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敏 《吉林中医药》2013,33(3):312-314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脑卒中门所列32个医案,试图从中探求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的病因病机特点、治法及用药规律,叶氏通过对前贤理论的继承创新,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为后人治疗脑卒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理论法则及组方.经总结和归纳后认为: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阳化内风.以涵养肝肾,补虚养阴为治疗大法,同时又重视调五脏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在用药规律上完全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厚味滋阴,甘味熄风,但也并未一概的排斥温热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治胃脘痛之经验。辨证当首辨虚实,再辨寒热、辨气血、辨燥湿、辨病邪,再根据证型立法选方。通过对本书的研读,笔者对叶氏治疗胃脘痛之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举例分析典型医案,以求充分展示叶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临证指南医案·痹》是叶天士医案中较能反映其辨证思想和特色的一篇。叶天士博采众长,汲前人之经验,立自己之新论,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外因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内因多责之脾虚,痹证论治多以“通”字立法,以虚实辨证为纲,经络辨证为辅,不忘顾护脾胃,首培中宫,同时注重因时、因地、因人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手段及服药方法。用药多以针药并用且剂型多样。其辨证思想于后学启迪甚多,值得中医风湿工作者进一步挖掘而推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等方面系统探析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肺痹”的经验特色。叶氏明确提出外六淫皆可致肺痹,同时对内因致病加以充实,突出肺气痹阻的核心病机,重视痰湿水饮的续发病理。在肺痹临床症象上,有了更为丰富的扩展。在治则治法上,重视审势治病的轻重缓急、内外合因的表里同治、立微辛微苦宣通兼降之法,且注意肺与其他脏器关系,如肺与胃肠、肺与肝、肺与膀胱等。在肺痹辨治的方药上,善用苇茎汤合泻肺剂、木防己汤加减、三仁汤加减等,主用辛香宣通之药,配用清润苦降,佐以渗利水湿药,并根据兼邪佐用它药。通过挖掘其学术理论和辨证方药亮点,以期为现代中医肺病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颖  赵家有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24-1025
阳气亏虚、阴邪阻滞是胸痹的基本病机。以该病机为指导辨治胸痹是常规经典治疗思路。温病学家以擅治温病闻名,考虑胸痹阳气亏虚、阴邪阻滞的病机,温病学家似于胸痹并无特色。然而《临证指南医案》亦收录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医案,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4则胸痹医案,以治法为切入点和整理主线,解析叶氏治疗胸痹医案,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治法总结为法仲景,辛滑温通;宣肺卫,苦辛开郁;运中焦,调和升降及通血络,蠲痹止痛等四法。同时,叶天士注意到了胸痹病机演变中有热证,痹久具有向肺痈肺痿转化之机,此时用药多辛苦润,该病机演变尚需深入研究及阐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妇人癥瘕的用药规律及其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癥瘕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19.0、SPSS Modeler 15.0软件对医案中的药物频数分析、药性药味、归经特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茯苓、当归、香附的频数最高;补虚药的频数最高;药物性味多以辛温为主;归肝脾经的药物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包含2种药物的药组有8组:川楝子、延胡索;当归、白芍;当归、肉桂;茯苓、地黄;小茴香、青葱管;当归、桃仁;川楝子、青皮;当归、地黄。包含3种药物的药组有3组:茯苓、小茴香、当归;地黄、茯苓、当归;当归、青葱管、小茴香。聚类分析最终形成4个聚类,分别具有温经通脉、散瘀止痛;活血清热、调经止痛;健脾利水、养血调经;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关联网络分析得出的核心药物为白术、川楝子、当归、人参、桃仁、地黄、香附、延胡索、甘草、茯苓、陈皮、青葱管。结论:叶天士治疗癥瘕时,根据病情特点,最常用茯苓、当归和香附,最注重温经散结之法,并配以养血活血、疏肝解郁、温中健脾等治法。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消渴病,善于病证结合,拓宽《内经》以来治疗思路,丰富其病因病机,提出阴亏阳亢,津涸热淫为消渴主要病机。认为脾瘅迁延不愈,可转为消渴,使消渴的辨治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肺系病相关医案,总结叶天士治疗肺系病治法特色,归为守病机,以肺为枢,宣、清、养三法择机而施;法阴阳,以平为期,善养阴不离益阳;治喘证,分虚实两端,肺实肾虚为喘证之纲;融三焦,中满分消,水道通畅祛邪有路.对后世医家治疗肺系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对呕吐病的认识、治疗、用药等方面的特色,并为临床辨治呕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研读《临证指南医案》呕吐篇,并结合《临证指南医案》其它篇章中叶天士的相关论述和当代医家的论述,总结了叶天士辨治呕吐的特色。叶氏认为肝木在呕吐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并提出冲脉致吐的观点,临床治疗上,善辨虚实,重视阳气,治疗方法包括暖肝通厥法、苦降辛通法、清上焦以解中焦法、平冲止吐法、通理胃阳法、开泄浊闭法、养阴熄风止吐法,遣方经时兼蓄,用药灵活擅加减,同时亦重视日常调护。  相似文献   

10.
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阐述了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叶天士本着继承创新又不泥古离宗的原则,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和"新病亦可入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对慢性疑难杂病等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后世医家学者在诊治疾病中新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医案中相关病例从病机、方药、症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及整理,从而总结出叶天士对于癥瘕积聚的治疗经验如下:(1)审症切脉,确定脏腑。通过对症状及脉诊的细微分析,达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依法治之;(2)视病新久,治从经络。叶天士不仅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更是依照内经所载的经络循行及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来指导从经络辨证,用药也多加入相应的引经药;(3)顾护胃气,虽实攻缓。叶天士提出上下交病,治取中焦的思想,其重视胃阴胃阳,用药多加配伍以免损伤脾胃,改变剂型等多个方面来防治损伤胃气;(4)贯通诸法,丸膏兼施。叶天士能够依据患者体质及疾病病机灵活用药,以最适宜之剂型用于患者,如用膏丹丸散,或者以药汁入药;(5)顺天察运,依时设防。叶天士按照四时阴阳的变化及人与大自然的天人相应的关系,从而在用药时也多多留意。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眩晕》中通过辨病因之风火痰热、病性之虚实寒热、病位之五脏上下及传变预后来对眩晕进行辨证,治法根据辨证之结果分别采用平抑肝阳、熄风定眩,健中治痰、培土荣木,温肾填精、滋水涵木,养心益营、清泄络热,对后世眩晕的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证指南医案·疮疡篇》共载医案44则,记录了叶天士诊治疮疡疾病的学术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方面:新发疮疡重视病因由外来者祛邪为主,从饮食而生者清阳明为主;血热久疮注重凉血养血,并以膏丸之剂缓图其功;疮疡变证注重气血状态,随证治之;颈项、乳房部位瘰疬、痰核则以少阳经络气血皆薄为基础,从肝胆气血痰火论治。  相似文献   

14.
郭耀晨 《新中医》2023,55(15):205-209
《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汗证的医案论述,卷三有汗门专篇,余各卷各门中多有散见,所涉病因病机广泛,通过整理叶氏典型医案,结合汗证的阴阳虚实辨证,着重从营卫、气血、阴阳、脏腑、外感、产后等角度分类辨析叶氏汗证相关医案。总结出叶氏在汗证治疗中善用经方,辨析阴阳,强调血汗同源,重视心肾、脾胃,以及温热暑湿致汗和产后汗出等方面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和五味。气味配伍理论在方剂配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媲美君臣佐使理论,简单易学且其疗效显著,受到历代医家的青睐。叶天士对药物气味配伍理论研究颇深,不仅继承前世医家对气味配伍的临床应用,而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治疗脾胃病时尤其注重气味配伍的应用。本文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有关辨治脾胃病医案,论述了叶天士运用酸、苦、甘、辛、芳香、淡味之间的气味配伍理论在治疗脾胃病中“随证变法”的应用,分为甘温益气、辛甘化阳、酸甘养阴以补脾胃之虚;辛开苦降、酸苦泄热以调脾胃之气机;芳香、淡味祛脾胃之湿;辛润、辛香、辛温以温胃通络等。叶天士将气味配伍与脏腑、病证相结合,灵活变通经方所寓之法并应用于脾胃病的临床证治中,如活用桂枝汤中辛甘理阳与辛甘理营之法、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麻杏薏苡汤中分消三焦湿热之法、旋覆花汤中辛润通络之法,为后世辨治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的7则医案,探讨叶天士从体质辨治外感病的特色。认为叶天士重视体质因素对于外感病发病的影响,在治疗时权衡外邪的强弱和体质本身的性质立法处方。  相似文献   

17.
18.
《临证指南医案·凡例》对于学习本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以凡例为指导,从"内伤致痹""因痹致痿"和"宣通治痹"三个方面解析《临证指南医案·痹》的特色,并附应用案例以说明。通过解析医案,分析了饮食失节致痹、烦劳太过致痹和营虚或血虚络涩等内伤致痹医案,从而强调内伤在痹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理论,凝练提出"因痹致痿"病机,并提出通痹治痿法,以上述认识为指导,解析《临证指南医案·痹》记载的痹痿同治医案,将医案体现的治法总结为温养通补和清热通补两法,将本篇提出治疗痹的宣通法细分为温阳利湿、清热利湿和甘寒和阳三法。  相似文献   

19.
卓鹏伟  吴鸿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71-1171,1204
本文从《临证指南医案》所载癥瘕病案入手,总结出叶天士对癥瘕病的认识及辨论治规律:癥瘕属气聚,为血结,是从无形至有形的发展过程,病属肝胃奇经;首次提出癥瘕属"络病",并创络病治法;治宗仲景、丹溪诸家,主张以缓攻为主,随证施治,并提出癥瘕"急攻成胀"的戒律。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汇集了有关诊治咳嗽的医案142例,归纳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燥津伤、肝火灼肺、脾虚肺弱和肺肾虚衰6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叶天士治疗咳嗽,并非见咳治咳,而是善于掌握病因病机。邪在表者予轻剂宣解,邪在里者或不治肺而治脾肾,注重顾护胃气和津液。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辨治咳嗽精深的学术见解与博通丰富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