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肌肌支(经典的Oberlin手术),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肌肌支,施行双重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中运用电生理技术,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经过术后6~28个月的随访,屈肘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尺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双重移位是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的、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尺神经部分束移位(即为传统的Oberlin术式),增加了屈肘功能的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千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术中经过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位至腋神经的三角肌支,同时重建三角肌和冈上下肌的功能。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术后经过6~28个月的随访,肩外展、外旋、上举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及副神经同时移位是重建肩外展、外旋等功能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肩胛上神经或腋神经重建,增加了肩外展功能的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6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分别采用膈神经移位、副神经移位、肋间神经移位和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来治疗并通过随访。结果:通过随访发现6例病人中,有3例有较好的恢复。结论: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能较好的恢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锐器伤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6月,对3例臂丛上干根性锐器伤患者,将同侧第3、4、5肋间神经移位于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于肌皮神经肌支,以重建三角肌、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三角肌肌力2例恢复至M4,1例恢复至M3;肱二头肌肌力3例均恢复至M4。结论:运用同侧肋间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根性锐器伤,疗效较好;对呼吸运动、同侧手的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膈神经移位术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膈神经移位术方法改进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3年,有效率100%。结论 膈神经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供选择的良好移位神经,通过术前对膈神经功能的评估以及术中对膈神经吻合方式的改进,可以提高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建陈旧性颈部脊髓损伤四肢瘫患者的部分上肢感觉、运动功能。方法:反复详细的术前检查,确定可供移位的颈丛神经支、副神经周围支及臂丛上干、中干(C5-C7)的各神经和拟被吻接的神经。(1)C5平面脊髓损伤者(无屈肘功能者)以副神经移位C6,颈丛移位至C7行端侧法缝接重建屈肘及上肢部分感觉功能。术后于头偏向患侧对肩位固定上肢3周。(2)C6平面截瘫(即残存肩部运动和屈肘功能者),将副神经周围支、颈丛锁骨上神经、胸外侧神经之一支于其远端切断后移位汇合于锁骨下方,与切断部分神经束的臂丛内侧束和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外侧神经支、颈丛神经支与内侧束,副神经支与正中神经内侧根)行束、外膜联合缝合,长度不够者以腓肠神经移植桥接。(3)C7平面(手的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环小指感觉障碍,伸肘、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者)将胸外侧神经支与尺神经吻接,桡神经浅支之一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4)C8平面(手内在肌功能丧失,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感觉丧失)骨间前神经移位尺神经深支,桡神经浅支移位尺神经浅支。(5)对不完性颈髓损伤,上肢功能恢复无确定平面而呈不规则者,如胸大肌肌力恢复达4级以上而无屈肘功能者,采用胸内侧神经主支移位肌皮神经术。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而尺神经功能完全丧失者,采用骨间前伸经吻接尺神经深支,桡神经浅支移位吻接尺神经浅支术。对肩胛上、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而腋神经支配之三角肌瘫痪者采用肩胛下神经移位吻接腋神经术。结果:6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4年均恢复了被吻接神经的部分感觉、运动功能,4/6的肌力恢复达到3-4级,感觉达S3级。对术前瘫痪肌群呈痉挛性者,由于被吻接神经仅被切断了部分神经束,保存了肌张力,尽管术后肌肉主动收缩肌力低于3级,但当其主动收缩与痉挛同步时亦可完成有效的运动功能(如肱二头肌的屈肘)。待被重建功能恢复后再行后期的肌腱转位术、神经侧侧吻接术等,可进一步改善上肢功能。结论:神经移位术是重建四肢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有效方法。由于其瘫痪为痉挛性肌肉萎缩轻,所以效果优于同样方法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3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修复术、膈/副神经移位术、肋间神经移位术、健侧C7移位术等术式,总结归纳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产生的临床疗效。结果 37例均获6个月~1年的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达70.8%。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早期行手术治疗及术中对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的判断对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与今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玉东 《上海医学》2001,24(9):513-514
一、近期进展创伤是二十世纪三大死因之一 ,臂丛损伤是创伤中常见且致残率很高的损伤 ,多发于青壮年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2 0世纪 60年代前为不治之症。 60年代后 ,由于肌电生理与显微外科的发展 ,利用神经移位手术进行治疗 ,恢复了部分功能 ,使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 2 0世纪 70年代 ,我国首创膈神经移位技术 ,80年代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 (膈神经、肋间神经、颈丛神经、副神经 ) ,使单组功能恢复变为多组功能恢复 ,90年代我国又设计了健侧颈 7神经移位 ,为不可逆臂丛损伤的治疗找到了新方法 ,使我国在臂丛神经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9.
韦宏文  黄式环 《广西医学》2007,29(8):1310-1311
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其中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常用术式之一,有效率达84.62%[1,2].笔者对8例行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的患者进行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臂丛根性撕脱伤已成为临床一种常见病,往往造成严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目前修复以神经移位术为主。臂丛中干损伤,由于C7的双重代偿性,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臂丛上干损伤,主要是修复重建肩肘功能等,其方式较多、较成熟,疗效也较满意。而下干损伤修复方式相对较少,手的抓、握功能远未成功修复,给患者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等造成重大影响,生活质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下全长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15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膈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根性损伤的主要神经移位方法[1 5] 。目前常用的膈神经移位方法是在锁骨上将膈神经切断 ,将其移位至受区神经 ,通常是上干前股或加移植神经直接移位至肌皮神经 ,以期恢复屈肘功能[1] 。由于膈神经长度短 ,使得神经再生的时间很长。我们自 1999年 8月开始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获取胸段膈神经 ,进行全长膈神经移位[6] 。目前已完成 15例手术 ,经过功能随访 ,效果良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从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对 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男 13…  相似文献   

12.
孙达准  杜刚  沙轲 《广西医学》2009,31(1):119-1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上升,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随之也越来越高,其中摩托车事故已占据首位,这与发达国家的臂丛神经损伤相一致。臂丛神经撕脱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多组神经移位。神经移位的种类已有最初的肋间神经,扩展到膈神经、副神经及颈丛神经等,其方式也由单一的神经移位发展到组合式神经移位。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严重损伤,尤其根性撕脱伤预后较差,以往认为是不可逆损伤,无手术指征。1987年顾玉东等报道采用多组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2002年起,采用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率91%,优良率63.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44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联合肌腱转位术来实现功能重建,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恢复情况,分期分别行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关节功能,前臂屈肌群起点上移法或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关节功能,屈腕肌腱转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术后1年,对肩外展功能、屈肘功能和伸腕伸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肩外展重建患者肩外展肌力Ⅲ级以上,全部屈肘功能重建患者屈肘肌力Ⅲ级以上,15例伸腕伸指功能重建中,达到优标准9例,良标准4例,可标准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分期分类行联合肌腱转位术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的优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2005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的方法,重建因臂丛神经上干或同时合并中干根性撕脱伤而丧失屈肘功能的患者10例,即应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合,以恢复肱二头肌的屈肘功能,术后随访患者屈肘功能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田晓红  和平 《新疆医学》2004,34(4):125-126
臂丛神经损伤是较严重的损伤,我科1990年前对不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一般采用神经松解减压术治疗,但对完全根性损伤无法处理。近10年来我科开始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行多组神经移位术或断端吻合术及松解减压术。即: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颈丛运动支位于腋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或外侧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获得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神经束支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22~56岁。其中包括C5、C6根性损伤或全臂丛神经不全损伤。供体神经选用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4例、腓肠神经1例。术后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5个月。本组10例,术后恢复屈肘功能8例,有效率达80%;另2例患者不知如何用力使肱二头肌产生收缩活动,导致手术失败。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行膈神经移位术、肋间神经移位术及健侧C7神经移位术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部位分为膈神经移位组16例、肋间神经移位组15例及健侧C7神经移位组16例。屈肘、屈指肌力恢复釆用BMRC分级系列进行评估,肘关节活动度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标准评定。结果 3组不同部位神经移位术后的肌力与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膈神经移位术肌力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神经移植长度、损伤至手术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5.310、7.111、-5.536、3.400,P均<0.01);影响肋间神经移位术肌力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3.883、8.182、3.067,P均<0.01),健侧C7神经移位术肌力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损伤至手术时间及功能锻炼时间(χ~2/t=-2.423、-3.381、3.985,P<0.05或P<0.01)。影响膈神经移位术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神经移植长度、损伤至手术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2.340、4.752、-2.221、2.907,P<0.05或P<0.01);肋间神经移位术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损伤部位、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5.000、5.000、2.582,P<0.05);健侧C7神经移位术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神经移植长度、损伤至手术时间有关(χ~2/t=-2.571、4.752、-4.875,P<0.05)。结论 3种不同神经移植术后肌力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效率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术式肌力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受不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重建屈肘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5例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者,采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缝合术。术中切取正中神经后内侧,横截面的1/6为移位束支。结果:术后对患肢正中神经功能的影响轻微;患者均出现手部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对手部肌力无明显影响。经1~3年的随访,5例患者均在10~12个月恢复了屈肘功能。根据肱二头肌肌力恢复情况及肘关节活动范围,优3例,可2例。结论: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重建屈肘功能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断背根神经节与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7移位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10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病人,伤后早期中断背根神经节与尺神经联系,行健侧C7移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年半至术后2年随访,早期手术的3例病人均恢复了屈指功能,其余7例病人因术后时间尚短仍在恢复和随访之中。结论 早期中断全臂丛根性损伤病例背根神经节与尺神经联系,初步显示可提高健侧C7移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