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13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需要,可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1].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130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照组与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危重症采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在维持危重患儿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机能和保护器官功能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1].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容易启动,成本低,且感染风险更低[2].因此,肠内营养为危重患儿主要营养支持方式.但危重患儿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被频繁中断,且未及时重新启动,难以达到目标喂养量,出现喂养不足[3].累积的肠内营养中...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口或以管饲的方法将特殊营养配方直接注入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从而使机体获得所需能量和营养素的营养治疗方法[1].和肠外营养相比,EN营养成分全面,更符合生理过程,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黏膜屏障,有效减少消化道细菌移位,从而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还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2].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睢淑清 《护理研究》2007,21(6):539-540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营养支持治疗被视为基础治疗方法之一。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肠内营养的最大优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改进腔肠的功能,特别是肠道的血液灌注与氧的供给,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蛋白的释放,利于肠黏膜的渗透性,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但是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虽然相对于肠外营养较少,但也是护理人员应注意的。现对我院2001年5月—2004年6月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病人并发症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是尽量减少胰液分泌,即胰腺休息疗法.持续胃肠减压可减少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分泌促胰酶素,从而减少胰酶分泌.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为肠道黏膜直接提供营养物质,减少机械刺激,保持黏膜的完整性,维持肠屏障结构与功能,更符合正常生理需求,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改善肠道吸收和蠕动功能,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轴逆转肠外营养所致的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1].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早期肠内营养(EEN)是指病人术后24h~48h内开始肠内营养治疗[1]。胃癌手术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中具有肠外营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发展空间[2]。而腹泻是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肠内营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在影响腹泻的多种因素中,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则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观察不同温度范围的  相似文献   

8.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 营养途径的选择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营养支持的两大途径 ,肠内营养具有简单、并发症少、促进肠道功能、释放胃肠激素、改善血液循环 ,尤其是防止肠粘膜萎缩等优点 ,是首选的营养途径 ,但须具备有功能的肠道 ,当肠功能存在且能安全使用时 ,才能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代谢并发症较为严重 ,应用时需要细致的监测、观察与护理。但在肠道功能障碍 ,有严重创伤时 ,患者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 ,所需的营养供给量高 ,且期望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 ,而多数病例伴有胃肠功能紊乱 ,机体的高代谢状态所致的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降低等 ,可促使病情…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完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 enteralnutrition ,TPN)在临床应用广泛 ,效果显著。但若长期使用可导致肝功能异常 ,胆汁淤积 ,肠粘膜萎缩及肠道细菌移位[1]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及肠源性感染的认识 ,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 ,EN)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得到重视[2 ] 。研究表明[1] ,胃功能于术后 1~ 2天恢复正常 ,大肠功能于术后 3~ 5天恢复正常 ,而小…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胃癌病人常伴有中度以上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可导致病人营养失调,营养不良可致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创伤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优点体现在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外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2]。早在2002年,我科即开始对胃癌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常用的肠内营养为安素、瑞素、瑞能、瑞代、能全力、维沃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对肠内营养的护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对“快速康复理论”的认同,本科自2010年起对胃癌术后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可使病人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因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营养不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有效营养支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传统观念提倡完全肠外营养,但已有越来越多证据支持早期肠内营养,维持肠道渗透性,减少肠源性感染,降低病死率。目前各国指南关于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喂养途径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近年提出的免疫型肠内营养疗效也备受争议。因此,本文将对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必要性、营养时机、途径、营养物质、适应证及并发症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52例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郑红帆 《护理研究》2002,16(2):93-94
重症和创伤可引起机体代谢的改变 ,疾病和手术并发症还可以使病人摄食不足或无法进食 ,这些均可导致病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可削弱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 ,延迟损伤组织的修复 ,还可降低免疫力。通过胃肠道给予预制的营养物质 ,可纠正营养不良 ,同全胃肠外营养 (TPN )相比 ,它可以刺激胃肠道运动 ,营养要素由肠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符合生理要求 ,具有费用低、使用安全、管理较容易等优点。所以 ,只要胃肠道功能许可 ,应选用肠内营养 (EN ) [1] 。我科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11月收治的重危病人中 5 2例施行EN ,现将鼻饲情况报…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125例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治疗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以及对改善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1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8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94例行肠内营养支持,其中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55例.营养支持时间为10~214 d,平均(28.7±12.6)d,治疗有效率达到78.4%(98/125).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BMI、KPS评分显著增加,血清CRP浓度有显著下降(P<0.05).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7.0%(6/86),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0.6%(10/94),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两种营养方式支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情况比较.方法 将7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营养支持(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营养、免疫、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情况.结果 术后8 d EN组与PN组营养及免疫水平接近术前水平,但二者一些营养及免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EN组前白蛋白、Igc、IgA量明显高于PN组,体重减少量、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均低于PN组.结论 胃癌术后进行EN治疗,临床疗效与肠外营养基本相同,但对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效果好,费用低,周期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目前公认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具有符合生理需求,有助于维持肠道形态和功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当肠道功能允许时,应首选肠内营养。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5年6月行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1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创伤或应激等因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过度,机体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1]。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EN)在各种创伤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本科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通过鼻胃(肠)管经微量输注泵,泵入11PF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显蓉  韦思敏 《现代护理》2004,10(3):216-217
手术创伤可导致病人代谢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这在肿瘤病人表现更突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不仅可改善病人营养状态 ,而且对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也起到一定作用。我们对 5 4例胃肠手术后患者分别采取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 ,探讨营养支持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其护理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分组 我科胃肠手术病人 5 4例 (主要为胃癌和大肠癌 )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18例 ,肠外营养 (PN)组 16例和对照组 2 0例。EN组中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4~ 74岁 ,PN组中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39~ 72岁。1.2 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胃肠肿瘤病人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老年胃肠肿瘤病人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及耐受性。方法:将260例老年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成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同热量等氮量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及第10天分别检测病人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经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且EN组免疫指标增高更显著,在耐受性指标中EN组无明显变化,而PN组血糖变化明显。结论:老年胃肠肿瘤病病人术后PN或EN都能改善营养及免疫状态,EN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优于PN,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