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病例简介 男,53岁,主诉:睾丸炎治疗后双下肢水肿,乏力、头晕,逐渐加重.体格检查:双下肢水肿明显,呈凹陷性,伴皮肤瘙痒,右下腹部可扪及强烈搏动,听诊器闻及震颤明显.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见图1A,腹部血管超声见图1D.右髂静脉频谱多普勒见图1E.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2岁。主诉左下肢截肢术后残端肿胀,伴溃疡7个月余。2009年1月16日因左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左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出血不止和感染、左股静脉血栓形成行左下肢截肢术。体格检查:贫血貌。会阴部、左下肢残端、左侧腹部腰背部明显橡皮样肿胀,皮温较对侧高,残肢伤口2处溃疡面有脓性分泌物,可见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1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分别采用局部溶栓PTA,内支架植入。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为93.33%,局部溶栓成功率为66.67%,PTA后内支架植入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介入疗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4月-2004年8月,为13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联合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和导丝机械性开通的方法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5枚Wallstent支架,采用多普勒超声或DSA随访。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植入支架。经8个月~5年(平均26.2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23d支架内急性血栓闭塞,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再次成功开通;1例于术后19个月临床症状加重,造影证实支架处髂总和髂外动脉闭塞并同侧股浅动脉闭塞,于外科行血管旁路术,其余病例于随访期内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接触性溶栓结合导丝机械性开通法开通闭塞血管成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创伤小,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等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内膜下成形术及多种新器材的问世,提高了髂股动脉长...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4例(15条肢体)所施行的18次截肢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72岁,术前并发症率为冠心病78.6%、高血压69.9%、糖尿病78.6%、血管重建术史43.4%。其中膝上截肢6次,膝下截肢7次,半足截肢1次,截趾术4次。术后并发心梗2例,残端坏死3例,创面感染1例,总并发症率33%。死亡2例。提示下肢截肢手术虽操作并不复杂,但临床上需行截肢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高龄,且多合并症,常伴有肢体坏疽和脓毒症,手术耐受力极差; 术前应积极治疗并存病,准确判断截肢平面,术后注意心、脑功能维护,以及适当的心理指导是减少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43岁。左下肢肿胀3月余入院。体检:左下肢肿胀明显,触之皮温较左侧略高,髌骨上10cm处左侧大腿较对侧周径增粗4cm,膝下5cm处增粗约2cm,左足背动脉搏动尚可。下肢静脉超声(外院):示左下肢髂静脉血栓形成。左侧髂股静脉造影:(正位片)于髂外静脉远端、与股静脉交界处管腔内可见一直径2cm左右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对比剂可从侧旁通过,呈杯口样改变,示静脉腔内肿物(图1),侧位片示髂股静脉腔呈鸟嘴样充盈缺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由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因素引起的骨骼肌损伤,细胞膜破坏导致肌肉细胞坏死,大量的肌红蛋白、酶和电解质等释放入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肌强直或疼痛、肢体肿胀、肌无力、尿色异常,并出现血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增高和肌球蛋白尿[2].重症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技术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复杂病变的影像特征进行个体化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下肢动脉ASO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和随访资料.68例为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ⅡC或D级病变,10例为影像特征较复杂的TASCⅡB级病变;共103处病变.临床表现Fontaine stageⅢ、Ⅳ型和较重的Ⅱ型.在具有较好的流出道血管及适用的穿刺入路基本条件下,将长段闭塞、平齐闭塞、多发闭塞、腘动脉闭塞、膝以下动脉闭塞以及主髂动脉闭塞等复杂病变均视为适应证,针对病变影像特点灵活选择穿刺入路,应用内膜下再通技术顺行开通或双向开通闭塞段.对术后踝臂指数(ABI)行t检验.结果 73例患者再通治疗获技术成功,未发生重要并发症.再通后肢体缺血症状立即减轻,平均ABI由术前0.45±0.07增加至0.76±0.11(t=- 19.78,P< 0.01).5例再通失败者未导致症状恶化.47例随访6~12个月,22例未见肢体缺血症状复发.结论 根据影像特征指导选择介入治疗方法能避免TASC分型指导适应证选择的局限性,使更多ASO病变通过非手术方法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with steel coil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sepsis. The bleeding and sepsis was caused by a very large arteriovenous fistula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vessels. This iatrogenic lesion developed and became symptomatic just 5 weeks after an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embolization, the patient made a speedy recovery from the sepsis and no recurrent bleeding was noted.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所有患者按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分型及手术血管部位进行病例分组,观察介入治疗术前、后踝肱指数变化;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累积畅通率.结果:56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8.2%(55/56),临床成功率为94.6%,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7%,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01).肢体术后初次累积通畅率为56%±12%,分组比较提示不同治疗部位及TASC分型对术后初次通畅率有影响.结论:下肢ASO的PTA技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及肢体保全率;不同治疗部位及TASC分型对术后累积通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病历资料患者男,45岁。患者自述10年前车祸致下颌部外伤,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以颈椎病进行治疗2年余,症状未缓解。入院体检:仅发现左上肢较右上肢细肌肉相对萎缩,左臂肌张力减低。心肺腹等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轴位T2抑脂像示:椎管内迂曲蚓团状流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髂、股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4月,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髂、股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17例17条患肢.结果 13支髂、股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成功行PTA及支架置入术,手术开通率76.5%(13/17),4条患肢行内科保守治疗.术后踝肱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介入腔内治疗。 方法收集37例LEASO患者,共进行40次手术,处理病变血管56支,其中狭窄病变39处(39/56,69.64%),闭塞病变17处(17/56,30.36%),其中髂动脉病变19处(19/56,33.93%),股动脉病变30处(30/56,53.57%),胫动脉病变7处(7/56,12.50%)。 结果支架植入6处,球囊成形(PTA)9处,PTA+支架植入38处,手术成功率为94.64%(53/56),术后30天内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35±0.05,术后明显升高(0.73±0.14,P<0.01)。 结论介入腔内治疗LEASO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诊断价值和MSCTA定量测量血管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8例临床确诊或拟诊为LEASO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0例患者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由GE AW 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结果:MSCTA影像判断LEASO患者病变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符合率为87.8%。其中判断血管正常(1级)的符合率为91.0%,判断血管狭窄≥70%(4级、5级)的符合率为89.8%。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评估LEASO患者病变动脉狭窄≥70%有较高的准确性,对LEASO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持续呕血、黑便3d”入院.经内科药物及内镜止血治疗无效.患者24 d前曾行“剖宫产术”,否认肝炎及肝硬化病史.体格检查:贫血面容,四肢湿冷,血压80/50 mmHg,心率135次/min;腹稍膨隆,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无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红细胞2.7× 1012/L、血红蛋白82.0 g/L、红细胞压积0.24、白细胞20.4× 109/L、血小板117× 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