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开心散(KXS)粉碎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粉末粒径进行考察,比较由不同粉碎方式处理后KXS中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PDA)定量分析5种非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果]在现代机器粉碎过程中所测温度最高(55℃),粉末粒径最小(973.74 nm),传统碾碎较传统捣碎制得的散剂粒径更小,两种方式在温度方面差异不大;HPLC-PDA研究结果表明:5种非挥发性成分中,传统碾碎制得的KXS含量最高,现代机器粉碎制得的KXS含量最低;HS-SPME/GC-MS技术从KXS中共鉴定出56种共有化合物,其中传统捣碎占比93.19%,传统碾碎占比94.16%,现代机器粉碎占比94.04%,可分为8类,其中醚类占比最高(80.38%),萜类种类最多(36种)。[结论] KXS经不同粉碎方式制得后,在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传统碾碎制备的KXS可较大程度保留其成分。两种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实用可靠,为KXS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齐馨馨 《医学综述》2011,17(18):2809-2811
阿尔茨海默病(AD)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老年人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受到国内外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但疗效一直很不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三七皂苷Rg1在AD治疗方面有一定疗效。三七皂苷Rg1是三七总皂苷的主要单体成分之一,三七皂苷中Rg1常作为指标成分参与一些新药的研制开发。三七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均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以短期和长期记忆丧失、决策能力受损、健忘和认知障碍为特征的与年龄高度相关且呈进行性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和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行为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而肠道菌群多样性失衡可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干预AD发病与进展的新靶点。本文从肠道菌群的定义及其作用、肠道菌群与AD的关系、通过不同治疗方法调节肠道菌群干预AD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sigma-1受体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发现其具有介导细胞分化,神经元保护,促神经再生和延缓记忆减退等作用。本文基于一系列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及临床前研究,分析了sigma-1受体的特点及生物学效应,介绍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方面的现状。Aβ对σ-1受体表达调节这一新视点,将成为研究AD发病机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到目前为止,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改善性药物,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来根治。近年来,膳食多酚因其多效性的生物学活性,尤其是其抗氧化性能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 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在对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活性,迄今为止已开展了在AD中潜在作用的广泛研究。本文从通过调控beta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机制方面整理了其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一步彰显了EGCG的药理学特征及其在AD防治中的意义,以期对后续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及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AD病因复杂,发病环节较多,迄今为止西药治疗AD效果较差,且易出现耐药及副作用.而中药在缓解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是中药多靶点作用特征,治疗AD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中药有效成分治疗AD的研究进展较快,且这种研究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目前中药有效成分治疗AD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徐弘扬 《重庆医学》2018,(18):2477-2479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发病隐匿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年龄的增长带来其发病率的显著升高.AD患者主要表现为全面性痴呆,主要包括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目前临床中治疗药物主要以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改善认知能力药物为主,并无有效治疗办法,因此探寻一种新型药物延缓乃至预防AD十分必要.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等多种效应均提示该药在AD的疾病病程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针对他汀类药物在延缓和预防AD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元或髓鞘减少所致的神经系统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表现为选择性神经元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Pick、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小脑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目前,研究最多的有AD、PD、HD和ALS,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迫切解决的问题,加强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探讨和发现治疗手段对医学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就中医药对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病机和治疗做出简要阐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医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中草药中可得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成分。酚酮类、生物碱类和多糖类均对AD有一定程度的药理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活力较强,且成分较多,包括银杏黄酮类成分、大豆异黄酮?甘草苷?黄芩茎叶总黄酮和芹菜素。现综述近5年来对AD具有药理作用的酚酮类、生物碱类和多糖类等中草药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严重,阿尔兹海默病(AD)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然而,目前尚无药物能够治愈AD,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延缓该疾病的发展。在众多的AD辅助诊断工具中,神经影像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对基于神经影像的AD智能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从基于单模态影像的智能AD诊断和多模态融合的智能AD诊断两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利于为AD的诊断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伤寒杂病论》方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运用规律、特点和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为主,辅以天津中医药大学过期期刊库手工检索,设置《伤寒杂病论》方方剂名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获取各方治疗的病症(证)谱,并根据ICD-10文件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规范病症(证)谱。通过对病症(证)谱的提取,采用Excel2010建立《美尼尔氏综合征个案信息采集表》《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结果]《伤寒杂病论》方治在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泽泻汤有频次众多的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支持,且其中的中高级质量证据较多。在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个案研究方剂谱中,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泽泻汤、小柴胡汤等应用频次较多,且医案证据质量偏高。[结论]优势高频方可分为如下两类:1)以治痰饮标实为主的泽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2)以治脾胃虚弱兼木火内郁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对五苓散的加减运用,探讨其对张仲景五苓散的发挥。吴鞠通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汲取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方药精华及其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临床感悟,注重五苓散用于治疗湿停下焦的组方特点,将其化裁后用于转筋、神志异常等病,使其不仅适用于下焦病证,是对其治疗病位的扩展,将其用于湿温下利、寒湿腹胀等病,使其适用于各种水饮病证,扩大了其疾病治疗范围,是对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理论思想适用范围的进一步延伸,为后人加减运用经方提供思路,使之更贴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记忆、注意等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改变[1],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AD发病率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运转造成了严重负担[2]。目前AD尚无治愈方法,公认的治疗方法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的应用,但这些药物均局限于缓解症状[3]。  相似文献   

14.
开心散由远志、人参、茯苓、石菖蒲四味药组成,具有治疗抑郁症、老年痴呆的功效。开心散及其组成药材的质量控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指纹/特征图谱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药材及复方的质量控制。从药材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不同药用部位等方面对远志、人参、茯苓、石菖蒲的指纹/特征图谱进行总结归纳,并进一步对开心散指纹/特征图谱进行综述,为开心散及其组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参考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精神行为异常是AD的典型症状。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执行能力和注意力下降;神经精神行为症状主要包括抑郁、欣快、淡漠等。以上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AD是无法治愈的,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缓患者病程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照料者和社会的负担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AD的认知评估主要通过神经心理量表测试,但该方法有许多弊端。本文重点介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认知评估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家庭或临床环境提供更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脑-肠轴”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A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AD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此为着眼点,阐述以粪便为标本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检查作为AD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Associated with the aging of our world population is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which not only poses a significant health issue but also presents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Although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existing hypotheses,the disease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fully elucidated.Given the complexity of Alzheimer’s diseas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ppears to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hrough 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 approach at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and holistic adjustment of the body at organ system levels.Recently,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how Chinese medicine could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乌头止痛功效与其峻烈药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乌头的不同配伍在痛证治疗方面的应用,为临床灵活运用乌头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医籍,搜集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相关用药经验,从痛证的不同病因病机探讨乌头的配伍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一般规律。[结果]在风、寒、湿、瘀等以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为主要病机的痛证中,多取用乌头辛热发散之药性祛除病因,同时消除湿浊、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来达到止痛目的;热痛虽为邪实疼痛,但其病机与乌头大辛大热之性不相适宜,治疗应配伍石膏、知母、白芍等与之药性相反的药物,起到"去性存用"的效果;虚痛的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保留或增强乌头的止痛作用",减毒增效"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在外伤、麻醉、癌痛等各类杂痛中,重视对乌头药理活性成分及其抗炎镇痛效应的现代研究,并结合历代医家方药,侧重于发挥乌头"对症治疗"的作用。[结论]乌头为止痛之要药,通过准确辨证,合理配伍,各类痛证均可大胆用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 左旋多巴和12.5 mg/kg苄丝肼)制备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并取纹状体,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LID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AIM评分呈增加趋势(P<0.05),旋转启动时间呈缩短趋势(P>0.05),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P<0.01),剂峰旋转圈数呈减少趋势(P>0.05),复方地黄方可改善上述变化.LID大鼠大麻素CB1受体表达增加,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呈现减少趋势(P<0.01),而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 LID模型大鼠大麻素CB1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阴虚动风证的严重程度,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激活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的释放和诱导细胞发生级联反应来减弱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减轻L-dopa的兴奋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期,早期诊断SCD对AD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在SCD的各种诊断方法中,生化诊断手段是一种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创伤小的诊断方式。将生化诊断方法与神经心理评估方式相结合,在SCD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前景。本文就SCD的脑脊液、血浆、尿液等生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