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直径等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直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好,可提高临床治疗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7例患者手术成功45例,2例转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取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在手术过程中须操作熟练,把握时机,以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正常排便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有所升高,但观察组CRP、IL-8、TNF-α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抑制及减轻炎症反应,早期治疗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顺逆结合行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干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来我院进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下顺逆结合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顺逆结合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术后恢复快、创伤面积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因结石性胆囊炎需要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中腹腔镜治疗的22例分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的30例为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应用和住院时间.结果:52例胆囊炎患者均手术成功,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满意度评分等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瘢痕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促进患者术后较快恢复,且疼痛程度轻,手术美容效果更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时,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12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72 h内实施手术,观察组72 h后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平均治疗费用等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53-2654
观察并比较传统开腹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选取我院于2008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成两组,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较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以有效地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普外科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0例)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0例)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36、48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具有微创性的优点,可切实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感和炎症反应,保护免疫功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60例顺利完成LC,4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8~132min,平均(67.0±9.3)min,术中出血量30~170mL,平均(71.0±34.2)mL。术后3~5d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5.2±1.3)d。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可行、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简称LC)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2006年~2008年对我院5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56例66岁~91岁、发病时间在48小时内的老年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以上,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发病在48小时内如及时就诊,合理治疗合并症,老年人均可耐受LC,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准备充分,治疗合理、及时,术中操作仔细、认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对症治疗合并症、处理并发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为2003-2012年356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9例成功完成手术,27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2~120min,平均76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急性炎症期LC 221例与同期急性炎症期开腹胆囊切除术(OC)158例作对照,回顾性总结37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临床资料,体会炎症期LC手术技巧。结果LC组术中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OC组。结论急性炎症期LC在具备熟练手术技巧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9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是否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分为中转组和非中转组,通过多元回归模式对患者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及既往腹部外科手术史)、术前实验室检查(WBC、PCT、CRP及INR)、术前胆囊B超特征(胆囊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及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资料数据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PCT、CRP、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是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因素(P<0.05);BMI(OR=1.784;95%CI:1.621~1.973;P<0.001)、糖尿病病史(OR=21.79;95%CI:13.49~34.90;P<0.001)、WBC(OR=1.330;95%CI:1.254~1.410;P<0.001)、PCT(OR=1.839;95%CI:1.631~2.079;P=0.004)、CRP(OR=2.025;95%CI:1.019~4.031;P=0.004)升高及胆囊壁增厚(OR=1.680;95%CI:1.520~1.859;P<0.001)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结石数量(OR=0.422;95%CI:0.273~0.643;P=0.0005)为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BMI超标、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WBC、PCT及CRP较高或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结石单发的患者,应考虑术中中转开腹手术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处理的方法.方法 以6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42例为对照组,均给予LC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充分围术期处理,掌握手术适应证,老年人早期行腹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118例有急诊胆囊切除禁忌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超声联合透视引导下行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2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价疗效.结果:118例患者中116例为一次性置管成功,有2例患者为二次置管成功.6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45例炎症痊愈,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2例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无症状长期置管,脱管4例,死亡5例.52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44例于引流后3~4周透视下行胆道造影示无梗阻后拔管康复,脱管5例,长期带管2例,死亡1例.结论:超声联合透视引导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穿刺引流后的预后效果较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预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Along with wide-sprea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holelithiasis can be treated with another sparing technique--miniaccess cholecystectomy (MACE). Case histories and long-term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analysed for 168 patients aged 23-77 years subjected to MACE with elements of open laparoscopy for chronic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Surgery was made using a special surgical kit "Mini-assistant" by the team of two surgeons and an instrument nurse. After MACE the patients resume their jobs after a shorter period of inability, suffer from side effects of surgery in rare cases, have higher quality of life than patients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相似文献   

20.
华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9):1543-1544,154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4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临床指标对中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左上腹肌紧张程度、胆囊炎发作到手术时间、血清总胆红素、胆囊三角的清晰度以及墨菲征阳性程度均为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