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癌痛散外用对骨转移性癌痛缓解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45例骨转移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癌痛规范化治疗护理措施,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自拟癌痛散外敷;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3周NRS、Kolcaba及KPS评分;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率情况、遵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过程中各时间段NRS、Kolcaba及KP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NRS、Kolcaba及KP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的疼痛总缓解率及遵医嘱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药物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理配合自拟癌痛散外敷对骨转移性癌痛缓解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癌痛规范化干预对癌痛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临床癌痛护理研究及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8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癌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按随机等分法分为规范组与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常规止痛护理干预,规范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癌痛规范化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主要包括焦虑与抑郁情绪,同时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2组患者心理状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予以量化评估,采用FACT-G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通用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NR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规范组SAS、SDS及NRS评分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FACT-G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规范组患者的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规范化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4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干预,对比2组疼痛情况(NRS)、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穴位按摩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9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并予相应的常规疼痛护理管理;观察组严格按照三阶梯癌痛止痛原则进行治疗,予以相应的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1周、2周和4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护理后各项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内科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疼痛强度和疼痛影响,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对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对肺癌骨转移后疼痛患者疼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磷酸可待因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干预2周后,观察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生存质量(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疼痛、情绪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R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17.5%(7/4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分级和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无痛10例,轻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61例,重度疼痛39例,分别占总例数7.6%,15.4%,46.9%,3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无痛28例,轻度疼痛70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14例,分别占总例数21.5%,53.8%,13.8%,10.8%;无痛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8.37±2.19)分,(6.56±2.89)分;观察组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8.15±2.11)分,(4.58±1.24)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丽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59-16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NRS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即疼痛减轻.结论:对PHN患者应重视疼痛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积极实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式,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取本院心胸外科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术后疼痛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疼痛评分、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针对性疼痛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疼痛及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规范化疼痛控制管理制度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癌痛程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之间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43名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时间进行分组,2016年收治患者93例分为对照组,2017年收治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自2017年起在肿瘤科实施规范化疼痛控制管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痛程度,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科实施规范化疼痛控制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癌症癌痛患者81例,以上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癌症.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药物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癌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健康教育、放松护理干预、暗示护理干预、情绪疏泄护理干预、亲情参与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重度、中度和轻度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癌痛程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老年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控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采用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R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评估疼痛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KPS评分较高(P<0.01),PRQI评分较低(P<0.01),疼痛总缓解率较高(P<0.01)。结论中医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控制,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邵金星 《西部中医药》2016,(12):112-1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清免疫蛋白IgG、IgM以及IgA指标和T细胞亚群总数,同时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指标和CD3~+、CD4~+、CD8~+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可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药灌肠、运动护理等多种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其FBD、BUN、UA、Cr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与尿糖转阴转阴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中西医护理是针对糖尿病肾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轻型颅脑损伤应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采用单纯西医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区第一肿瘤病房2019年1月—2019年12月行乳腺癌切除术的7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14 d后,观察2组患者情绪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心理、认知功能、社会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可以继续拓展实施范围,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湿热敷中医护理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折术后淤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各组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前提下,联合中医护理措施--湿热敷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有效率、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82.50%,对照组则达到50.00%,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0.82±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82±0.82),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进行湿热敷中医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淤肿症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以有效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CSS评分、Barthel指数、KP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均降低,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第一肿瘤病房就诊的72例恶性肿瘤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艾灸护理、耳穴压籽法、中医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72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14 d)后,观察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总分、入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症状具有一定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有效性及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锻炼,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按摩。评价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情况、握力、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肢外展、前屈、后伸及屈肘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握力较干预1 d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明显(P<0.05);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促进其握力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