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共302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为调查对象,男210例,女92例,年龄(51.52±7.97)岁。按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研究组(EVB,118例)和对照组(GOV非出血组,184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PP)、是否有肝性脑病、是否有肝肾综合征和Child-Pugh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脾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厚度、有无腹水、有无红色征、有无门静脉血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OR=5.606,95%CI 1.615~20.65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337,95%CI 1.057~15.079)、门静脉主干内径(OR=1.703,95%CI 1.008~4.340)、脾厚度(OR=1.564,95%CI 1.022~3.563)、PT(OR=1.043,95%CI 1.004~1.082)是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LT(OR=0.737,95%CI 0.291~0.833)、ALB(OR=0.663,95%CI 0.172~0.878)是EVB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脾厚度、PT是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提高PLT、ALB水平可减少E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性。方法 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符合条件的9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和无DPN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D-D与DPN相关性。结果 无DPN组男367例,女253例,年龄(53.49±12.40)岁;DPN组男194例,女123例,年龄(58.02±10.88)岁。与无DPN组相比,DPN组更高龄(P=0.001),病程更长(P<0.001),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12)、肌酐(Cr)(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24)、D-二聚体(D-D)(P<0.001),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血压(P=0.013)。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发现:DPN与年龄[比值比(OR):1.021,95%置信区间(CI):1.006~1.035,P=0.004]、DM病程(OR:1.029,95%CI:1.006~1.053,P=0.013)、HbA1c(OR:1.155,95%CI:1.063~1.256,P=0.001)、Cr(OR:1.009,95%CI:1.001~1.016,P=0.025)、LDL-C(OR:1.221,95%CI:1.049~1.422,P=0.010)、D-D(OR:1.001,95%CI:1.000~1.002,P=0.004)有关。结论 D-D可能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白蛋白-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ALB-dNLR)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确诊ACS并行PCI的患者共1 74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复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炎性指标预测MACE的最佳界值。分析ALB和dNLR与各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 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53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 141 d,其中MACE组60例,Non-MACE组1 479例。MACE组中性粒细胞计数、d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酐水平均较Non-MACE组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ALB水平较Non-MACE组下降。ALB、dNLR、ALB-dNLR、NLR、PLR、MLR、SI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0.600、0.645、0.619、0.576、0.587、0.611(均P<0.05)。dNLR与NLR、PLR、MLR、SII均呈正相关(均P<0.05)。ALB≤40.72 g/L、dNLR≥2.30和ALB-dNLR评分升高均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LB-dNLR评分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预后评估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中男51例、女41例,胎龄<37周25例、≥37周67例。根据头颅CT/MRI检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脑室管膜炎等),将患儿分为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组(22例)和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70例)。收集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日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热、热峰≥39 ℃、拒奶、嗜睡、黄疸、气促、反应差、前囟隆起、抽搐/惊厥、烦躁等体征,并检测其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降钙素原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脑脊液糖浓度。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患儿胎龄低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前囟隆起、抽搐/惊厥、烦躁体征及血培养结果阳性、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比例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脑脊液糖浓度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4.166,95%CI:1.769~9.811)、抽搐/惊厥(OR=2.815,95%CI:1.443~5.492)、烦躁(OR=2.186,95%CI:1.350~3.540)、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过高(OR=3.348,95%CI:1.755~6.375)、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过高(OR=3.487,95%CI:1.833~6.632)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胎龄较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浓度过高,合并抽搐/惊厥、烦躁体征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检验当P≥0.1且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和/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 728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303例,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1.26%。meta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3.73,95%CI 2.04~6.82,P<0.000 01)、年龄<12岁(OR=4.71,95%CI 3.41~6.50,P<0.000 01)、吸烟史(OR=4.06,95%CI 3.08~5.35,P<0.000 01)、缺血时间>10 h(OR=3.04,95%CI 1.52~6.07,P=0.002)、伤因(挤压撕脱伤)(OR=4.09,95%CI 2.89~5.78,P<0.000 01)、离断平面(末节离断)(OR=4.10,95%CI 3.03~5.54,P<0.000 01)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女性、低龄、有吸烟史、缺血时间长、挤压撕脱伤、末节离断等再植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杨冠兰  郑丹  杨冠佼  刘艳 《天津医药》2022,50(11):1182-1185
目的 分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GDM患者238例,患者均于产后12周进行门诊复查,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FRP5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238例GDM患者产后12周时糖代谢正常组192例,糖代谢异常组46例。糖代谢异常组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血清SFRP5水平低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为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OR=1.844,95%CI:1.099~3.094),而血清SFRP5水平升高则为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OR=0.794,95%CI:0.645~0.977)。经ROC分析显示,孕前BMI及血清SFRP5预测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95%CI:0.656~0.799)、0.715(95%CI:0.625~0.806),而两者联合使用后预测价值可得到进一步提升,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39~0.878)。结论 血清SFRP5水平与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情况密切相关,其与孕前BMI联合应用对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树杰  张瑞清  郑宪玲  张凯 《天津医药》2022,50(11):1192-1195
目的 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给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DI)治疗,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后改为基础胰岛素加口服药治疗(BOT方案),如2周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均达标则归入成功组;如未达标则归入未成功组,并转为MDI方案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等基线资料以及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基础胰岛素用量、餐时胰岛素用量及胰岛素总量。分析BOT方案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未成功组相比,成功组糖尿病病程较短[6.50(1.00,10.00)年 vs. 10.00(3.25,15.00)年,P<0.01],BMI、FC-P、2 hC-P、转换方案前基础胰岛素量高于未成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BOT方案可能不成功(OR=0.930,95%CI:0.876~0.987,P=0.017),而高水平BMI(OR=1.145,95%CI:1.003~1.308,P=0.045)、2 hC-P(OR=2.866,95%CI:1.938~4.239,P<0.001)、基础胰岛素用量(OR=1.254,95%CI:1.119~1.406,P<0.001)有助于BOT方案的成功。结论 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否转换为基础胰岛素加口服药,主要受病程、BMI、2 hC-P、基础胰岛素用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9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2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测定血清HbA1c、FIB水平,分析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指标差异,分析指标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及指标单独或联合诊断以评估病情的价值。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PSV、EDV、IMT颈动脉超声参数及血清HbA1c、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较高水平的EDV、IMT、HbA1c、FIB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EDV、IMT、HbA1c、FIB单独及4项联合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70(0.683~0.857)、0.852(0.788~0.917)、0.799(0.717~0.880)、0.829(0.762~0.896)、0.970(0.947~0.992);中度、重度脑梗死患者IMT、FIB高于轻度组,重度组HbA1c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而FIB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SV、IMT、HbA1c、FIB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较高水平的IMT、FIB是中重度脑梗死的危险因素;IMT、FIB单独及2项联合诊断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AUC及95%CI分别为0.840(0.758~0.923)、0.784(0.687~0.880)、0.882(0.809~0.954)。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可有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及血清HbA1c、FIB水平的变化,EDV、IMT、HbA1c、FIB与脑梗死发生有关,IMT、FIB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门诊体检成人晕针与血糖、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连续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门诊体检成人6 4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421例,女3 017例,年龄(43.61±11.52)岁。根据是否晕针分为晕针组与未晕针组;调查年龄、性别、BMI;根据体检成人的BMI,分为低体质量、体质量正常、肥胖前期、肥胖类别;抽血前均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分为低血压、血压正常及高血压类别;抽血后根据血糖化验结果分为低血糖、血糖正常、血糖受损及高血糖类别。对晕针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门诊体检成人血糖、血压及BMI与晕针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BMI、空腹血糖(FBG)及血压因子下晕针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晕针与血糖(r=-0.246)、血压(r=-0.260)有弱负相关性,与BMI有弱的正相关性(r=0.184),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前期(OR=1.343,95%CI 1.089~1.656)、肥胖(OR=1.730,95%CI 1.107~2.703)、低血糖(OR=2.232,95%CI 1.268~3.960)、低血压(OR=1.520,95%CI 1.084~2.131)是晕针的危险性因子,均P<0.05。结论 低血糖、低血压、肥胖前期、肥胖与门诊体检成人晕针密切相关,需加强该类特征体检成人晕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循证药学方法系统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的疗效。方法 纳入国内外有关UDCA治疗PSC的试验,根据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满足条件的高质量文献,采用Q检验及I2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Stata 13.0进行分析。检索文献截止时间限定至2019年5月30日。结果 纳入5篇文献,共364例患者。与安慰剂组相比,UDCA组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得到明显改善(SMD=-0.43,95%CI -0.65~-0.22,P<0.001;SMD=-0.90,95%CI -1.24~-0.56,P<0.001;SMD=-0.01,95%CI -0.28~0.27,P<0.001;SMD=0.00,95%CI -0.20~0.21,P<0.001;SMD=-0.31,95%CI -0.52~-0.10,P=0.001)。在免疫球蛋白(Ig)方面,UDCA能显著改善IgA(SMD=-0.02,95%CI -0.28~0.25,P=0.013),但对IgG(SMD=-0.17,95%CI -0.44~0.09,P=0.399)和IgM(SMD=0.16,95%CI -0.11~0.42,P=0.715)无明显影响。结论 UDCA可显著改善PSC患者肝功能指标,但对免疫学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高比(WHtR)与超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620例超重T2DM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单纯超重T2DM组和超重T2DM合并DR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  相似文献   

12.
张宇  刘梁生  马文娟  韩敏  朱鹰  路红 《天津医药》2022,50(8):853-858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征象对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98例术前诊断为Ⅰ~Ⅱ期乳腺癌,且乳腺超声检查显示为肿块型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比较此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超声征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Lum...  相似文献   

13.
田志霞  李恒  韦丽  于雪芳  贾俊亚  闫铁昆  李栋 《天津医药》2022,50(12):1292-129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MN)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确诊PMN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血糖水平分为PMN合并T2DM组和PMN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的累积完全缓解率和累积肾功能恶化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PMN合并T2DM组未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246例纳入研究中,PMN合并T2DM组(61例)的血糖、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PMN组(185例)升高(均P<0.05),24 h尿蛋白定量较PMN组降低(P<0.05)。病理资料显示,PMN合并T2DM组的Ⅲ+Ⅳ期比例较高(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PMN合并T2DM组累积完全缓解率较低(Log-rank χ2=4.391,P<0.05);肾功能恶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899,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T2DM(HR=1.792,95%CI:1.166~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网状蛋白1C(RTN-1C)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54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表达>30%情况、肿瘤直径。抽取TNBC患者化疗前(T0)、化疗7 d(T1)、化疗14 d(T2)和化疗21 d(T3)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TN-1C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n=47)和未完全缓解组(n=107)。在T1和T3完全缓解组的RTN-1C均低于未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132例,依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91例)。另根据患者血清FGF-2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FGF-23高表达组和FGF-23低表达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3的水平。结果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持续性AF比例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升高(P<0.05);持续性AF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过高均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FGF-23、LAD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95%CI:0.681~0.859)、0.743(95%CI:0.651~0.836)、0.828(95%CI:0.752~0.904)。FGF-23高表达组(FGF-23≥224.42μg/L,56例)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GF-2...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中国人群中血清胸苷激酶1(TK1)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有关中国人群中血清TK1在原发性肝癌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 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通过Stata 17.0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TK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SE)=0.73(95%CI 0.67~0.78, P<0.05)、特异度(SP)=0.89(95%CI 0.85~0.92, P<0.05)、阳性似然比(PLR)=6.47(95%CI 4.76~8.80, P<0.05)、阴性似然比(NLR)=0.31(95%CI 0.25~0.37, P<0.05)、诊断比值比(DOR)=21.22(95%CI 13.42~33.55, P<0.0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SROC-AUC)=0.88(95%CI 0.85~0.91, P<0.05)。TK1、甲胎蛋白(AFP)、Dickkopf-1(DKK1)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SE=0.88(9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