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邵阳市居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颈动脉彩超结果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该地区建立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邵阳市常住居民4200例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628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邵阳市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628例调查者中检出颈动脉内膜增厚265例(42.19%),颈动脉斑块形成125例(19.90%),颈动脉狭窄38例(6.05%),同时检测出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28例(4.46%)。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等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疾病组相比,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等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邵阳市居民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积极开展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该地区的脑血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应用颈动脉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3-09我院神经内科接收脑卒中康复治疗1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等。结果14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超声检出颈动脉狭窄率75.1%,其中男性颈动脉内膜增厚占70.4%,颈动脉斑块阳性占80.3%;女性颈动脉增厚占59.4%,颈动脉斑块阳性占78.3%。颈动脉狭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程度高于正常患者。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结论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超声是探查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社区颈动脉超声应用筛查颈动脉狭窄结果及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社区5789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统计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及脑卒中高危因素。结果调查的5789名居民中,≥60岁居民内膜增厚发生率26.65%,斑块形成率为13.67%;40~60岁居民内膜增厚发生率9.20%,斑块形成率为4.42%。≥60岁居民的内膜增厚发生率和斑块发生率均比40~60岁居民高(P0.05)。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27.89%,斑块形成率为11.38%,女性内膜增厚发生率8.06%,斑块形成率为7.37%。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和斑块发生率均比女性居民高(P0.05)。居民的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高血压病、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所占比例高,分别为14.32%、16.02%、16.02%、35.13%,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与脑卒中的发生关联较大(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的重点方向应为降低血压、控制饮食和多运动。通过开展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实现居民脑卒中前期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社区40岁以上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为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 方法 研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知情自愿的原则,从辖区内抽取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用问卷筛 选出1729例卒中高危人群,对所有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 动脉内膜中层及斑块形态)。 结果 问卷筛查出高危人群1729例,其中男性453例(26.2%),女性1276例(73.8%),平均年龄 为(58.8±9.6)岁。颈动脉超声显示异常的833例(48.2%),其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单纯增厚、颈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分别为98例和735例,分别占总高危人群的5.7%和42.5%,分别占超声异常高危人群的 25.1%和88.2%。按照年龄分层,40~50岁、50~60岁、60~70岁和70岁及以上组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 增厚(χ2=15.5,P =0.001)和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χ2=26.7,P<0.001)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χ2=48.6,P<0.001)。 结论 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超声异常发生率较高,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 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月通过横断面调查,对东营市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部超声检查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6331例。按照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将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成3组,并且根据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以及稳定性来将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n=2240)、稳定颈动脉斑块组(n=913)、易损颈动脉斑块组(n=3187)。结果 依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3个组,3组男性、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史构成比及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P)、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 收缩压(SBP)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与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易损颈动脉斑块组年龄、FBP、TG、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二及第三分位组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1.231倍(P<0.01)和1.658倍(P<0.01)。结论 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升高与CAS易损斑块发生独立相关。当尿酸水平>325.24 μmol/L时易损斑块形成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5—2014-05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不同年龄段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统计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分别占38.92%、32.10%,颈动脉狭窄占2.84%;60~85岁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构成比高于50~59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85岁组颈动脉狭窄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1)。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及并发症种类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史、并发症种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形成对其的影响作用最大(OR=0.686,95%CI:0.565~0.698,P0.05)。结论年龄、吸烟饮酒史、并发症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海口市美兰区40岁以上的居民筛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一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分CAS组和非CAS组,统计分析CAS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AS检出率44.7%。性别、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高Hcy和FBS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男性、吸烟、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高Hcy和FBS均为海口市美兰区脑卒中高危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90例(16.64%)符合认知功能障碍标准,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血管性危险因素(OR=1.871,95%CI:1.132~3.151;P=0.015)。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尤其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在我院体检的45岁以上受检者734例,对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受检者与其他受检者的颈部彩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34例受检者中高危人群534例,脑卒中患者84例,一般人群116例,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7.47%,左侧IMT增厚10.22%,右侧IMT增厚9.40%。脑卒中高危人群与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比一般人群明显提高。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血管斑块,主要为单发斑块,单发斑块发生率为26.97%,性质以规则均质为主。结论在脑卒中筛查中颈部血管彩超能够有效确定高危人群,能够准确预测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对脑卒中早期预防与控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长沙市乡村居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和血脂的检测收集长沙市潭阳村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并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市潭阳村居民常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45.8%)、吸烟(37.8%)、高血压病(30.9%)、明显超重及肥胖(22.4%)、家族史(11.3%)、缺乏运动(8.7%)、糖尿病(7.0%)。男性吸烟率较女性高(P<0.05);女性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较男性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斑块组较对照组年龄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18、1.643、1.531)。结论长沙市40岁以上乡村居民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超重及肥胖、吸烟;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且有性别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主要与糖尿病、高血压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选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 对10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脂、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必要时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TIA组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50%有7例(6.6%),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狭窄率超过30%者多有血管杂音;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病新型健康促进模式,并探索该模式对乐山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建立由神经内科专业人员参与的监控管理、社区直接管理、患者及家庭组成的高血压病长程监控管理体系,并筛查出159例伴高血压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结果该新型高血压病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预防中的高血压病管理效果,平均收缩压下降23.7 mmHg、舒张压下降11.4 mmHg。经干预后血压控制率从9.4%提高到70.4%。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用药率、控制达标率、依从性、控盐、运动等均明显提高。结论该新型健康促进模式是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措施,能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水平,减少高危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应加强社区的脑卒中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选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 对 10 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脂、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 ,必要时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TIA组患者 ;颅外颈动脉狭窄≥ 5 0 %有 7例 (6 6% ) ,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 ;颈动脉狭窄率超过 3 0 %者多有血管杂音 ;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 ,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 ,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 2018年5-6月由孝感市中心医院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孝感市城乡各1个社区居民 进行筛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筛选卒中高危人群纳入研究。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卒中高危人群分为非斑块组和斑块组(颈动脉)。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根据年龄(60岁)、BM(I 24 kg/m2)、是 否有高血压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不同特征的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 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卒中高危人群629例,男性338例(53.74%),平均54.85±8.97岁,糖化血红蛋白平 均浓度为4.70%±1.02%。其中斑块组患者215例(34.18%),非斑块组患者414例(65.82%)。与非斑 块组患者相比,斑块组患者男性、卒中、TIA、高血压、超重患者比例更高,年龄更大,BMI、血压、空 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水平更高(均P<0.01)。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升高1%,OR 1.16,95%CI 1.01~1.31,P =0.018)。分层分析显 示,年龄≥60岁(OR 1.48,95%CI 1.09~2.01,P =0.016)、BMI≥24 kg/m2(OR 1.97,95%CI 1.07~3.64, P =0.030)、高血压人群(OR 1.31,95%CI 1.06~1.62,P =0.013)中糖化血红蛋白均是颈动脉斑块发生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年龄≥6 0岁、 BMI≥24 kg/m2和高血压人群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的意义。方法对1091例北京市户籍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四位可变的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此四种危险因素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2.0%、45.7%、28.7%和17.3%。吸烟(10.6%)、饮酒(12.6%)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占较大比例。在1091例参与者中,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455例(41.7%)内膜中层增厚、326例(29.9%)单发斑块、324例(29.7%)多发斑块和90例(8.2%)颈动脉狭窄。结论①社区脑卒中筛查能够了解本辖区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隋况,为高危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②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种社区筛查的方法是筛检脑卒中高危人群可行有效的方法,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筛查提供更全面的标准。方法从接受筛查的95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年龄>40岁、血脂代谢异常、牙龈经常出血或牙齿松动和脱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有关。结论在卫生部规定的脑卒中筛查基本项目中进一步增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建立更全面的脑卒中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以为颈部血管超声在脑卒中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启示。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4个城市社区956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部位、大小,管腔狭窄或闭塞,以及血流频谱特征。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1.55%(684/956),且男性高于女性(79.08%对65.87%;χ2=20.067,P=0.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形成最常见,占81.58%(558/684),其次为内.中膜增厚(13.01%,89/684),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少见(5.41%,37/684),其中男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例低于女性(7.08%对18.38%;χ2=19.269,P=0.000)、斑块形成比例高于女性(86.46%对77.16%;χ2=9.824,P=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位评分为1.79分,且男性高于女性[1.98(0.70,3.26)分对1.52(0.20,2.84)分;Z=2.304,P=0.042]。颈动脉斑块最多见于颈动脉球部(36.61%),其次为锁骨下动脉(22.18%)。颈动脉狭窄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30名)、椎动脉狭窄(4名)、椎动脉闭塞(3名),其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0名。(3)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χ2=212.067,P=0.000),其中70岁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高于≥70岁者(10.68%对6.03%;χ2=5.101,P=0.024),≥60岁者颈动脉斑块(72.26%对28.99%;χ2=64.850,P=0.000)和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5.24%对0.98%;χ2=10.174,P=0.001)检出率均高于60岁者。结论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颈部血管超声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简便无创、准确可靠,是脑卒中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是否能缩短社区居民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的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的就诊率,进而提高rt-PA静脉溶栓率。方法 2015年-2018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选取东方医院周边两个自然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年龄≧65岁的户籍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对干预社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早期救治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开展。并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比较发生卒中后院前延迟时间、时间窗内的就诊率、静脉溶栓治疗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干预社区的高危人群中共有85人发生脑梗死,对照社区95人。干预社区有27人(31. 80%)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社区14人(14. 70%);干预社区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150 min,对照社区为285 min,差异显著。干预社区在4. 5 d内就诊人数为54人(63. 53%),9人(18%)拒绝溶栓治疗;对照社区45人(47. 36)在4. 5 h内就诊,16人(37. 2%)拒绝溶栓,差异显著。两社区脑梗死人群的就诊方式、入院交通工具的选择、就诊时的NIHSS评分、溶栓禁忌证、DNT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开展脑卒中早期救治的社区健康教育可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就诊人数,对提高脑梗死静脉溶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10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所有患者与健康者的踝臂指数、颈动脉斑块与狭窄情况,并对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踝臂指数、高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50%、高血压、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02、3.086、5.018、4.938、3.114、3.016、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地了解颈动脉的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缺血性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及参考价值.方法 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2018-01—2020-12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开展对就诊人群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分析其高危风险因素.根据四分位法将测量BaPWV的人群分成4组,各临床指标与动脉硬化指标BaPWV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00例筛查对象中筛查出有脑卒中高危风险者708例;将动脉硬化检测仪所测得的BaPWV四分位分组后,基线指标中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在Q1~Q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压、同型半胱氨、尿酸酸与动脉硬化风险指标BaPWV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大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改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定期进行脑卒中险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预测脑血管功能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