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4,P<0.01).HAD组截断征出现率为4/19,HD组为1/19;HAD组痉挛切迹出现率为3/19,HD组为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D组和HD组的直肠/结肠比值分别为0.42±0.15和0.2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P<0.01).HAD组中,患儿排钡1 h后钡剂存留于乙状结肠远端者1例,降结肠远端者7例,横结肠远端者1例,全结肠内充满钡剂者6例,4例无残留;HD组中,存留于直肠远端者3例,乙状结肠远端者13例,存留于降结肠远端者3例.结论 HAD组患儿出现痉挛段较HD组少,前者直肠/结肠比值较后者大,有助于二者鉴别;HAD组患儿排钡后1h钡剂残留部位大多数位于降结肠远端,而HD组患儿大多数则位于乙状结肠远端,也可作为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鲁思鹏 《西南军医》2007,9(3):129-130
目的探讨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72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总结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周开始扩肛,持续半年。1年,未发现小肠结肠炎、腹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对巨结肠的手术治疗、预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医护患配合,病人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1998年我院收治 1例因巨结肠曾在外院作过 6次手术伴 6处肠瘘的患者 ,在我院手术治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1986年出生 ,自幼即反复腹胀、便秘 ,约 2 0天排便 1次 ,量多而奇臭。 1995年 7月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 ,在我院外科行改良Soave术 (相当于Bacon术 ) ,术后反复发热 ,1个月后出院。出院 2天 ,从原盆腔引流口流出大量粪水 ,在当地诊所抗炎及引流口冲洗治疗 3个月 ,因再发腹胀、便秘 ,于同年 11月第二次入院。诊断为吻合口狭窄 ,再次剖腹行狭窄环切开成形和结肠切开减压术。术后第二天发现阴道流粪水 ,考虑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分析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与先天性巨结肠(HD)的钡灌肠(BE)表现,以提高对HAD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HAD(HAD组为研究组)的BE表现,并与22例HD(HD组为对照组)的BE表现进行对照,分析两组间痉挛段、移行段出现概率、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24h后钡剂残留位置及概率的差异。结果:HAD组与HD组间移行段出现概率、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0);而痉挛段出现概率、24h后钡剂残留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185)。结论:HAD与HD的BE表现类似;移行段较少出现、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较大,可能有助于HAD诊断。  相似文献   

11.
Small bowel enteroclysis (SBE) is considered to be diagnostically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barium follow through examination (Sanders and Ho 1976; Maglinte et al., 1982; Herlinger, 1982) and would be more generally acceptable if jejunal intubation could be undertaken rapidly with minimum fluoroscopy and patient discomfort. Using a modified Merck 'Coresafe' tube 75 out of 80 patients referred for SBE were intubated, with considerably reduced fluoroscopic and intubation times. No tube related difficulty was encountered and patient tolerance was good.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髋臼成形术(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共19处髋臼转移瘤,病灶最大径13~25 mm,平均(19±4)mm,注入骨水泥5~13 ml,平均(8.2±2.3)ml.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其中4例能独立行走,但有跛行,8例需要在拐杖帮助下短距离行走,3例完全不能行走.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A,术后随访1~12个月,采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行走功能评分和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4.2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行走功能评分由术前1.5分升至2.5分;14例患者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患者维持原剂量.3处发生髋臼旁软组织渗漏,3处发生髋臼周围血管渗出,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DSA引导下PA治疗髋臼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可以改善行走功能,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子宫阔韧带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以“停经58 d,剖腹探查术后1d”为主诉入院.患者停经58 d时出现下腹部疼痛,查血孕酮18.1μg/L,血[β-HCG 38911 mIU/L,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附件区异位妊娠,宫腔少量积液,以“左侧输卵管妊娠”为诊断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探查术,探查显示:左侧子宫阔韧带内可见一大小40 mm×30 mm×20 mm紫蓝色包块,邻近血管及输尿管.  相似文献   

15.
The inadvertent insertion of a nasogastric tube (NGT) into the brain of a trauma patient with skull base fractures is reported. A 52-year-old male with head trauma was referred following a car accident with an NGT in situ. Serosanguineous fluid was withdrawn from the NGT,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ind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cold saline lavage was performed. Skull X-rays revealed intracranial position and coiling of the NGT and pneumocranium. The NGT was immediately removed manually. The patient finally went through neurosurgical operation because of an extradural hematoma, with normal postoperative course and outco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导丝调整异常T管的位置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治疗肝胆手术术后胆汁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在DSA引导下经T管调管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治疗肝胆术后胆汁漏的4例患者资料。经T管引入导丝导管,导丝导管配合,调整异常的T管并进入肝内胆管内,经导丝引入8.5F COOK胆道外引流管置于肝内胆管,行胆道负压外引流。总结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4例患者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胆汁漏逐渐停止,腹腔内感染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见引流管位置正常,无造影剂外溢至腹腔,2个月拔除T管及胆道引流管后,患者无特殊不适。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再反复。 结论DSA引导下经T管调管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是治疗肝胆手术术后胆汁漏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外科手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左肺小细胞性肺癌行左肺癌根治术后18个月,术后化疗1次,2008年8月21日因发现腰骶椎骨转移行L2~4,S1~4放疗,疼痛有所缓解,现疼痛加重,为进一步治疗于2008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一般状况欠佳.腰部及右髋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卧床1个月余,口服弱阿片类止痛药,疼痛不能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为8分.MBI示:L3,S2,3转移瘤;L5向前Ⅱ°滑脱,入院后行腰骶椎及髋关节CT平扫加重建.发现右侧髂臼及股骨头有骨质破坏(图1a、b)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瘘腔引流管在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5月- 2010年9月共诊治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78例.32例患者(Ⅰ组)采用胸腔引流管为主的"三管"法传统治疗,即透视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46例患者(Ⅱ组)采用透视引导下经鼻瘘腔负压引流管置入为主的新"三管"法介入治疗,即透视引导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负压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在瘘腔引流管置放成功后即拔除.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DSA透视引导下一次置管成功,胸腔引流管在Ⅰ组患者术后常规置放,位置准确.Ⅰ组2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54.6 ± 7.9) d;死亡8例,病死率为25.0%.而Ⅱ组4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31.0 ± 8.1) d;死亡2例,病死率为4.3%.两组患者的瘘腔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DSA透视引导下留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7岁。因"自幼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气促2年"于2009年4月入院。该患者幼时曾在当地心脏中心就诊,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由于症状不明显,一直予随访,平时基本不参加大运动量体育活动。近2年来感觉剧烈活动如登高楼后有气促感而入我院,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颈部疼痛1周,加重1 d”收治入院。患者确诊肝癌9月余,颈部疼痛不适1周,逐渐加重,伴头晕,无天旋地转;疼痛VAS评分为6分。予盐酸羟考酮30 mg每8 h 1次,口服,VAS评分降至2分;但药效维持时间仅3 h。MRI检查见寰椎及枕骨基底部异常信号影,考虑转移瘤(图1)。拟行C臂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