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医经典理论是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更新的结果,外感热病辨治体系的发展变化史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经典的本质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仝小林院士活用中医经典理论,融汇寒温两派,分别从寒疫、肺毒疫、寒湿疫的角度抗击了流行性出血热、SARS、新型冠状...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在京成立,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仝小林教授被推选为主任委员。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同期举行,与会专家以临床运用经方的体会阐述方药量效关系,取得热烈反响。在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在京成立,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仝小林教授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4.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量"是影响方药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仝小林教授强调中药临床合理用量,急危重症时当以重剂治之。半夏为祛痰要药,临床应用甚广。仝师效法仲景,善用半夏,辨清病性病势,当痰浊深重或失眠时,往往大剂量应用,临床取效迅速明显,但需注意中病即减,另外配合生姜同煎,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步阐释,并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及方药剂量理论基本框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由于中医方药本身的复杂性,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和谜团,亟待学者们深入研究,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6.
"态靶辨证"是由仝小林教授首次提出的中医临床辨治方略,其特点在于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调态疗法与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仝小林院士运用态靶结合的思路从2型糖尿病各个阶段的发病特点中归纳出郁、热、虚、损四个核心状态,并探索出针对这四态中不同病机的调态"靶方"及具有改善症状、降低血糖作用的"靶药",二者配合使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该文介绍了仝小林院士在2型糖尿病各阶段的用药策略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清代医家王清任曾言: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药物剂量的掌握自古就是医家不传之秘,如何藉此为突破,进一步提高中医整体疗效?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负责人,仝小林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历经潜心钻研,撷取多年心得结为《重剂起沉疴》[1]一书,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付梓刊行。全书共约45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名为经方本源剂量的发现,专述中药大剂量应用理论本源及沿革;中篇名为大剂量临床实践,主要为著者临证心得;下篇名为古今经验集萃,为古代医家医论医话精粹。全书理论与临床水乳交融,行文夹叙夹议,立论高屋建瓴,读之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8.
仝小林院士提出糖尿病胃轻瘫属于“虚态”“损态”,可分为暴吐病和痞满病,临床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而治之。该文从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认识、暴吐病和痞满病的分型辨治等方面介绍仝小林院士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学术思想,总结该病的中医综合治疗策略,包括针刺、穴位注射及灌肠方案等,并分享经典病案1则。  相似文献   

9.
方药用量是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和获得疗效的基础.恰当的用药剂量是保障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剂量最惮轻重,是中医所谓"不传之秘".剂量轻则效果不达,所谓"药不眩瞑,其疾不瘳",量重则药过病所,"有病病当之,无病身当之".可见药物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重要性.理想的药物用量,应是能够获得最大疗效而不良反应又最小的量.阐明中药量效关系,寻找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明确最大量和最小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我校77级校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长春中医药大学77级中医系校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素之一。青霉素的毒性虽极低,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近年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发挥其优势,达到安全用药之目的,故再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试论脾胃学说与妇科崩漏发病机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难经》,及至李东垣著《脾胃论》之后发展成为这一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认为:人赖天阳之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化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而此阴气须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举以寿,阴精也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营气也必统于脾胃。可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主要来源,其在精气升降、阴火潜戢中具有枢纽作用,并且“脾主衰血、温五脏”,其对人体脏腑、四肢百……  相似文献   

20.
徐联 《光明中医》2010,25(12):2365-2367
目前,在运气学说预测气候与实际气候的印证性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运气学说预测与实际疫病流行的比对研究方面,也存在相关、不相关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该文提出:研究运气学说中气候变化的成因,必须突破"七政"。研究运气学说中气候相关性疾病的成因,必须突破"七要素"。将研究重心放在对运气学说的理论内涵研究,尤其是研究对象的拓展及运气学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运用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