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临床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情况实施TEP和TAPP两种手术,分析临床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TEP手术有30例,TAPP手术有18例.两种手术均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T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20.0%)患者术后早期有轻度腹壁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掌握正确的人工材料修补方法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疝修补术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疝手术是青年外科医生的基本手术,应重视疝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现将我院30年来的疝修补术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警示来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剖析急性嵌顿性腹外疝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急性嵌顿性腹外疝病患,依据双盲法分组,其中31纳入对照组,行临床传统的开放手术干预;其他31例编入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干预.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张俊琴  王靖  王震 《天津护理》2001,9(4):172-173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具有推广意义.此文重点介绍了四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疝囊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于 1 989年在美国率先开展 ,由于该手术方案是完全针对疝的发生机制而设计的双重加固方法 ,故很快被世界各国医生广泛接受。我国从 1 997年开展以来 ,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我区开展该手术尚属首次 ,我院于 2 0 0 2年成功的开展了 2例手术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 1 ,患者 ,男 ,54岁。主诉 :右大腿根部反复出现包块 1周 ,无法还纳 5小时。诊断 :右腹股沟斜疝 (嵌顿 ) ,高血压心脏病 (Ⅲ )。治疗经过 :患者于入院前 1周时 ,无明显诱因于右侧大腿根部出现包块 ,可突入阴囊内 ,无法还纳 ,当时在门诊予手法还纳。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日间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28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日间手术治疗.结果 2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病例24 h内出院,随访1年,复发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日间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4月1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2±9.5)min,除一例发生肺部感染住院12d,其余均5d内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理想的手术,规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病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平片式聚丙烯网疝修补术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10年间由于引进无张力修补、腹腔镜下修补及专业疝外科医生的出现,常规修补术式正逐步被新的术式所取代,新型人工修补材料取代了自体筋膜组织用于疝成形术.作者自2001年9月~2003年1月采用聚丙烯网状平片(Prolene)行腹股沟斜疝修补3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7例全部为男性;年龄12~77岁,平均51.3岁;单侧疝30例、双侧7例;发病时间:3个月~16年.双侧疝同时手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基础疝成因理论的元善,腹外疝手术的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复发率降低。进行常规的疝修补术,术式的选择及腹股沟解剖甚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是否成功与复发的问题。笔者于1998年~2002年共施行各类成人腹外疝手术42例,均采用加强腹股沟管底并修补内环的Bassini修补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将25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n=1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传统手术组(n=9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2组之间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除住院费用略高于传统手术组外,在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腹膜前补片植入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膜前补片植入法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50例TAPP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50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39.8±10.5)min.术后腹股沟区疼痛1例,尿潴留2例.术后住院1...  相似文献   

13.
李理 《临床医学》2022,(4):67-69
目的 比较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与腹腔镜组,每组150例.开放组使用开放式小切口手术,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化、疼痛评分、并发症、复发...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2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自1996年开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由传统的斜切口改进为外环上方皮肤皱纹处延皮纹切口,该切口具有创口小,皮肤无须缝合,术后疤痕不明显,且操作简单,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雪根  程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57-1057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或手术处理不当,导致复发疝的形成.作者对近10年来包括在援外工作期间再次手术的46例腹股沟复发疝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寻找复发的病因和修复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部疝疾病腹腔镜手术治疗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各类疝疾病的技巧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部疝疾病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腹股沟疝23例,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20例,行TAPP 3例.腹壁切口疝4例,行腹膜内补片植入疝修补术(IPOM).食管裂孔疝3例,采用Nissen法胃底折叠术.结果 TEP平均手术时间72 min,平均住院时间4.6 d.TAPP平均手术时间127 min,平均住院时间5.8 d.IPOM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住院时间7.5 d.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式胃底折叠术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平均住院时间5.3 d.各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各种腹部疝疾病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以充分发挥腹腔镜技术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股沟斜疝疝片修补术(单侧)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SSI)者与未发生SSI者所发生的医疗总费用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将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行腹股沟斜疝疝片修补术(单侧)后发生SSI的1例患者的医疗费用与同期行腹股沟斜疝疝片修补术(单侧)后未发生SSI的20例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SS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总计7853.31元,而非SSI患者的医疗费用为4115.84元.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SSI的意识,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可保障医疗安全,而且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致伤因素、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27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术前确诊21例;术前未能确诊6例,误诊、漏诊率22.2%.均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经胸手术22例,经腹手术2例,胸腹联合手术3例.26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治愈率96.3%,病死率3.7%.结论 膈肌的独特解剖结构及舒、缩状态时其在胸腔内位置的巨大变化,导致损伤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胸部X线及CT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术前对创伤性膈肌破裂的高度警惕和术中仔细检查膈肌是减少漏诊的关键.及时手术是治愈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期横膈肌肉部分缺损、闭合不全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所致。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手术前后常伴有呼吸和循环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而且病情隐匿,变化迅速,而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膈疝新生儿11例,均为后外侧膈疝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保远  赵英儒 《临床医学》2006,26(11):25-25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9例创伤性膈疝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创伤性膈疝,通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对创伤性膈疝需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立位X线、CT检查是诊断创伤性膈疝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