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结肠腺癌到癌的移行和癌抑制基因一般认为结肠癌的发生有二种情况,一是从腺瘤发展为癌,二是从最初发生的微小癌发展而来.先天性接受癌变启动信号的家族性结肠腺瘤病人,结肠上有多发性腺瘤而且绝大多数进展为癌,因此它是分析从腺瘤进展至癌过程的重要疾病模型。它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腺瘤发生有关的隐性基因变异是以异接合型方式遗传。1987年根据家谱分析,该病基因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或者是APC(结肠多发性息肉)连锁在染色体5q21-22的多型性标记Cllpll上。用从同一染色体区域分离的多型性标记YN5·48等分析发现,无论是来自FAP病人还是一般人群的结肠癌细胞染色体5q21-22区异接合性消失的发生率都高达60%,而且因为FAP病人的肿瘤细胞缺少正常细胞带有的等位基因,因此FAP基因是癌抑制基因之一。但  相似文献   

2.
根据法国学者Bouchard等的研究,在肥胖的发生中基因的参与占25%,环境占75%。截止目前,已明确的肥胖相关基因达48种。其中也有像瘦素(1eptin)基因变异和瘦素受体变异那样,有该基因异常就必然发生超肥胖的肥胖原因基因。但这样的基因异常非常少见,幸运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最近在抗癌剂氟尿嘧啶 ( 5 FU)的肝动脉内化学疗法基础上 ,联用干扰素 (IFN) ,用于治疗伴Vp3以上肉眼可见的门脉瘤栓的高度进行性肝细胞癌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将围绕联用IFN的 5 FU化学疗法 (IFN联合化学疗法 ) ,对其新近的治疗效果及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一、针对恶性肿瘤的IFN联合化学疗法IFN以其多样的生理活性在人体内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近年有报道指出 ,对以大肠癌为首的实体癌 ,5 FU类抗癌药与IFN联用后 ,其抗癌效果可大大增强。Wadler等对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肠癌患者 ,施以IFN和 5 FU联合化学疗法 ,确认有…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C型肝炎最有效的治疗为IFN疗法,可达到清除病毒的直接目的,同时也期待能减少肝癌发生的危险。对C型肝炎应用干扰素(IFN)疗法能否减轻肝癌危险已进行了研究,1994年日本厚生省抗癌战略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即开始研究抑制肝癌的发生问题。虽然目前还在进行之中,但就已公开的部分资料,论述如下。多中心协作研究共有8个单位。参与单位以肝活检诊断HCV感染者为对象,进行cohot调查。将肝活检已发现肝癌者、HBs抗原阳性者及其它肝疾病者除外。肝活检后1年内接受IFN治疗者为IFN组,未接受IFN治疗者为非IFN组。每3~6个月做一次腹部…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用于癌基因治疗由于最近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已经阐明在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基因水平的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遗传性肿瘤疾病的分析,已经克隆出数种癌相关基因。基于对各种肿瘤组织的分子水平的检索,已发现自然发生型癌肿亦与此类基因有关。在...  相似文献   

6.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系列关于注射外源基因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报道揭开了核酸疫苗研究的序幕。所谓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又称为基因疫苗(genetie vaccine),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系肿瘤和免疫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淋巴细胞系肿瘤检测的免疫基因1.Ig 基因Ig 基因由重链(IgH)和轻链(IgL)构成。它们分别在 B 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最终形成 Ig 基因。重链基因又由编码 Ig 分子可变区 V 基因、D 基因、J 基因和编码恒定区的 C 基因(μ、δ、γ、ε、α)构成。在B 细胞分化的初期阶段,重链可变区基因开始重组,最早是 DJ 结合,接着 V-DJ 结合。轻链基因由 V、J 基因组成,在重链基因重组后不久开始重组,分化阶段稍迟。然后这些重组基因作为有效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从前体 B 细胞分化为成熟的 B 细胞。成熟 B 细胞阶段可发生类转换,使 Ig 重链恒定区发生变化。它是通过转录后由 RNA 剪接或恒定区(C 区)基因脱失产生的。基因脱失是丢掉 cδ基因后的各类 C 区基因与前面的转换基因间的结合(S-S 重排)。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伊始,Ehrlich提出“侧链学说”而创建抗体生成理论,随之成为免疫学中心课题,继而Pauling、Burnet、Medawar、Jeme等著名免疫学家辈出,尔后,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飞跃发展,免疫学领域依Kǒhder与Milstein杂交瘤衍生出了单克隆抗体(mAb)生成技术开发(1975),利根川进由免疫球蛋白基因重建理论提  相似文献   

9.
关于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疗法的基础研究1.为什么要进行肌营养不良的基因疗法肌营养不良症,是以骨骼肌变性、坏死为主的遗传住肌疾患.其中,关于X染色体遗传的Duchenne型及Becker型的肌营养不良症(DMD任林m),作为位置无住凭直(p水讪dCb加吧)...  相似文献   

10.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井上洋西等一、变应性基因及哮喘基因、气道过敏性基因的判明儿童哮喘中95%为特应性,亦有不少有家族史者。但是,现在已经知道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并不是由一种基因,而由多种基因起作用,由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病。哮喘基因的研究目的是按照蛋白抗原或化学致敏...  相似文献   

11.
秦宇  王晋 《日本医学介绍》2004,25(6):286-287
由于2型糖尿病等不那么稀奇的疾病并不是单纯遗传疾病,并且很难明确认识健康人和具有遗传素质的人,因此一直认为要鉴定此类疾病的易感基因是不可能的。2型糖尿病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发达国家中45岁以上的人中有10%-20%患有2型糖尿病.目前认为它是温和基因效应的集合体,可认作是一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IFN)是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蛋白质,1957年由Isaacs首先发现。1961年由Paucker指出:IFN同时对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1970年Gresser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证实其对肿瘤组织有抑制作用。1972年Strander用于治疗骨肉瘤取得了疗效而引起重视。1970年后期白细胞的IFN在欧美广泛用于临床,除用于骨肉瘤外,对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黑色素瘤、乳癌等恶性肿瘤也有应用。  相似文献   

13.
癌是基因病,这种看法已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在癌症时,究竟是哪些基因发生了怎样变化至今尚未完全弄清。70年代后期,以 DNA 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有了长足的进展,使分析癌的基因变化成为可能。结果发现癌的基因变化至少有三类:①癌基因的改变;②癌抑制基因的改变;③病毒感染等外源性基因重组等。这些基因变化可因脏器不同而各异,而且既或是同一脏器也因组织型或癌的进展期不同而异。弄清癌的各种基因的变化无疑对于癌的基因诊断、预后判定和开发新疗法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癌的基因改变1.癌基因癌基因变异可有点突变、扩增和重组等几种形式。通常基因存在于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染色体上,每个细胞有二个拷贝。某个特定基因有时可从数个拷贝扩增达100个拷贝。多种癌均可看到癌基因的扩增,例如 N-myc、ras 基因组、C-erbB-2、K-Samhst-1等。扩增率亦不同,约为10~50%。  相似文献   

14.
胡宜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2):575-576
衰老基因在广义上是指控制生物的衰老过程,同时影响寿命的基因。但是最近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生物寿命和控制衰老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别存在,有必要将两者区分开来。本文将对两种基因分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病毒全碱基基因序列以分子系统树判定HBV基因型的方法,需时、费力且欠实用。作者早年研究证实,单依S基因序列即完全可以确定。然而这也需要处理大量检体,颇为繁琐,遂行深入探索,终于开发出了应用S基因区为引物的PCR检测法。此即采用能识别各基  相似文献   

16.
肝病     
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2004,25(10):463-466
在病理生理学和诊断方面,基因型备受瞩目。目前已鉴定出A~C等7型(译注:又有8型即另加H型之说,但近似F型故亦称之为F型亚型),亚洲各国以B与C基因型、欧美则以A与D基因型分布为主。据对13本585例(Sumi 2003)和中国香港343例(Yuen 2003)HBV携带者为对象的分析,B型和C型的临床经过确有不同,B型较C型的HBe血清学转变(SC)早,但两者在向肝硬化与肝癌的进展上则相同,即在疾病的长期预后方面两基因型之间并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经各种淋巴因子和单核细胞因子作用,增殖分化成抗体生成细胞。B 细胞分化因子(BSF-2)是诱导 B 细胞向抗体生成细胞最终阶段分化的因子。BSF-2是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1000。几乎与 BSF-2cDNA 克隆化的同时,明确干扰素β2(IFNβ2)和26Kd 蛋白信号 cDNA 的整体结构。进而,纯化出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并确立其 N 末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因子的分子结构与 BSF-2相同。但重组 BSF-2并无抗病毒活性,BSF-2的一级结构与所有的 IFN 的一级结构亦无显著类似性,故 BSF-2并不是一种干扰素。已发现有各种细胞 BSF-2受  相似文献   

18.
所谓核受体核受体是一种脂溶性配体依赖NTG转录因子,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过程,在个体发育中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如形态发育、细胞增殖分化、机体稳态维持及高级神经功能控制等。这些核受体与“未定配体的核内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组成结构类似的一个受体家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以下简称基因治疗),是在体内或体外把基因导入到靶细胞中,通过该细胞移植或在体内直接使基因表达转录蛋白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基因治疗,不仅可用于对先天性代谢疾病,还可望用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因为糖尿病,特别是!型糖...  相似文献   

20.
杜军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2):562-564
干扰素(IFN)已广泛用于治疗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而由IFN产生的各种副作用多与剂量有关。副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亦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在日本治疗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应用IFN的容许剂量为300~1000万IU/日,用药最长时间以不超过六个月为限。以下就IFN的副作用分期和对策作一介绍。一、IFN副作用的初期症状开始应用IFN一周以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流感样症状。呈现高热的流感可同时伴全身症状,但无咽痛、咳嗽等。体温在肌注IFNα后4~5小时后开始升高,6~9小时达最高为38~40℃,4~12小时退热。IFNβ静注1小时后出现畏寒,而后发热,3~6小时后体温达高峰。IFN-α每日剂量300万IU以下时体温多在38℃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