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动物防制2010,26(1):54-55目的:为深入研究8-辛基小檗碱盐的抗菌活性,对小檗碱和8-辛基小檗碱盐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实验法,在2000ug·ml-1药液浓度下对常见的10种微生物进行了药  相似文献   

2.
丁阳平  叶小利  朱家颖  朱小康  李学刚 《中草药》2010,41(11):1765-1770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檗碱的抗肿瘤活性,对小檗碱进行了烷基化,为开发新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起始原料,经格氏试剂烷基化及溴代反应,合成一系列8-烷基-13-溴代-盐酸小檗碱,经UV、IR1、H-NMR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测产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发现该细胞对目标产物的敏感性与碳链长度有很大关系,其中8-辛基-13-溴代盐酸小檗碱对该细胞的敏感性最强,在浓度为32μg/mL时抑制率为96.82%,IC50为3.33μg/mL。结论从IC50可知在8个碳原子以内,随着溴代小檗碱侧链的增长,抗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庞婕  邹宗尧  夏爽  罗旭梅  吴昊  王德珍  李学刚 《中草药》2014,45(20):2953-2957
目的 研究8-烷基小檗碱的抗焦虑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明暗箱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8-烷基小檗碱对焦虑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小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量。结果 明暗箱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8-己基小檗碱、8-辛基小檗碱、8-十二烷基小檗碱和8-十六烷基小檗碱给药后能显著延长小鼠在明箱内的停留时间(P<0.05),8-辛基小檗碱组的穿箱次数显著增多(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8-辛基小檗碱组小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脑内神经递质NE、DA和5-HT的量变化以8-辛基小檗碱组最为明显。结论 8-烷基小檗碱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NE、DA和5-HT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8-羟基二氢小檗碱和小檗碱与多药耐药基因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浓度,适时定量PCR测定不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在1~100μM浓度范围内,8-羟基二氢小檗碱和小檗碱对Caco-2细胞无毒性作用;8-羟基二氢小檗碱和小檗碱对mdr1和mrp 1的表达作用一致,在25~100μM范围内,小檗碱能明显降低mrp2的mRNA表达,而8-羟基二氢小檗碱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8-羟基二氢小檗碱与小檗碱对mrp2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其对MRP2蛋白表达的作用以及与基因调控之间的作用关系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4种黄连生物碱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勇  叶小利  李学刚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13-3014
目的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和巴马亭是黄连中4种主要的生物碱,为深入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成分的抑菌特性差异,本实验对它们的抑菌谱和抑菌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以从石柱黄连中提取的4种生物碱为实验药物,采用抑菌圈实验法,在2 000μg/mL药液浓度下对常见的19种微生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比浊法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检测。结果4种生物碱成分的敏感菌范围相同但抑菌活性不同,其中小檗碱的抑菌活性最大,黄连碱和巴马亭次之,药根碱最小;4种黄连生物碱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大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每种生物碱对耐药金葡菌(MR)和金葡菌的抑菌能力基本相同。结论4种黄连生物碱均为黄连的抗菌活性成分,抑菌谱相同,但抑菌活性有较大差异;4种黄连生物碱对耐药金葡菌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痢片及盐酸小檗碱的体外抗菌作用及盐酸小檗碱和空白(治痢片中盐酸碱小檗碱以外的药物)的交互作用对治痢片抗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两倍稀释法和药物交互作用定量法。结果:治痢片和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在所选用的痢疾杆菌中,治痢片对痢疾志贺菌Ⅱ型的抗菌作用最强。盐酸小檗碱与空白的交互作用导致治痢片抗菌作用降低。结论:增加治痢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对空白应进行有效成分提取、精制,再做成缓释剂以降低对盐酸小檗碱的干扰,可提高治痢片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连与盐酸小檗碱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黄连与盐酸小檗碱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量抑菌环大小和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和盐酸小檗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对于H.pylori的MIC黄连70%酒精提取物为0.0156g/ml,盐酸小檗碱为0.025g/ml。结论:黄连与盐酸小檗碱对H.pylori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黄连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经常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尽管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很高,但其病理生理学仍然知之甚少。黄连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生物碱类化合物)已经在临床上用作抗菌和抗炎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小檗碱和黄连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分布,以及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黄连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进行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结果: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明显被扰乱,而黄连和小檗碱治疗之后能让代谢物的扰乱向正常大鼠回归。 结论:小檗碱与黄连在脓毒症的治疗上,具有相当甚至更好的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檗碱及8-羟基二氢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并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组、8-羟基二氢小檗碱组(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前后对各组动物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干预治疗6周之后检测血清胰岛素(Ins)、血管活性因子(ET-1,NO,PGI2,TXA2)、von Willy Brand因子(vWF)、血管紧张素-2(AngⅡ)、凝血-纤溶系统因子(Fg,PAI-1)等水平。结果 小檗碱组及8-羟基二氢小檗碱各剂量组OGTT,血脂较模型组均改善;INS、ET、AngⅡ、TXA2、vWF因子、Fg、PAI-1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1),而NO、PGI2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1)。与小檗碱组相比,8-羟基二氢小檗碱各剂量组治疗后OGTT、血脂、血管活性因子、vWF、AngⅡ及凝血-纤溶系统因子改善情况均优于小檗碱组。结论 小檗碱及8-羟基二氢小檗碱能够降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管内皮,对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血管内皮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8-羟基二氢小檗碱比小檗碱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边艺  姚丽芬 《中医药导报》2019,25(24):94-97
小檗碱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抗菌、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小檗碱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降低胶质瘤代谢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增殖,并且能使人脑胶质瘤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  相似文献   

11.
小檗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静  张艳军 《天津中医药》2011,28(2):173-174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研究显示,小檗碱还具有抗菌、降血糖、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对小檗碱研究的深入,关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治疗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避免还原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盐酸小檗碱浓度在2.0μg-10.0u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5,(12)
目的研究大蒜素联合盐酸小檗碱对临床常见菌及耐药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供试药物对4个常见菌,2个标准菌,和2个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价两药对各试验菌株的联合作用。结果当两药单独应用时,其MIC值范围分别为大蒜素156.25(敏感株)~1250(耐药株)μg/m L,盐酸小檗碱78.125(敏感株)~312.5(耐药株)μg/m L。当两药联合应用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值为0.75~1,为相加作用。从24 h时间—杀菌曲线可以发现,当两药单独应用时,即使在4×MIC下,也未能显示杀菌效应,而联用时在相对较低质量浓度下显示出杀菌作用;还显示出在低于MIC下具有弱协同(敏感株)或者相加作用(耐药株)。结论大蒜素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檗碱(berberine)是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小檗碱新的药理活性,为了充分利用中草药资源,探索新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以盐酸小檗碱为原料,合成了诸多小檗碱的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不同盐浓度影响中药外洗方中小檗碱透皮吸收的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建立小檗碱皮肤渗透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利用昆明小鼠腹部皮肤,以Franz扩散池研究盐对小檗碱的透皮能力,研究含0%、0.1%、0.9%、2.7%、3.6%不同盐浓度外洗方中小檗碱的透皮吸收效果.结果 小檗碱在体外可以通过透皮吸收,含0.9%和2.7%盐在3~8h的促渗作用明显优于含0%盐组.通过单位时间透皮量比较,2~3h可能是药物的最佳透皮吸收时间.3.6%盐组在1~4 h有促渗作用,但是4~8h则抑制小檗碱的透皮吸收.结论 0.1%、0.9%、2.7%盐均能够增加小檗碱的透皮吸收,其中0.9%盐能显著增加小檗碱的透皮量和透皮速率,2~3h可能是药物的最佳吸收时间.  相似文献   

16.
含小檗碱中药的抑菌活性与小檗碱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了黄连、黄柏、三黄汤等含小檗碱中药的抑菌活性与其小檗碱含量之间的关系,试图确定小檗碱之外的其它成分对抑菌活性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方法:利用平板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以确定中药的抑菌活性,薄层扫描法测定各中药中小檗碱含量.结果:所测药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所含的小檗碱量呈线性正相关,即小檗碱含量高,抑菌活性强.其中,黄连、黄柏中的小檗碱几乎可以承担全部的抑菌活性;三黄汤的抑菌活性半数依赖于其中的小檗碱,半数依赖于其它成分的作用.结论:再次证明了小檗碱是黄连、黄柏等单味中药的主要抑菌成分;黄连、黄柏中的其它成分在体外抑菌活性中不表现明显抑菌作用或协同抑菌作用.复方药三黄汤的抑菌活性需要小檗碱和其它成分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Li HB  Cai Y  Qi CL  Lv JH 《中药材》2011,34(3):412-415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大鼠肾损伤保护作用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并交替饮用糖盐水(糖4%、盐1%)和果糖水(6%)8 w。根据血压情况,随机将高血压的动物分为模型组(10只,蒸馏水)、卡托普利(10只,25 mg/kg)组、小檗碱高剂量组(10只,300 mg/kg)和小檗碱低剂量组(10只,100 mg/kg)。继续给予高脂-高盐-果糖饲养,同时分别灌胃给予上述药物处理4 w。分别在0、4、8、10、12周末测定血压,药物处理4 w后,留取尿液测定尿蛋白含量,取血测定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分离血清测定SOD活性和MDA、GHb含量,测定肾脏组织H2O2、GSH-Px含量和CAT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1),并伴有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和GHb含量升高(P<0.01),肾脏组织H2O2含量升高,降低GSH-Px含量和CAT活性。小檗碱处理4 w,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P<0.01),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和GHb含量(P<0....  相似文献   

18.
19.
阙涵韵  罗秋林  王楠  张鑫  顾健  龚普阳 《中草药》2022,53(22):7242-7253
盐黄柏是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经盐水加工后的炮制品,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在我国具有广泛且悠久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及现代研究文献报道,梳理盐黄柏的历史沿革,并对其现代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从药性、盐制后化学成分与功效变化、药动学及体内过程相关性等方面对盐黄柏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小檗碱、小檗红碱、黄柏碱等为其可能的Q-Marker,以期为盐黄柏的质量评价、临床有效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小檗碱为原料合成新型衍生物,并研究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方法:运用药效团整合策略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小檗碱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药效团异羟肟酸、邻苯二胺、巯基进行拼合,通过有机合成手段得到了7个文献未见报道的小檗碱新型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和质谱(MS)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了7种小檗碱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CCRF-CEM)的增殖活性,采用Ellman法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丁酰胆碱酯酶(Bu Ch E)抑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含甲基酮的小檗碱衍生物同时具有较好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化合物5b对CCRF-CEM细胞株的版抑制浓度(IC_(50))达到了1.48μmol·L~(-1),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IC_(50)为(0.38±0.004)μmol·L~(-1),明显高于先导化合物小檗碱。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为此类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中化合物5b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强,后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