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迟脉不可概之为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脉多指节律规则,但跳动缓慢,一息三至(不足四至),相当60次/min以下,如<脉经>说:"呼吸三至,来去极迟".现代医学的窦性心动过缓,可现迟脉.对此脉主病如<四诊抉微>所指:"迟脉属脏主寒……为其常也".人们已熟知,迟而无力为虚寒,迟而有力为实寒,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这是对迟脉的一般规律性认识,除此以外其他因素也能导致血行缓慢出现迟脉,须当详细辨认.  相似文献   

2.
1、虚脉:迟大而软,轻按重按均为不足之象,按之有空豁之感。凡阴阳气血脏腑诸虚均可见此脉,又主伤暑。2、虚脉的相类脉有4种,一为细脉:往来如线,细直而软,按之不绝,始终清晰;二为微脉:脉来细软,按之似有似无,指下模糊。3、虚脉的另2种相类脉一为弱脉:脉象极软而沉细,寻之如烂棉,轻手感觉不到,重手乃得,按之欲绝;另一为短脉:脉象寸尺两部皆短,不能满部。4、实脉:来去俱盛,浮沉皆得,脉大而长,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如邪实、血实、火盛等。常见于高热、痈肿、瘀积、食滞、便秘、狂躁诸症。6、实脉的另2种相类脉一为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相似文献   

3.
<正> 中医学基础答疑 1、浮脉的脉象是 A、举之有余,按之中空 B、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C、举之有余,按之有力 2、迟脉的脉搏至数,一般为 A、一息四至 B、一息三至 C、一息一至 3、沉脉的脉象是 A、沉取不应,重取无力 B、沉取不应,重取始得 C、沉取不应,重取滑数 4、伏脉的脉象是 A、按至肌肉始得 B、重按至筋骨始得C、重按弦大实长 5、虚证的概念是 A、邪气不足的见证 B、正气不足的见证C、邪正皆不足的见证 6、格阳证的实质是 A、内真热外假寒 B、内真寒外假热 C、  相似文献   

4.
浮虚脉证、虚脉见、阴虚病、暑伤身、自汗出、精血少、或征仲。骨中蒸。轻取有、浮为阳、表风热、重按无、表病候、有力浮、漂漂然、秋应见、血虚少、肉上游。久病愁.无力浮。J、、实脉脉来沉、沉主里、虚与汽、脉实有力、实脉证、脾胃热、阔脉形、邪气盛、腹中痛、大而长、或伤食、尺部实、浮沉应。气血充。便不通。筋下行、水蓄停、无力沉、举不足、平人脉、沉有力、按须深。冬季应。积寒并‘三、迟脉 九、长脉象、长脉匀、阳毒病、长脉分部长、身无恙、癫瘸象、缓中求、长弦硬、阳明经、脉直长。气逆上。热势旺。一呼吸、迟脉象、有力迟…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载有脉迟的原文共四条。探讨其阳明病脉迟的病理机制,对掌握件师理法方药辨证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确有重要意义。1脉迟的涵义脉迟,是指一息脉来不足四至。《脉经》曰: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然其兼脉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迟而无力日虚寒,迟而有力是冷积,迟而兼浮为表寒,沉而迟者望虚也。脉迟多由寒凝气滞,阳失位运所致。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受邪性质之不同,其临床症状殊异。如表证血少,表邪未解;里证脾寒,气机阻滞等均可出现迟脉。医者参之四诊,对提高辩证水平颇有神益。2证候分析2·1阳明虚寒证原…  相似文献   

6.
一、浮脉类:浮濡乳革散浮脉为阳轻轻按,主表需分热与寒。浮小细软是谓濡,若非诸虚湿为主。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失血礼脉显。中空外坚是谓革,浮而搏指亡精血。元气虚损散脉提,浮散无根至难齐。二、沉脉类:沉伏弱牢沉属阴脉按需重,病有虚实皆里证。推筋着骨伏脉得,病主阳衰痛闭厥。沉而柔细弱脉定,气血不足虚弱证。牢主阴寒积痞病,实大弦长沉取见。三、迟脉类:迟缓结涩代一息三至脉曰迟,主寒当辫虚和实。缓脉米怠缓整四至,若非脾虚定是湿。结脉缓慢止无定,血淤气滞阴寒盛。涩脉艰涩缓不畅,气滞血淤精血伤。代脉中止数有定,脏衰元亏风与痛。四…  相似文献   

7.
1、疾病发生后引起气血变异,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异常脉象称为病脉。病脉有多种,主要根据脉形、脉位、脉势与节律来区分。2、浮脉:轻取即得,举之泛泛而流利,按之稍减而不空。古人喻为“水漂木”、“捻葱叶”。浮脉多主表证,是人体卫阳起而抗外邪。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忌见浮脉,表示真气去脏而外越经络。3、浮脉大致有4种相类似的脉,其一为芤(kōu音抠)脉。芤是一种叶子中空的草。芤脉表现为浮大中空,浮取脉大而软,重按有中央空两边实之感。常见于大失血、亡津液之后,属大虚的表现。4、浮脉的第2种相类脉为革脉,浮取弦大…  相似文献   

8.
一、按脉位记此类脉的共同特点是脉位异常,包括浮、濡、散、沉、伏、牢、弱7种。重取稍减而不空者为浮脉;浮而细软者为濡脉;浮散无力,漫无根蒂,重按消失者为散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者为沉脉;若脉更深于沉者为伏脉;沉而实大弦长者为牢脉;沉而细软者为弱脉。二、按脉率记此类脉的共同特点是脉率异常,包括数、疾、迟3种,一息5—6至者为数脉;脉来急疾,一息7至者为疾脉。一息  相似文献   

9.
(三)以迟脉为纲的迟、缓、濇、结、代五脉:17迟脉:迟脉行三至,刚逢一息终,脏寒为主病,气滞亦填胸。胃痛阴邪结,筋攣络道壅。浮沉分表里,二至危中。〔注〕“一呼吸,脉行四至”。成年人每分钟十八呼吸,符合脉搏七十二动。如果每呼吸脉行三至,那么,每分钟脉搏只有五十四次,这就是心肌力弱,血压下降,所谓“阴寒之脉”。寸部见迟,是阴寒凝滞于上焦,发生心、胃气痛;关部脉迟,关脉似候肝、脾,“肝主筋”,“脾主肌肉”,由于阴寒凝阻血流,刺激神经痉攣和肌肉急剧的收缩。浮迟是表寒,沉迟是里寒,必须分清。如果脉数减退至一息二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搜集、梳理、分析多版《中医诊断学》国家统编教材中浮与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对其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如下: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浮、沉脉脉象特征的描述基本一致,除1版教材赋予浮脉滑利特点之外,均认为浮、沉脉是描述脉位浅深的相反脉;临床意义方面,早期教材仅就主病进行了论述,即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并以兼脉有力无力区分表实、表虚、里实、里虚。至六版教材始,不再讨论"表实"浮而有力、"表虚"浮而无力的问题,而是以有力与无力区分人体正气虚否,避免了表虚是否归属表证的争论,同时提出浮、沉脉可以为生理性脉象,由桡动脉部位浅深,或因季节阳气升降等生理因素形成。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如何理解“浮脉不主表,沉脉不主里,迟脉不主寒,数脉不主热”? 答: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为习医者所周知,是诊脉主病之常。然而在某些疾病之中,特别是一些长期的或危重病证之中,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浮脉不主表而主里,沉脉不主里而主表,迟脉不主寒而主热,数脉不主热而主寒。这是诊脉主  相似文献   

12.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07,27(1):18-18
笔者毕业后十余年中,临床上遇到心脑血管病人大部分正在应用西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西药是否影响中医的辨证,临床上脉象是否随着西药运用而改变呢?中医脉象学是中医诊病、治病重要手段,望闻问切中“切诊”是主要组成部分。脉象变化是辨证论治重要依据,求证离不开脉象,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有:①脉位: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脉位表浅为浮脉,深沉为沉弦;②至数:脉搏的频率,以一个呼吸周期为单位,一息脉来四~五至为平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三至为迟脉;③脉长: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越超三部脉象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  相似文献   

13.
<正> 肾病辨证(一)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主症: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发脱齿摇,男子阳萎早泄,女子宫寒不孕,水肿。次症:而色(白光)白,精神不振,尿频或遗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脉:舌质胖,苔白,脉沉迟而两尺无力。〔病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四纲脉中的迟脉、数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中医的遣方用药上亦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古人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数脉主热,迟脉主寒,此理论也在后世医家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然而,古代医家提出的迟脉、数脉分部主病的观点却与现代医学之解剖和生理学知识产生了矛盾,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寸关二部所出现的迟脉、数脉当理解为该部位的脉粗大有力,强于另外两部,且合并迟脉或数脉,而尺部所出现的迟脉、数脉当理解为该部位的脉细小无力,弱于另外两部,同时合并迟脉或数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常见脉象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脉象最早记载于《内经》,但零乱不周,直到东汉末年《伤寒论》问世,方被系统地运用于临床。《伤寒论》中关于迟脉的记载较多,辨证甚细,说理精当。现将其归纳如下,作一浅解。迟脉有阳虚、腑实之分迟脉主阳虚。这是因为阳分气虚,鼓脉不足,来去极迟,故为迟脉。如200条说:“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诊断学》(1984年11月出版)各中医院校已经开始使用了,该教材增添了大量的资料,内容丰富,对于提高《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的教学质量,无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该书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又就切诊部分谈点意见,以供参考。脉诊1.数脉与迟脉:《中诊》指出:数脉是“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  相似文献   

19.
近读贵刊今年第3期发表的"问题解答"中,发现有一题解纯属一稿两投.即:"如何理解浮脉不主表,沉脉不主里,迟脉不主寒,数脉不主热"一题,与《中医杂志》今年第6期发表的"问题解答"中的"如何理解浮脉不主表,沉脉不主里,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数脉、细脉在女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之间浮脉、沉脉、弦脉、滑脉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与脉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是生理性迟脉、缓脉、实脉的重要特点,多见于女性是生理性数脉、细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