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41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生主经64.06%,病死率28.13%,分离出致病菌62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0.33%。结论: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是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6):1468-146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或脑脊液鼻漏、血块堵塞鼻腔,导致气道受阻出现窒息。为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常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充分的气体交换。气管切开术虽然改善了肺的通气,倘若护理工作不到位,可直接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002年9月~2003年9月,笔者通过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精心护理,并在具体措施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危重,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病人常因中枢直接和间接损伤、误吸、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而导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增加有效通气量.提高氧分压。气管切开虽然及时的解决了病人的通气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我们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患者168例,其中75例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构成比为44.64%。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院、接受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及伴有意识障碍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危险因素多,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G CS≤8分)犤1犦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提高此类病人的护理质量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我科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其中56例行气管切开术,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气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56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17例;年龄15~59岁,G C S评分≤8分。1.2临床变化与转归:气管切开术在病房进行,切开后吸出大量痰液,改善了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了颅内压及血压。本组病例中病情好转51例,死亡5例。2术后护理2.1基础护理2.1.1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控制在20~22℃,湿度60%~70%,病房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严格控制探视人员。2.1.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的变化,监测颅内压及血氧饱和度,术后24h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每半小时抽吸痰液观察有无出血,术后3天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血肿,防止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功能,并经常检查气管切开导管颈系带松紧是否适当。2.1.3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应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因其影响胃肠功能,伤后6日内一般采用肠道外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 6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条件适宜时直接拔除气管套管 ,与同等条件下先行堵管后再拔除气管套管的同类患者 61例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拔管观察组平均带气管套管天数为 (1 0 .36± 4 .43)天 (n =60 ) ;对照组为 (1 8.2 8± 5 .62 )天 (n =5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 (31 .1 %)显著少于对照组 (57.4%) (P <0 .0 1 )。结论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可行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特点是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入院病人多是昏迷状态。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及排痰功能减退或消失,为保持呼吸道畅通及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一项重要的救治措施。现将本院自2005~2007年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肺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观察组给予沐舒坦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第1、3、5、7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和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30 d内气管套管拔除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切开30 d后肺部感染例数、控制例数、控制天数和二次感染病例。结果两组气管切开7 d后的白细胞数和多形核细胞数较第1天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分别从第5天和第3天白细胞数和多形核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6.67%(30/45),控制率为86.67%(26/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30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气管套管拔除率分别为60.0%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肺灌洗可以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更好地控制肺部感染,促进气管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环境消毒、气管切开后及时有效的气管套管及切口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正确的吸痰,防止误吸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气道切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东华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1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有意识障碍,入院前多有误吸,口鼻腔及大量血凝块,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加重脑缺氧,需要施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可达到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防止感染的目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气管切口、气道湿化、营养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因肺部感染出现死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运用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避免因出现肺部感染导致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 ,并寻求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我科 1996年 1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10 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 2 2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加强重型颅脑损伤后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 10 1例 ,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 13例 ,脑挫伤 5例 ,脑干损伤 3例 ,其中合并颅底骨折9例 ,有昏迷 18例行气管切开 13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 2 2例 ,发生率为 2 2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1~ 78,平均年龄42岁。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肺部感染多在伤后 4~ 7天出… 相似文献
15.
王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51-5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叶素琴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7,6(5):80-81
老年人颅脑损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而且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容易发生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记分≤8分的颅脑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使病情加重,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与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理简化吸痰操作流程,实施改良吸痰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改良方法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均为30例。改良组吸痰前不试吸,发现患者有痰液堵塞,立即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后用消毒液冲洗管道,暂停吸痰时吸引器接头浸泡于悬挂床头的消毒液瓶中。传统方法组用常规吸痰方法,吸痰前生理盐水试吸,吸痰后去除吸痰管,按常规在已经试吸过的生理盐水内冲洗管道。两组均应用两步吸痰法,即先用负压将气管导管内痰液吸净,然后按常规吸痰法吸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改良吸痰法与传统的吸痰法相比较,在两组吸痰指征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组吸痰所需时间为(121.67±0.70)s,改良组为(91.67±0.10)s,改良组吸痰所需时间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节省时间约30 s;在患者指脉氧低于正常值且需要吸痰时,传统组吸痰后患者恢复Sp O2正常时间为(69.44±6.08)s,改良组为(42.78±0.49)s,改良组吸痰Sp O2恢复所需时间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患者指脉氧为正常值且需要吸痰时,两组指脉氧恢复到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住院7 d内,传统组感染率为53.3%,改良组为23.3%,改良组肺部感染率较传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损伤、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改良吸痰法能赢得危重患者抢救时间,降低脑缺氧的发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院内感染,节约资源和护理劳动力,改良吸痰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并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危重患者中,不仅便于吸痰,减少呼吸道死腔,不妨碍鼻饲或吞咽,而且有利于与各种呼吸器械相连接.但是,气管切开后往往并发各种感染.随着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增加,因此,加强护理,及时发现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997年4月至2000年6月,我院共行气管切开术62例,其中术后并发肺炎8例,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