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改善鼻唇沟凹陷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利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91例。选取腰腹部或大腿作为脂肪供区,利用负压吸脂机获取脂肪颗粒,吸水浓缩法纯化后,多层次、多隧道、多点少量注射填充91例患者的鼻唇沟凹陷。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56例患者一次注射填充即达满意效果,35例患者经过两次注射填充达到满意效果。每侧注射量1.2~4.6 m L。本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效果优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协同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应用自体皮下脂肪移植矫治硅胶假体隆乳术后缺陷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8例假体隆乳术后存在外形缺陷等问题的患者,我科应用Body-Jet水动力系统抽吸患者腹部、大腿内侧、外侧等部位的脂肪,并提纯浓缩;通过静脉采血获取20~50ml全血样本,经加工处理得到浓缩血小板血浆;将纯化的脂肪与富含血小板血浆按500∶10或500∶20的比例混合,均匀注射进乳房组织,每侧乳房依具体情况一次性注射脂肪组织100~280ml。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本组8例患者术后乳房与术前相比均在外形及手感上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水动力辅助吸脂系统协同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的自体脂肪移植矫治假体隆乳术后的缺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1月~ 2010年12月对74例小乳症患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手术.采用20 ml注射器抽吸自体脂肪,通过清洗纯化处理后移植于乳房腺体内、腺体后及乳房皮下脂肪层. 结果 本组7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时间6月~1年.术后患者乳房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多数患者需经过多次注射方能达到满意效果,1、2、3次注射后满意率分别为4.05%、23.88%、85.42%,总满意率为81.08%.术后有2例出现脂肪液化,3例出现乳房小结节. 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显著,易被患者接受.在脂肪吸取、纯化及注射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及超声扩展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及乳房聚丙稀酰胺水凝胶注射填充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CDFI超声及超声扩展成像技术对15例颌面部及乳房注射填充术后患者行抽吸前检查,观察填充物的不同超声表现,根据超声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抽吸术后定期随访.9例隆乳者中,注射位置正常但要求取出者4例,注射位置异常(填充物出现于乳房皮下层、腺体层、胸肌层)者5例;6例颌面部填充者中,填充物异位(填充物出现于预注射部位以外)形成硬结者5例,感染者1例.结果 术后经6~18个月的跟踪随访,超声显示,9例隆乳者中,有4例患者无注射材料残留,切口瘢痕细小,乳房无明显变形;5例患者乳房不同程度的萎缩变形,超声显示有凝胶残留.6例颌面部填充者中,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凝胶残留.结论 高频CDFI超声检查及超声扩展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填充物的层次、位置及不同表现,为注射填充术后并发症抽吸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并可无创、动态、跟踪监测抽吸术后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棉垫纯化方法处理的脂肪颗粒在额颞部轮廓塑形中的疗效.方法 手术均采用局部麻醉,脂肪供区为腹部(83例)和大腿(33例).抽取的脂肪静置后,倒入纱布上(下衬垫棉垫)静置10 min.以18G钝针将纯化法处理的脂肪颗粒移植入额颞部受区,移植剂量10.O~48.0 ml,平均18.9 ml.分别于术后6、12个月,用医、患及第3方评判法行效果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无感染、局部硬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受区略有不平10例,经再次脂肪移植后矫正.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的满意率分别为94.8%、93.1%;医师的满意率分别为89.7%、87.1%;第3方满意率分别为92.2%、88.8%.结论 采用棉垫纯化法处理脂肪颗粒,具有简便、省时、纯度高、成活率高等优点,适宜用作脂肪移植;脂肪移植对额颞部轮廓塑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体脂肪颗粒面部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面部移植填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大腿后外侧作为供区,用注射器低负压法抽取自体脂肪颗粒,离心纯化后,采取多点、多层次的方式在受区进行注射移植.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共对78例患者行面部脂肪注射填充.结果 本组共78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面部轮廓和软组织充盈度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而且,注射区域的皮肤质地也得到极大的改观.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一种较理想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自2007-2009年在我科就诊的25例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患者,在完整切除挛缩的包膜后应用双平面法置入乳房假体.结果 对25例患者随访3 ~ 12个月,其中2例乳房变硬,为BakerⅡ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乳房柔软,更富弹性,形态美观,无乳房下垂及假体上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平面法隆乳术是治疗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7年12月,对收治的182例面部老化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填充。选取大腿或下腹部作为供区,采用肿胀吸脂法进行吸脂,获取的脂肪经过纱布过滤纯化后,用16 G钝头注脂针将处理后的自体脂肪按照术前设计进行面部注射填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均对患者行面部标准化拍照,并对患者进行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本组共182例患者,155例行单次注射填充,27例行2次注射填充。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和囊肿等并发症;94.5%(172/182)患者在随访期间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无排斥反应,能有效地改善面部老化外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治疗巨乳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01—2019-12行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成形术的45例巨乳症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3~39个月.末次随访,45例患者术后乳房形态综合评分为87.22(3.26)分,高于术前的54.82(5.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以及根据乳房畸形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术后1年以上,化疗及放疗结束半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及远位转移,患侧乳房出现继发畸形,要求修复重建患者30例,对患侧乳房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并根据组织缺损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重建,7例应用局部乳腺瓣法,21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法,2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结果 术后乳房形态及手感良好,优23例(76.7%),良7例(23.3%).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约2.5年,目前均处于无瘤生存状态.结论 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可根据畸形不同程度,选择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修复重建后乳房形态良好.  相似文献   

11.
袁欣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13-116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和假体隆胸的塑形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 广州远东美容医院行隆胸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假体隆胸手术,研究组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脂隆胸手术,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前 1 d、术后1 d、术后2 d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手术时间、胸围增加量、临床疗效、术后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塑形效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1、2 d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 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胸围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 66.67%(P<0.05);研究组塑形效果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5.00%(P <0.05)。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手术的塑形效果优于假体隆 胸效果,不但能增加患者胸围,还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强化患者对塑形效果的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 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晕切口大剂量分散性多层次注射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该技术进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35例(67侧)。以肿胀法抽吸大腿后部脂肪颗粒,去除脂肪纤维隔,过滤法去除多余血液和水分,转移至10 m L注射器内备用。选择3点或9点方位乳晕小切口,通过直径2 mm脂肪注射针分别从皮下、乳腺后间隙、胸大肌以及胸大肌后间隙多层次多角度分散注射。术后随访乳房大体形态、体积变化以及经乳头胸围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6个月乳房体积稳定、外形满意,未见脂肪液化、硬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脂肪存活率达75%以上,胸围平均增加5.4 cm。结论乳晕切口大剂量分散性多层次注射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操作简便安全,脂肪存活率高,塑形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72例要求改善哺乳后乳腺萎缩的女性就医者,均采用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隆乳。抽取外周静脉血制备PRP,于大腿及臀、腹部获取自体脂肪颗粒并静置纯化,以1:20比例混合PRP与自体脂肪颗粒,将PRP-脂肪颗粒多隧道注射于乳腺后、胸大肌后及皮下,每次单侧注射量约150~200ml,间隔半年左右再次注射,视个人情况及要求注射1~2次。结果:术后随访1~3年,14例首次注射术后半年仍觉不够饱满,进行二次补充注射后效果满意;4例首次注射后3个月出现局部少量脂肪结节,局部按摩及热敷处理后结节消失;其余就医者均恢复良好,乳房体积明显增加,形态挺拔自然,均未出现术后移植脂肪感染、坏死、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前测量平均胸围值为(88±1.5)cm,术后6个月测量平均胸围值为(93±1.2)cm,术后12个月为(92±1.1)cm,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形态挺拔,手感自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往隆乳术选择植入假体容积,常常仅凭经验、目测作粗略估算。为使手术效果既符合公认的美学要求,又能满足病人期望,希望找到一种较精确的计算乳房假体容积的方法。将近年来接受隆乳术病人的术前、术后乳房体表相关测量指标、乳房体积及假体容积等有关数据,经GRAFTOO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获得隆乳术病人术前、术后身高与胸围的关系曲线;术后胸围与术后双侧乳房总体积的关系曲线及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再结合病人的身高、术前的胸围、乳房体积以及自己对术后乳房大小的要求,即可较精确地测算出植入假体的容积。这一计算方法,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的验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小乳就医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随机分组,每组34例,治疗组就医者术后24h开始给予红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用5~7天;对照组不予照射。记录两组就医者手术前后乳房体积、乳房形态学变化、医患双方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就医者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变化差值、满意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明显并发症,经2次脂肪注射移植后乳房形态良好;对照组就医者术后疼痛较明显,有3例5侧乳房出现局部红肿,1例脂肪液化,2例纤维结节。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后配合红外线治疗,疼痛轻,并发症少,乳房增大效果好些,就医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应用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技术( cell-assissted lipotransfer,CAL)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韩国Lipokit脂肪移植机自患者大腿、侧腰和下腹部抽取脂肪,将静置后的上层脂肪250 ml及抽吸液500 ml分别按文献中所示步骤经消化、离心和洗涤等处理,获取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流式细胞仪检测术中提纯的SVF中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比例.收集体外培养的第3代ADSCs,进行ADSCs的功能检测.MRI测量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乳房体积,分别记为V0、V3、V6,计算移植脂肪组织的吸收率,记为R3、R6.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评价术前和术后乳房MRI影像的变化,观察有无结节、囊肿或钙化形成.结果 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于临床共进行CAL隆乳18例,其中10例患者随访达6个月.新鲜分离的SVF细胞群中ADSCs平均占41.67%;培养的ADSCs细胞生长良好,经诱导后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的能力;MRI测量结果显示V0=(416.19 ±40.43) ml、V3=(551.72±59.86) ml、V6=(538.81±68.35) ml;R3=(51.20±11.96)%、R6=(54.22±12.73)%.统计结果显示,V3和V6分别与V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3与V6比较,R3与R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MRI影像未见囊肿或钙化表现.结论 CAL隆乳术中提纯的SVF细胞群中具有纯度较高的ADSCs,并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功能特征.术后3个月内,乳房体积缩小明显,之后乳房体积基本稳定,并较术前明显增大,形态明显改善,CAL隆乳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Choosing the right implant size for a specific patient is a challenging aspect of breast augmentation. Bust circumference is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chest circumference at the level of the nipple-areola complex. Pre- and postoperative bust circumference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14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bilateral breast augmentation using round, textured, gel-filled implants were evaluated, and a practical reference list for future operations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each additional 100 ml in implant size yielded an approximate 2-cm increase in bust circumference. The authors believe these results gathered from systematic measurements may serve as a useful guide for choosing the right size implant for a satisfactory augmentation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脂肪干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治疗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 7月-2023年7月收治的68例小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予以单纯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观察组予以脂肪干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比较两组乳 房体积改善效果、三维增加值、隆起值及术后隆起增加维持率。结果 观察组乳房体积改善总有效率为 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CC、SN-N、C-N、N-MF增加值均高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隆起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隆起增加维持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在小乳症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更 好地改善乳房形体,且术后维持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CAL)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CAL技术隆胸30例,根据术中提取的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来源分为两组,来源于脂肪组织的称为固相组(S组,n=24),来源于吸脂液的为液相组(L组,n=6)。术后均随访12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来源SVF中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比例,MRI检测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乳房体积,计算移植脂肪组织的吸收率。结果两组新鲜分离的SVF细胞群中,ADSCs平均比例分别为S组40.73%、L组3.75%。MRI测量及统计结果显示,S组术后6、12个月时乳房体积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12个月时脂肪吸收率为(51.83±15.28)%,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组12个月时脂肪吸收率为(75.47±12.20)%,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RI影像见囊肿2例,均来自S组。结论脂肪组织相比吸脂液,其SVF细胞群中ADSCs含量明显更高;CAL辅助脂肪移植技术隆乳术安全有效,术后6个月乳房体积即可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0.
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目的:探索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以肿胀法抽吸不同部位脂肪颗粒,经过分离纯化后,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多层次扇形线状注射。结果:自2003年7月以来,应用脂肪抽吸,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4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感染、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颗粒脂肪注射量、分离纯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多层次多点注射以增加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积,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