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乙型肘炎患者和无症状HBVM携带者血清HBV-0DNA与HBVM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EB法对1783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BVM)模式不同的乙型肝炎患者(包括急性乙型肝为87例,慢性乙型肝炎89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93例)和无症状HBVM携带者(612)例,做了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0DNA)检测。结果(1)乙型炎患者和无症HBVM携带者血清HBV-DNA和HBVM模式  相似文献   

2.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37例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肝组织中的HBV-DNA存在情况,阳性率分别是57.1%、87.1%和83.8%。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的相关系数是0.81(P<0.05),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状况,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盲目用药。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2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检测了血清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9例,血清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88.88%,静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7例,HBV-DNA脑性6例,阳性率35.29%。两组比较。血清HBV-DNA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应重点对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状况,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盲目用药。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2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检测了血清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9例,血清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88.88%,静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7例,HBV-DNA阳性6例,阳性率35.29%。两组比较,血清HBV-DNA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应重点对  相似文献   

5.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37例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肝组织中的HBV-DNA存在情况,阳性率分别为57.1%,87.1%和83.8%,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的相关系数是0.81(P〈0.05),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分别对145例烧伤患者尿中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和血清中HCMV-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烧伤患者HCMVDNA阳性率为61.38%,正常对照组为29.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烧伤总面积(TBSA)≥30%患者阳性率为73.13%,显著高于TBSA<30%患者51.28%(P<0.05);小儿烧伤组阳性率为78.79%显著高于成人烧伤组56.25%(P<0.05)。同时,烧伤患者血清中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10.34%,在PCR检测阳性89例患者中有15例HCMV-IgM为阳性。结论:烧伤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尤其以大面积烧伤患者更甚,在临床上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DNA,阳性率9.80%;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其中41例患者血清HCMV-IgM。结果显示:消化道组织巨细胞病毒感染数低于血清HCMV-IgM阳性数(P<0.01);血清HCMV-IgM检测中,恶性肿瘤和结肠炎患者HCMV感染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和P<0.05)。提示PCR是消化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异而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4例HBV-DNA阳性患儿的家庭成员23人进行血清学检测,并收集22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23例家庭成员中HBV-DNA阳性率为34.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4.5%(1/22),P<0.01。HBV-DNA阳性率在患儿的双亲为40%(4/10),而在其祖父母辈为33.33%(3/9),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存在双亲或祖父母辈与患儿间的易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和30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PHC组Hcv-RNA(+)为27%明显高于对照组(7%)(P<0.05),而PHC组HBvM(+)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23%)(P<0.01);PHC组HBV-M(+)和HBVM(一)时HCV-RNA结果无差异(P>0.05).提示广西PHC发病与HC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PCR检测消化道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DNA,阳性率9.80%;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其中41例患者血清HCMV-IgM。结果显示:消化道组织巨细胞病毒感染数低于血清HCMV-IgM阳性数(P〈0.01);血清HCMV-IgM检测中,恶性肿瘤和结肠炎患者HCMV感染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和P〈0.05)。提示PCR是消化道巨细胞病毒  相似文献   

11.
对393例慢性乙肝,7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为①HBeAg(+),HBV-DNA检出率85.8%;②HBeAb(+),HBV-DNA检出率25.9%;③e系统均(-),HBV-DNA检出率29.0%。①与②、①与③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都是HBV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的指标。部分HBeAg(-)/HBeAb(+)、HBV-DNA(+)可能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V感染对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5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EBV-IgM、IgG和EBV-DNA。结果:①血清中EBV现行感染率(EBVIgM和PCR阳性)在乙型肝炎13.07%(26/199),混合型肝炎22.95%(14/61),高于甲型3.37%(3/89),丙型9.93%(14/141)和戊型肝炎2.50%(2/80)(P<0.05,P<0.01)。②在慢性活动性肝炎16.06%(35/218),重症肝炎14.28%(2/14),高于急性肝炎4.76%(8/168),慢性迁延性肝炎4.50%(5/111)(P<0.05,P<0.01)。③4例EBV感染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1例HBV-DNA转阴(1/4),而无EBV感染患者3例治疗后2例转阴。结论:EBV感染是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的重要因素,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感染输血传播病毒(TTV)的状况。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TV DNA。结果 在16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检出血清TTV DNA阳性者23例,阳性率13.61%。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13.4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和阳性率15.07%,HBsAg携带者组阳性率11.36%,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9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重症乙肝17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PBMC中HBV-DNA总阳性率为46%,而各型乙肝间PBMC中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HBV对PBMC的感染,似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乙丙型肝炎病毒单纯和重叠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3例病毒性肝炎分为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乙丙型肝炎(HBC)3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C组肝硬化比率和血清透明质酸(HA)异常率显著高于HB(P均<0.05)和HC(P<0.01和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胆红素(SB)异常率与HC相仿(P>0.05),较HB为低(P均<0.01)。HB与HC相比,HB肝硬化比例和SB异常率显著高于HC(P均<0.01)。3组重型肝炎构成比、病死率无显著差异,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比例HC显著高于HB和HBC。结论:HBV单纯感染较HCV单纯感染病情重。两者双重感染不一定加重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致使肝硬化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DNA阳性患儿家庭成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4例HBV-DNA阳性患儿的家庭成员23人进行血清学检测,并收集22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23例家庭成员中HBV-DNA阳性率为34.8%,明显高于对照组4.5%,P<0.01。HBV-DNA阳性率在患儿的双亲为40%,而在其祖父母辈为33.33%,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素标记的乙肝病毒DNA探针(HBVDNA-Dig)杂交技术检测了49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46份血清标本中的HBVDNA。结果表明:PCR检出乙肝病人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比斑点杂交高(P<0.05)。在21例同时检测了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的病人中,肝组织HBVDNA阳性率为57.1%(12/21);血清阳性率为61.3%(13/21);两者总阳性率为80.9%(17/21),说明用PCR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中HBVDNA,可明显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对33例血清HBV-DNA阳性,39例HBV-DNA阴性的CAH-B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72例患者的CD_3、CD_4、CD_8、CD_4/CD_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HBV-DNA阳性组的CD_4低于正常人(P<0.01)又高于HBV一DNA阴性组(P<0.05)。提示,慢性HBV感染可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而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低下、分化异常,尤其是CD_4,又削弱了机体清除HBV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及血清中HBVDNA检测。③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BMC中HBV DNA的感染率为64.2%,和血清HBVDNA的感染率具有一致性倾向(X^2-0.63,P〉0.05),慢性肝病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检测了1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P抗体,结果:急性肝炎血清HP抗体阳性率(4.44%)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血清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1%及4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VB-DNA阳性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HBV-DNA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