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48-750
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经胃镜导丝置入法与经X线透视辅助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与经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置管深度,置管成功率。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操作时间为(356.4±85.3)S,置管深度为(113.0±7.2)cm。对照组成功率75%,操作时间为(752.1±385.2)s,置管深度为(98.5±5.2)cm。两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深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导丝引导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具有操作时间短,置管深度深,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长置管深度对提高老年病人螺旋形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56例需置管老年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病人身高,将螺旋管带导丝继续延长送入10cm~20cm,然后撤出全部导丝,悬空40cm固定于近耳侧,待其自行蠕动至目标位置。[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2h、4h、6h、8h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8例病人延长置管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置管深度能够提高老年病人盲插螺旋形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该方法老年病人耐受性好,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冷秋  胡蝶  吴香花  庞志强 《当代护士》2021,28(3):114-116
目的 探讨改良"三步式"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三步式"盲插鼻肠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入鼻肠管需要总时间;置管舒适度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鼻肠管需要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管疼痛评分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三步式"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症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置管过程中耐受性,有效改善置管舒适度,同时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与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管法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行鼻肠管置入的克罗恩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在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管法;观察组采用床边徒手置入法,对两组的置管成功率、患者痛苦指数、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床边徒手置入组的痛苦指数及置管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床边徒手置入鼻肠管,可显著降低克罗恩病患者置管的痛苦指数、置管费用,保证置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经鼻置螺旋形鼻肠管的方法,并与X线辅助鼻肠管置管及胃镜下经异物钳辅助直接置入鼻肠管进行比较。方法分为床旁经鼻盲探下置入鼻肠管组( A组)46例和X线辅助鼻肠管置管组(B组)30例及胃镜下经异物钳辅助直接置入鼻肠管组(C组)38例,分别进行操作。结果 A组床旁经鼻盲探下置入鼻肠管46例,成功41例,成功率89.1%;B组X线辅助鼻肠管置管30例,成功27例,成功率90.0%;C组胃镜下经异物钳辅助直接置入鼻肠管38例,成功37例,成功率97.4%。 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X线辅助置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法,但难以满足解剖结构改变患者的需求。胃镜直视下置管仍优势明显,但需专业人员操作。床旁经鼻置螺旋形鼻肠管,并辅以扩张幽门(胃内注气)、右侧卧位等措施后置管,创伤小,便于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重症患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需行小肠营养管留置的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盲插组和床边超声引导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床边超声引导置管组首次置管成功37例(74%),传统盲插组置管成功22例(44%),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7.
张殷霞  张勤芹  姜娟娟 《全科护理》2021,19(19):2655-2657
目的:观察胃内注气法在重症监护室(ICU)重力锤型鼻肠管盲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需要置入鼻肠管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使用重力锤型鼻肠管盲置.对照组采用被动等待法,观察组采用胃内注气法,观察两组病人成功率及安全性[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两组病人置管前、置管中HR、RR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胃内注气过程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胃内注气法在ICU重力锤型鼻肠管盲置中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提高危重病人床边留王螺旋形鼻肠管的成功率.[方法]对132例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12 h和24 h以后分别行床边X线腹部撮片明确管端位置,观察留王鼻肠管的成功率.[结果]置管12 h后成功率42.4%,24 h后成功率82.6%,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对病人刺激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盲法留置鼻空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9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盲法置入鼻空肠管,观察组患者予以电针刺激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悬钟等穴位促进胃肠蠕动,评价两组患者在鼻空肠管置入后24 h、48 h和72 h的置管成功率及电针次数对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鼻空肠管置管成功率24 h分别为52.5%和76.9%;48 h分别为62.5%和87.2%;72 h分别为75.0%和92.3%,P均0.05。观察组24 h、48 h和72 h置管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均未出现呼吸困难、误吸、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结论电针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盲法留置鼻空肠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导丝回弹试验在神经内科ICU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位置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ICU住院需行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患者102例,每例患者在鼻行肠管置管过程中逐一采用导丝回弹试验、回抽负压试验、回抽液pH值测定、听诊气过水声4种判断方法,判断鼻肠管的尖端是否已达幽门.在置管完成后,行X摄片检查确认肠管位置,判断各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符合率.结果 导丝回弹试验在床旁盲插肠管管道位置的判断中,诊断符合率96.1%,灵敏度97.8%,特异度83.3%,Kpappa=0.81,与X摄片检查结果一致性最好,准确率最高.结论 导丝回弹试验在床旁盲插肠管管道位置的判断中,准确率最高,判断结果与X线腹部平片最为接近,适合神经内科ICU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置入后,先用本方法初步判断通过幽门,之后再行X线腹部平片定位,减少了反复拍X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在鼻饲肠内营养患者胃管置入术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84例经鼻置管行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置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一次置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黏膜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意识清晰、感官正常,消化道完整无狭窄的清醒患者,可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行胃管置入术,此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并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程清  田仁娣  杨蓉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03-1504
目的 探讨利用喉镜及导丝引导下经口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及置入效果.方法 对需要经口置入胃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插置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喉镜及导丝引导置入,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入的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耐受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耐受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喉镜及导丝引导经口置入胃管具有较好临床使用价值,提高ICU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联合经口胃镜与经鼻胃镜空肠管置入方式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81例空肠管营养患者随机分为DSA联合经口胃镜组44例和经鼻胃镜组37例,分别采用DSA联合经口胃镜和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种方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鼻黏膜出血、置管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插管时患者舒适度。结果:DSA联合经口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P0.05),DSA联合经口胃镜组操作时间、麻醉药使用量、鼻黏膜出血量例数均明显少于经鼻胃镜组(P0.05),DSA联合经口胃镜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经鼻胃镜组(P0.05)。结论:DSA联合经口胃镜鼻空肠管置入较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更加安全、高效,对患者损伤小,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ICU患者盲插鼻空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2013年7~12月7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胃内注气法,试验组采用胃内注水法为患者行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置管成功率88.89%,对照组置管成功率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内注水的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是危重患者更为有效的床边盲插鼻空肠管置管方法,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傅双  王巧桂  芮琳 《护理学报》2019,26(5):63-65
目的 探讨视频喉镜辅助胃癌患者术中置入鼻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9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鼻盲探下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视频喉镜辅助鼻肠管置入方法。比较2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鼻腔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当天咽喉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鼻肠管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鼻肠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鼻腔出血发生率、术后当天咽喉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中置入鼻肠管采用视频喉镜辅助,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鼻腔出血发生,减轻咽喉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黄晓霞  毛越 《护理与康复》2019,18(11):61-63
目的观察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0例拟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采用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置入鼻肠管。结果成功置入鼻肠管121例(93.08%),其中一次置管成功113例,置管时间(17.3±2.9)min,二次置管成功8例,置管时间(23.1±2.2)min;9例置管失败(6.9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对危重患者可采用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口和经鼻胃镜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51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和经口普通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种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使用操作时间、插管时患者舒适度以及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与经口普通胃镜置人鼻空肠营养管相比:成功率高(96% Vs 65.38%,P<0.05),操作时间短(10.87±2.35 Vs 30.94±2.52,P<0.05),患者感觉舒适并且更愿意接受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人法置管.结论 经鼻胃镜导丝导引置入法优于经口胃镜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法,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制双套式鼻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螺旋型鼻肠管、观察组使用自制双套式鼻肠管建立肠内营养管饲通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长以及置管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徒手与盲插佰通重力锤型胃管在经鼻空肠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需经鼻置入空肠管的6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内镜辅助下佰通重力锤胃管经鼻空肠置管,观察组患者应用佰通重力锤型胃管行徒手经鼻空肠管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置管成本、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耗时长于对照组,置管成本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佰通重力锤型胃管行徒手经鼻空肠管置管在经鼻置入空肠管ICU患者置管中的应用,能降低患者置管成本,减轻其经济负担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医院ICU并接受床边鼻肠管留置营养支持者10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床边鼻肠管留置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常规插管、常规鼻肠管维护等,试验组采用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床边鼻肠管留置病例干预后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鼻肠管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开展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护理工作,可确保置管质量与安全性,降低鼻肠管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