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肝实质背景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兔不同肝背景模型超声造影时相变化,探讨不同肝实质背景对超声造影时相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新西兰兔45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分别建立正常肝实质背景、脂肪肝背景、脂肪性肝硬化背景模型.对比各模型组二维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肝实质造影剂始增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减半时间等.结果 B、C两组肝实质造影剂始增时间均长于A组,峰值强度C组低于A、B两组,峰值强度减半时间B组最长,C组最短.病理结果显示:A组为正常肝组织,B组呈脂肪肝表现,C组呈肝硬化表现.结论 实验兔肝超声造影不同肝实质背景造影增强时相不同.因此,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疾病时,应充分考虑肝实质背景不同引起的造影时相变化对病灶造影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实质灌注峰值强度反映肝硬化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35例肝硬化患者(病例组),21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QLAB分析软件,将肝实质作为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肝实质灌注峰值强度(Ipeak)。比较两组间Ipeak有无差异,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Ipeak小于正常组(P0.05)。当Ipeak诊断肝硬化的界值为30.20 dB时,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74.8%。结论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之间超声造影Ipeak存在显著差异。Ipeak可以反映肝硬化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对判断有无肝硬化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时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测量肿瘤与周围肝实质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增强度、峰值时间和峰值强度等参数,计算其增强和消退速率,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周围肝实质的强化速率分别为0.799 dB/s和0.185 dB/s,消退速率分别为0.053 dB/s和0.028 dB/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为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其具有的"快进快退"的血流灌注特征,在辅助诊断肝肿瘤中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91例肝肿瘤患者(良性肿瘤37例43个病灶,恶性肿瘤54例79个病灶),观察注射造影剂SonoVue后良恶性肿瘤结节的血流灌注特征,绘制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定量参数变化.结果 肝血管瘤的增强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硬化结节和不均性脂肪肝的增强与肝实质同步;肝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良性肿瘤的时间一强度曲线呈单峰或多峰,上升支及下降支多缓慢且部分有转折;恶性肿瘤的曲线呈单峰,上升支陡峭,成角明显,下降支相对缓慢.良恶性肿瘤的始增时间(14.19±6.26)s vs(10.36±2.80)s、峰值时间(51.33±25.76)s vs(20.88±5.71)s、斜率(0.08±0.03)vs(0.19±0.28)、增强速率(0.67±0.69)dB/s vs(1.86±0.95)dB/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定量分析肝肿瘤时间一强度曲线能明显提高超声对肝肿瘤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稳定性和造影增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体外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观察其对正常兔肝、肾实质增强效果.方法考察3个体外稳定性影响因素:强光照射、60Co辐射和溶解后不同时间对造影剂外观、微泡形态、微泡浓度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应用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观察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对5只兔的肝和肾实质造影后视频增强强度及增强持续时间.结果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说明,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溶解后微泡较为稳定,溶解后90 min时微泡浓度还保持在较高水平(4×108个/ml左右).长时间强光照射影响脂质超声造影剂溶解后微泡的圆整形态,灭菌剂量的60Co辐射不影响脂质超声造影剂的外观形态、微泡浓度和平均粒径等指标.体内造影表明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能够有效增强兔肝和肾实质显像强度,肝和肾平均峰值视频强度分别为(4.67±0.26)和(4.78±0.16),肝和肾的平均增强持续时间分别为(290±9)s和(300±10)s.结论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贮存应避免强光照射,制备时可采用60Co辐射灭菌,溶解后微泡稳定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有效的超声造影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肝恶性肿瘤及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经耳缘静脉对8只荷VX2肿瘤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0.1ml/kg),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兔VX2瘤及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特点及造影增强效应。结果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可动态显示肝实质与肿瘤内造影剂的增强过程,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客观反映造影剂的渡越过程。与肝实质相比,VX2瘤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明显提前,分别为10.13s和17.48S,峰值强度较低,渡越时间明显缩短。VX2瘤与肝实质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能很好地反映肝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另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 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其中11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另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39.36±11.89) s vs (30.00±6.76) s,(60.91±15.67) s vs (41.13±6.49) 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分别为(14.80±4.96) s,(26.67±6.92) s,(22.80±5.87) s, (33.87±6.06) s, (35.93±9.71) s;除肝动脉时相外,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Paugh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各时相显示时间界值,还应以不同的推注方法而定,尚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灰阶超声造影对兔荷VX2瘤前后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经耳缘静脉对8只新西兰大白兔荷VX2瘤前、后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TM(0.1 ml/kg),应用CnTi(contrast tuned imaging) 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造影调谐成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兔荷瘤前、后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在造影过程中,肿瘤及肝实质内造影剂随时间呈动态增强,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客观反映造影剂显影的全过程.与荷瘤前相比,荷瘤后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显影时间短,但其变化轻微.荷瘤前、后肝实质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影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示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纤维化组22例,肝硬化组7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对照组10例,来自健康的自愿者.采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对患者实行团注法注入造影剂,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显影时间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组的肝静脉显影时间(即肝脏通过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别为(25.50±4.25)s、(21.50±5.52)s;肝硬化组的肝脏通过时间较肝纤维化组、对照组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别为(16.57±2.64)s、(25.50±5.52)s、(21.50±4.25)s;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别为(40.46±8.92)s、(40.96±12.61)s、(29.82±7.88)s.结论 本研究初步显示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应用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鉴别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与造影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HCC)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QLab软件绘制17例FNH与21例造影表现不典型(门脉相呈高增强或等增强)的HCC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得出FNH与HCC的血流灌注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并计算出增强时间与增强斜率,将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造影剂到达时间 FNH组为(10.53±3.44)s,HCC组为(13.11±3.96)s; (2)达峰时间 FNH组为(17.59±6.37)s,HCC组为(24.54±9.18)s;(3)增强时间 FNH组为(7.06±3.30)s,HCC组为(11.32±7.03)s.FNH组与HCC组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增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峰值强度 FNH组为(56.97±40.60) dB,HCC组为(68.80±38.32) dB; (5)增强斜率 FNH组为(9.08±5.35) dB/s,HCC组为(7.11±4.12) dB/s.FNH组与HCC组的峰值强度及增强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H与门脉相呈等或高增强的HCC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时间存在差异,FNH的造影剂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早于HCC,增强时间较HCC短.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有助于FNH与造影表现不典型HC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下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阳性与阴性的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量化参数的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3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6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HCC及肝硬化患者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其中79例患者CK19阳性,85例患者CK19阴性。使用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分别测量、计算CK19阳性与CK19阴性HCC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不均匀度、峰值强度,超声造影门脉期增强强度,肿瘤及肿瘤旁肝实质超声造影门脉期增强强度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CK19阳性HCC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不均匀度高于CK19阴性HCC(2.64±0.64 vs 2.29±0.31),CK19阳性HCC超声造影动脉期峰值强度低于CK19阴性HCC[(102.83±29.78)dB vs(120.65±25.49) dB],CK19阳性HCC超声造影门脉期增强强度低于CK19阴性HCC[(66.83±20.13) dB vs(79.99±27.15) dB],CK19阳性HCC肿瘤与肿瘤旁肝实质超声造影门脉期增强强度比值低于CK19阴性HCC(0.74±0.03 vs 0.92±0.2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4.4,P=0.000;t=3.887,P=0.000;t=3.115,P=0.002;t=5.221,P=0.000)。结论肝硬化背景下CK19不同表达的HCC超声造影量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的显影特征.方法 使用高脂饲养法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17只,应用SonoVue对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显影特征,并用Qlab 8.0脱机软件分析造影后回声均值、峰值强度、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降半时间.结果 17只模型兔中,二维超声检出斑块19处,其中低回声6处,等回声7处,高回声6处;超声造影检出斑块22处,检出二维超声未检出的斑块3处.造影后斑块回声均值增加(4.2±2.1) dB,峰值强度增加(15.4±5.4) dB;时间-强度曲线显示管腔、内膜及斑块的造影曲线趋势一致,中、低回声斑块峰值强度与内膜、管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声学造影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准确、可靠,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动脉相血流灌注参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细胞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2.4m1)造影剂后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17例FNH19个病灶(FNH组)和41例HCC41个病灶(HCC组)的动脉相血流灌注参数(到达时间,峰值时间和峰值强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增强斜率和增强时间,对这些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造影剂到达时间:FNH组为(10.44±1.43)s,HCC组为(12.64±2.30)s;(2)峰值时间:FNH组为(16.64±2.75)S,HCC组为(21.32±3.86)S;(3)增强时间:FNH组为(6.19±1.79)S,HCC组为(8.67±2.62)s;(4)增强斜率:FNH组为(5.48±1.71)dB/s,HCC组为(3.79±0.99)dB/s。FNH组与HCC组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时间、增强时间、增强斜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5)峰值强度:FNH组为(31.42±3.15)dB,HCC组为(30.73±3.86)d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法可以发现FNH和HCC动脉相血流灌注差异,有助于FNH与HC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育龄妇女子宫超声造影增强特点.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技术对41名健康育龄妇女正常子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检测参数为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和宫颈肌层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结果 实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子宫内造影剂的增强过程,造影剂呈向心性由子宫周边向中央增强,子宫前后壁肌层及宫颈同步增强,随后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消退顺序与之相反,即子宫内膜先消退,子宫肌层及宫颈同步随后消退.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女性子宫肌层、宫颈和子宫内膜的AT分别为(12.08±2.08)s、(11.98±1.91)s和(16.54±2.48)s;TTP分别为(20.64±3.10)s、(21.48±2.93)s和(24.86±3.71)s;PI分别为(28.20±5.54)、(26.38±5.70)和(24.21±7.35).子宫肌层及宫颈与子宫内膜AT、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9、8.422、4.691、5.861,P均<0.01);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P=0.024),3组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1.170、1.944、3.600,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好显示正常成人子宫的血流灌注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对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无肝硬化背景IC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肝脏炎性病灶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EUS及病理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CA199、DKK1水平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A199、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肝脏炎性病灶在动脉期均呈边界不清;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显示,ICC开始廓清时间为(34.51±3.51)s,明显早于炎性病灶的(62.71±12.6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造影剂3 min时病灶内部与周围肝实质强度差值:ICC为(10.15±1.27)dB,大于炎性病灶的(3.17±1.08)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无肝硬化背景的ICC患者的诊断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的20例患者,观察其腹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测量病变段肠壁全层、内侧及外侧肠壁厚度、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对肠壁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测量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20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均大于4mm,为5.5~12.0mm,平均(8.8±0.4)mm;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均大于1。20例克罗恩病患者LimbergII型2例、III型8例、Ⅳ型10例。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2种增强模式:13例(13/20,65.0%)表现为内外侧肠壁同时开始的全肠壁增强;7例(7/20,35.0%)表现为从内侧肠壁开始的以内侧肠壁为主的增强。LimbergII型、III型、Ⅳ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分别为(6.6±0.1)、(7.5±0.4)、(10.2±0.4)mm,内侧肠壁厚度分别为(3.6±0.6)、(5.0±0.2)、(7.3±0.3)mm,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分别为(30.5±2.1)、(26.9±2.4)、(21,0±1.6)S,流入时间分别为(18.0±5.7)、(10.6±1.0)、(8.7±1.2)S。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内侧肠壁厚度均增加,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及流入时间亦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内外侧肠壁厚度比也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外侧肠壁厚度、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活动期患者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能量多普勒Limberg分型增加: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全层均匀增强或以内侧肠壁增强为主:各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超声造影剂全氟显与声诺维的成像效果,并定量分析两者的差异。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CT26肝区皮下移植瘤的动物模型,随机应用声诺维和全氟显2种超声造影剂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2种超声造影剂的成像特征,并应用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2种造影剂造影成像效果及定量结果的差异。结果与肿瘤周围正常肝实质相比,肝区皮下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退,整体低增强,两者超声造影剂成像效果肉眼观察无显著差异。2种造影剂间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达峰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上升支曲线下面积、下降支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上升支曲线下面积比、下降支曲线下面积比(49.53%±24.38%vs45.04%±17.03%,11.68s±3.07svs13.76s±2.92s,12.76s±4.12svs15.26s±3.74s,50.57s±28.32svs48.75s±9.85s,4.48±2.82vs3.18±1.49,0.67±0.34vs0.60±0.20,3032.78%±1343.12%vs3258.77%±1369.84%,11647.38%±6183.10%vs10439.04%±4604.65%,14680.17%±7469.85%vs13697.81%±5831.99%,264.25±146.93vs222.24±92.16,241.67±119.97vs231.97±1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裸鼠耐受性好,存活率100%。结论超声造影剂全氟显与声诺维成像效果肉眼观察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亦无统计学差异,成像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兔VX2肿瘤子宫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44只成年雌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4只。实验组采用子宫腔及腹腔内瘤块种植法复制家兔VX2肿瘤动物模型,对可疑肿瘤组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确诊是否为肿瘤生长的肿块,对确诊的肿瘤灶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照组对正常子宫肌层及内膜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子宫肌层及内膜结构正常者对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内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成功复制家兔子宫及腹腔肿瘤模型16例,肿瘤组织生长时间13-35 d,其中肿瘤坏死较严重者2例,未纳入结果统计;另有麻醉意外死亡者2例,未见肿瘤生长者2例。14例动物模型中获得34个肿瘤灶的超声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肿瘤病灶最大径为4-30 mm;肿瘤组织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3.91±1.59)s、(12.93±2.98)d B、(3.72±1.41)d B/s及(0.20±0.08)d B/s。对照组24只家兔中的44侧子宫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5.64±2.58)s、(12.33±4.66)d B、(2.79±1.71)d B/s及(0.19±0.07)d B/s。实验组超声造影肿瘤组织增强模式与正常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时间短于正常子宫(t=3.613,P〈0.05),增强斜率大于正常子宫(t=-2.611,P〈0.05),呈现快速增强模式,而消退斜率与正常子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49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可发现实验动物腹腔内小至最长径为4 mm的肿瘤病灶,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及腹盆腔侵犯肿瘤病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人道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80例乙肝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和5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VLC组、ALC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PSV)分别为(74.1±30.5)cm/s和(41.5±7.2)cm/s,时间平均流速(TAVMHA)为(26.9±5.5)cm/s和(37.1±14.2)cm/s,阻力指数(RI)为0.72±0.06和0.73±0.05,搏动指数(PI)分别为1.6±0.44和1.7±0.29,血流量(QHA)分别为629.5±206.1和263.4±89.9;门静脉主干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13.2±3.4)cm/s和(12.1±4.2)cm/s,血流量(Qpv)为945.5±346.9和670.0±190.5。VLC组、ALC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Vmax降低;RI、PI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C组和ALC组问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VLC组Qpv降低,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ALC组QHA总体呈下降趋势,RI、PI明显高于VLC组。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pv、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亦有很好的相关性。VLC组、ALC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0.69(P=0.000)。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人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为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县右重要煮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