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EH)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的血压昼夜变异性,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以及与正常血压者的异同.方法12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平均血压各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和两组间的变异性参数--标准差s(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各时间段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结果高血压组平均血压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昼夜变化规律两组一致,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参数(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大于正常血压组.各时段的变异度指标--变异系数(24hSBPCV、24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其绝对值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两者血压变异性(BPV)变化规律,均为昼夜24h血压变异大于白天的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大于夜间血压变异.结论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大于正常血压者,而两者血压变异性的昼夜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伴 LVH 和不伴 LVH 组患者24 h ,日间,夜间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差异,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和多因素回归系数评价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 SD 的相关性。结果伴 LVH 患者的24 hSBP -SD、日间 SBP - SD 和夜间 SBP - SD 均高于不伴 LVH 患者(P ﹤0.05),24 hDBP - SD、日间 DBP - SD 和夜间 DBP - SD 间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 h SBP - SD 呈正相关(r =0.501,P ﹤0.05),与24 DBP - SD无相关性(r =0.141,P ﹥0.05);24 h SBP - SD、日间 SBP - SD、夜间 SBP - SD 值与 LVMI 独立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67,0.093,0.196。结论 LVH 形成过程中,SBP 变异性增加比 DBP 变异性更为重要,且以夜间 BPV 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郑建良 《河北医药》2011,33(20):3092-3094
目的比较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阿折地平片(8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12用,分别监测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对血压和BPV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阿折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均能有效地降低24h收压缩(SBP)、24h舒张压(DBP)、24hSBPV和24h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降低24hSBP和24hDBP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控制BPV方面,阿折地平片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P〈0.05)。结论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是理想的控制血压和BPV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阿折地平片在控制BPV方面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适用于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原发性高血压(EH)血脂指标水平与动态血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EH患者按照血脂水平分为2组,EH血脂异常患者为观察组(n=60),EH血脂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40),对2组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血压与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24h舒张压变化系数(24hDBPCV)、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收缩压变化系数(24hSBPCV)数值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者水平均与血压变化系数(BPV)呈现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BPV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血压异常具有明显相关性,EH并血脂异常患者TG、TC、LDL-C水平与血压异常呈现正相关;HDL-C水平与连续24h内血压异常呈明显负相关;血压水平与血脂指标水平很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联系,为降压调脂需要同时进行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特点及科素亚对其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 mg·d-1)24周,观察治疗前后BPV、baPWV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BPV(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baPWV明显增快。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 mg·d-1)24周治疗后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变异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减小(P〈0.01),baPWV明显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钾片能降低血压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同时还有改善患者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其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与腹膜透析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规律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8例,腹膜透析伴高血压者68例.对其行动态血压检测,观察指标两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及其下降率.结果 腹膜透析伴高血压组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组(P=0.009).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组24hSBP、24hDBP、nSBP、nDBP高于腹膜透析组伴高血压组(P<0.05).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腹膜透析伴高血压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比腹膜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比例较少,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昼夜节律不明显.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更应该注意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3年就诊的28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对照组为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分析两组患者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结果:两组对比分析,患者的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有动脉压差增大、血压变异系数降低等,可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晚18:00~19:00服用缬沙坦;对照组晨起6:00~7:00服用缬沙坦,连续治疗4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组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SBP和nDBP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后收缩压的谷峰(T/P)比值为(57.3±0.5)%,舒张压的T/P比值为(58.4±0.4)%;观察组服药后收缩压的T/P比值为(64.5±0.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68.2±0.5)%.2组患者治疗后谷峰比值均〉50%,均能24h有效降压,但观察组血压谷峰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故观察组治疗睡前服药可更加平稳地控制24h血压.结论 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缬沙坦不但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剂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每组50例。规范治疗4周,比较不同药物对清晨自测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自测SBP、自测DBP、24hSBP、24h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对血压晨峰的影响明显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24h平均血压及清晨自测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血压晨峰的改善情况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相似文献   

11.
陈晋莉  陈礼龙  吴权 《贵州医药》2023,(12):1875-1877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血压波动情况,并分析血压波动对再次卒中及脑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依据24 h收缩压标准差值(△24 hSBP)分为血压波动大组(|△24 hSBP|≥10 mmHg)与血压波动小组(|△24 hSBP|<10 mmHg),设计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采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统计两组再次卒中及脑出血转化情况,分析血压波动对再次卒中及脑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 经统计,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后血压波动高的共38例,占38.00%,血压波动低的患者共62例,占62.00%;两组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BMI、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TC、TG、HDL-C、LDL-C、BUN、UA、Scr、HbA1c、FPG、FT3、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波动大组的24h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血压变异性(BPV)、再次卒中及脑出血转化发生率高于血压波动小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新发房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测定肌钙蛋白Ⅰ浓度。所有入院患者在3 d内行普通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24例(17.6%)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年龄、血糖水平较肌钙蛋白Ⅰ正常组高。与肌钙蛋白Ⅰ正常组对比,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vs 11.6%,P=0.002)。结论肌钙蛋白Ⅰ升高可能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苏黄止咳胶囊对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肢囊对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80例老年感冒后咳嗽患者于应用苏黄止咳胶囊前、应用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 (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百分率(d-nMAP/dMAP)。结果用药后第3天和第7天动态血压24hSBP,24hDBP,dSBP, dDBP, nSBP,nDBP和d-nMAP/dMAP与用药前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可以安全用于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肺疾病的老年感冒后咳嗽患者。  相似文献   

14.
毕伟轩  张宇  王仲言  董琪  崔宏艳  王林  李新 《天津医药》2022,50(11):1196-1200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对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 纳入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24 h动态血压数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佩戴动态血压计当日的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季节血压值及血压波动情况,分别探讨气温和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男性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脉压指数(24 hPPI)均高于女性,男性的脑卒中病史比例高于女性。季节分组结果显示,24 hSBP表现为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冬季24 hSSD、24 h PPI高于其他季节。低温组中,H型高血压组24 hSSD较高,24 hSSD与Hcy呈正相关。春、夏、秋3个季节日平均气温与24 hSBP呈线性负相关。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24 hSBP降低0.641 mmHg。结论 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存在季节性波动,其中H型高血压病患者对寒冷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 (BPV) 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血压小卒中患者 200 例,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稳定组 (182 例) 和恶化组 (18 例), 比较 2 组患者 24 h 动态血压监测的 BPV, 24 h 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24 h CVSBP )、 24 h 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 (24 h CVDBP )、 白昼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dCVSBP )、 白昼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 (dCVDBP )、 夜间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nCVSBP )、 夜间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nCVDBP )。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 BPV 相关因素。结果 与稳定组比较, 恶化组 24 h CVSBP 为 17.75% (17.54%, 19.26%)vs 12.78% (10.67%, 14.39%)、 24 h CVDBP 为 25.48% (20.77%, 27.87%)vs 17.95%(14.88%, 21.46%)、 dCVSBP 为 18.61%(17.65%, 20.65%)vs 12.30%(10.10%, 14.75%)、 dCVDBP 为 25.65% (21.25%, 29.78%)vs 17.76% (14.89%, 22.19%) 均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1)。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24 h CVSBP、 dCVSBP 是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24 h BPV 和白昼 BPV 增加可能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在卒中急性期和二级预防中应关注 BPV。  相似文献   

16.
李杰  朱林德 《安徽医药》2018,39(8):960-965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和/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经降压药物治疗并行动态血压检测血压达标后(24 h动态血压<130/80 mmH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在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并辅助心理疏导;对照组在降压药物基础上单纯辅助心理疏导。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BPV)[包括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HAMA评分、HAMD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AMA评分HAMD评分与AASI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与AASI呈正相关(r=0.477,0.55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BPV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观察组BP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AS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观察组AAS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不仅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症状,还能降低BPV及AASI。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和鸢尾素(Irisin)水平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6例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63例H型高血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入组时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38例)、中症组(57例)和重症组(31例);根据治疗90 d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TN-C和Irisin水平,分析血清TNC和Irisin水平与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N-C和Irisin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TN-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C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而血清Irisin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TN-C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而血清Irisi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TN-C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79、0.603,P<0.05);血清Irisin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呈负相关(rs 分别为-0.526、-0.497,P<0.05)。TN-C和Irisin预测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84,临界值为81.68μg/L和92.39 μg/L时,敏感度分别为69.4%、63.6%;特异度分别为85.7%、89.8%。结论 血清TN-C和Irisin参与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梁姿国 《江西医药》2014,(10):1046-1047
目的:研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113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对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根据有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3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60例(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BPV),以血压读数标准差(SD)代表BPV值。比较两组颈动脉IMT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在观察组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其他检测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SSD、日间SSD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降低血管变异性对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合并冠心病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65例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分析血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患者醛固酮水平高于高血压组患者,而两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无明显差别,而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 SBP SD、24 h DBP SD、24 h SBP ARV和24 h DBP ARV均较合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与24 h SBP SD、24 h DBP SD、24 h SBP ARV和24 h DBP ARV正相关,与24 h SBP和24 h DBP无明显相关关系,而血管紧张素-Ⅰ和Ⅱ水平与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较高,而血管紧张素水平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无差别,且醛固酮水平与患者血压变异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阿折地平和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口服氨氯地平5 mg·d-1或阿折地平8 mg·d-1,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BPV和平滑指数(SI)。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33.6±10.6)mmHg和(89.9±8.2)mmHg,试验组为(124.7±10.8)mmHg和(85.3±9.3)mmH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动态血压监测,两组各时段SBP和DBP及相应时段的BP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24hSBP、日间SBP、清晨SBP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各时段BPV及SI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折地平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且血压波动较小,降压效果优于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